医学检验通过哪些检查评估人体健康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0期   作者:万红霞
[导读] 健康体检包括各种各样的检查,但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和生化检查是较为常见的实验室检查

        万红霞
        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200
        健康体检包括各种各样的检查,但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和生化检查是较为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医生也通常使用这些项目的检查结果来评估人体的健康,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
一、尿液检查
1.尿比重常规检查(SG)
指在4 ℃?时,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比。尿比重主要用于了解肾的浓缩和稀释功能,也可用于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测。由于饮食、饮水、出汗和排尿的不同,正常人的尿液比例会有很大的波动。婴儿尿的比例往往低于成人。
尿比重的测定有助于区分糖尿病和尿崩症。尿崩症时,尿量很大,比例很低,几乎接近1;糖尿病时,尿中含有大量葡萄糖,比例增加。测定24小时尿比重有助于了解肾浓缩稀释功能。
临床意义:
①?高热、脱水、心功能不全或外周循环衰竭者可出现高比重尿;含葡萄糖、碘造影剂者也可出现高比重尿。
②?低比重尿
比重降低对临床诊断更有价值。排泄比例小于1.010(接近肾小球滤过液比例)的尿称为等渗尿,主要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导致远端肾单位浓缩功能严重受损的疾病。
2.蛋白(pro)在尿检中的应用
   尿蛋白是尿液化学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正常人肾小球滤过液中存在小分子量蛋白,其中大部分通过近曲小管时被再吸收,最终尿中蛋白质含量很少,仅为30~130mg/24h,或0~80mg/L。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当尿液中的蛋白质超过正常范围时,就是蛋白尿。
临床意义:根据尿中蛋白质含量,可分为轻、中、重三类:
①轻度蛋白尿:尿蛋白含量小于0.5g/24h,见于肾小管及肾小球疾病、肾盂肾炎、体位性蛋白尿等不活动期;②中度蛋白尿:尿蛋白含量为0.5-4g/24h,见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多发性骨髓瘤,③重度蛋白尿:尿蛋白含量大于4g/24h,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以上分类是相对的。当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时,低分子量和高分子量蛋白增加。此时动态观察24小时尿蛋白量有助于病程观察和疗效判断。
二、血液检查
1.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数量和血液分布的变化来检查血液状态和疾病。随着现代化和自动化测试的发展,目前的常规血液测试是通过机器测试完成的。血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和血小板(PLT),它们通常分为三大系统,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血常规中的许多具体指标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它们对身体的许多病理变化比较敏感。其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具有最大的诊断参考价值。许多患者可以进行血液检查以帮助诊断。此外,常规血液检查是治疗,药物或戒断,持续治疗或停止治疗,复发或疾病恢复的影响的常见指标。


2、C-细胞检查:
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它直接参与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最有力的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 CRP与补体C1q和FcTR的相互作用使其具有许多生物学活性,包括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吞噬作用和炎症反应的调节。与受损细胞组合,凋亡细胞和核抗原也在自身免疫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3.血糖:
        血糖监测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变化对日常工作,锻炼,饮食和合理用药的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患者随时找到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治疗。
三、生化检查
(一)尿液指数变化:
许多蛋白尿是NS患者最重要的临床症状,是肾病综合征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机制。过量蛋白尿主要是成人尿蛋白排泄>3.5g/d。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肾小球滤过膜具有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从而增加了原尿的蛋白质含量。如果蛋白质含量,远远超过近曲小管回收量的时候,形成大量蛋白尿。基于此,可以通过增加肾小球压力并引起高灌注和高过滤的任何因素来增加尿蛋白排泄(例如高血压,高蛋白饮食和大量血浆蛋白注入)。
(二)血液指标变化:
1、肝功能:发作期PA↑ALB↓恢复期PA↓ALB↑血浆白蛋白下降。在NS期间,尿中大量白蛋白丢失,从而促进了肝白蛋白的合成并增加了肾小管的分解。当肝白蛋白合成不足以克服损失和降解时,就会发生低白蛋白血症。另外,NS患者饮食减少,蛋白质摄入不足,消化道粘膜水肿、蛋白质吸收不良或丢失也是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
前白蛋白在肝脏中合成,半衰期短,可用作早期肝功能障碍的指标。不仅在肾病综合征之前白蛋白会降低,而且在适当饮食时也会降低,与患者的白蛋白成反比。该机制是:
(1)尿蛋白大量排泄在尿中,降低血浆ALB,降低胶体渗透压,并刺激肝脏合成和补充蛋白,增加PA含量。
(2)在病理状态下,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膜的孔打开,负电荷减少,因此ALB分子大于PA,带的负电荷更多,容易通过肾小球滤膜;
(3)PA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可能使其难以通过肾小球滤膜。
2.肾功能:CYSC明显升高
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伴有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和其他肾小球病变。在肾脏损害的早期,严重肾脏疾病中,肾脏的强大储备和代偿功能可使血液元素(UREA)和肌酐(SCr)保持在正常水平。肾小球滤过率低于50%时,血液中尿素和肌酐的浓度显着增加,因此我们要注意肾脏功能中的胱抑素C(CYSC)。
CysC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蛋白C也被称为低分子量管家基因,可以自由地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并被近位尿管完全吸收并降解。肾小管不分泌CysC,它不受肌肉,年龄,性别,饮食,炎症的影响,被认为是肾小球滤过的稳定且理想的内源指标。
在患有肾病综合征的患者中,血清CYSC的升高比UREA和SCr的升高更快,更明显。血清CYSC比UREA和SCr更敏感,是肾病综合症生化检验的重要指标,具有诊断价值。
肌酐:肌酐是一种低分子含氮化合物,它在人体血液里的来源分为内源性的肌肉组织代谢和外源性肉类食品代谢产生,由肾脏代谢排出。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自身肌肉代谢没有特别大变化时,血肌酐升高直接反映了着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提示着肾脏的病变。因而血清肌酐成为临床肾功能常用项目之一。目前医院测定肌酐常用方法学有苦味酸法和酶法等。
(乱得很,生化检查可以从肝功、肾功、电解质那些方面来写)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