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0期   作者:张红梅 张支全
[导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见图1)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疾病发生后患者肺部吸入有害气体或者颗粒,
        张红梅   张支全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    广元   628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见图1)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疾病发生后患者肺部吸入有害气体或者颗粒,表现为异常炎性反应,患者发生气促、咳嗽、咯痰等症状,随着我国环境恶化、老龄人口增多,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率增高,急性发作期患者病情危急,可能发生呼吸衰竭,使患者呼吸功能降低,患者死亡率进一步增加。临床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采取机械通气及感染治疗、疾病预防等措施,但总体上看效果一般,部分临床实践显示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西医治疗上体现出局限性。自中医在临床上引起重视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对此,还需探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图1慢阻肺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此类经是一种气流阻塞引发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疾病进一步发展可转变为肺心病及呼吸衰竭,该疾病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高达9%-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以气流受限为特点的疾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可针对其特点进行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前临床上并未明确病因,一般情况下,临床认为慢支与阻塞性肺气肿可分为环境因素及个体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患者长期生存在粉尘、化学物质环境中,或者空气污染严重及呼吸道感染,与室内、室外环境因素均存在联系。个体因素指的是遗传因素及气道反应、孕期、新生儿期等因素造成的肺部疾病,老年患者主要是身体素质较差,包括代谢功能及内分泌功能不良等,无法排除身体有害物质,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未及时治疗,患者可能发生呼吸衰竭或者引发肺心病,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对此,临床上可往往采取支气管扩张剂及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治疗,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因子释放,避免炎性细胞活化,可避免患者发生气道狭窄等问题,患者在持续用药过程中对控制肺部膨胀具有一定价值,可实现解痉平喘及通畅呼吸道,纠正患者缺氧情况。在中医领域中,慢阻肺等疾病与肺膨胀及咳嗽等存在联系,一般情况下,患者常见表现便是气血不畅引发的呼吸急促、咳嗽等病症(见图2),此类患者在中医领域中归结为痰浊壅肺型,在辨证治疗过程中,可以为患者选择中药组方,比如,竹茹、杏仁、五味子、法半夏、葶苈子、陈皮等。其中,竹茹具有清热化痰的效果,麻黄及杏仁具有润肺止咳的功能。若患者为阳虚水泛型,在组方中可加入泽泻、茯苓、白术等中药,茯苓及泽泻的功效是利水渗湿,白术及甘草的功效是止咳化痰、清热解毒。若患者为痰热肺郁型可通过苇根、冬瓜仁、薏苡仁进行组方。其中,苇根及冬瓜仁的功效是宣肺排脓可有效消除患者肺部炎症,薏苡仁则是健脾祛湿、利水消肿,改变患者水肿情况。

图2症状
        一直以来,西医与中医往往独立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西医在用药后患者可短时间见到显著效果,但西药一般是化学制剂,长期使用人体会产生药抗性,也会引发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机体产生严重影响,部分患者疾病进一步加重。而中医治疗则是关注远期效果,患者在服药后短期无法见到显著效果,对此,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往往认为中西医药物效果不理想。对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势在必行,利用中医辨证治疗理念及西医靶向治疗理念,及时改变患者气促及咳嗽等疾病现状,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中医药物长效作用发挥,使患者经过疾病治疗避免疾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从而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如,患者口服抗生素及支气管扩张剂基础上,为患者进行疾病分型,痰浊壅肺型及阳虚水泛型、痰热肺郁型患者采取不同药物方剂干预,也可结合患者疾病为患者施以针灸、按摩、理疗、手术等治疗,在中西医疾病治疗理念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有效达到防治目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