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
荥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雅安 625200
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组非常常见的代谢疾病群,是以血葡萄糖水平慢性增高为该病的主要标志。当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出现代谢紊乱性时,便会引起血糖升高,进而引发糖尿病,并且在临床上会表现出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症状,病程较长可会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并进一步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截肢、失明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治愈措施,只能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来控制临床症状、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而护理正是治疗中的重要一项。在人口老龄化逐渐发展的当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发率不断上升,因为年龄较大,对疾病的认知能力较差,记忆力也较差,对饮食控制模糊不清,导致该病长期无法得到控制,因此,在糖尿病老年患者中开展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
一、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社区护理要点
1、健康教育。建立患者健康档案,里面要包括有患者的姓名年龄、血糖情况、用药情况、有无并发症等具体信息,同时还要定期记录包括有体重、腰围、臀围、尿糖、血糖、血压等内容的体格检查表格,以便能够及时进行追踪治疗和保健指导。在患者及其家属中定期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使其能够了解并掌握有关糖尿病的疾病相关知识、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血糖监测等具体内容,同时并将上述内容印发成健康小手册,以便患者能及时查看,从而提高疾病认知水平。
2、心理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合并有其他严重并发症,再加上老年人年纪较大、病程较长、用药较多等种种因素影响下,老年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从而出现治疗依从性下降的情况,具体可表现在拒绝服药或者服药不配合上。因此社区护理人员要用温暖、关怀的语言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说明良好心理情绪对病情控制的重要性以及防止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性,耐心为患者答疑解惑,告知患者只要坚持治疗、合理控制饮食便可以控制病情发展、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3、饮食护理。当每天摄入的肉类、蛋类、油类等过多时,会引发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在饮食方面也要合理搭配,控制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并平均分配每餐的热量和糖分等的摄入,进食糖果、糕点等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少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少食动物内脏、少食含饱和脂肪酸多的食物、少食肥肉、动物油等;可适当进食糙米、面、蔬菜等含粗纤维较多的食物,以促进肠胃蠕动、促进排空、控制血糖;多喝水,每日的饮水量应要在1200-2000ml最为适宜;在饮食方面,还要遵循定时、定餐、定量、定营养素、不定食品的饮食原则,以起到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
4、运动指导。适当的身体运动能够促进糖的氧化作用,从而增加肌肉对胰岛的敏感性,进而起到控制体重、控制血糖的效果。一般来说,糖尿病老年患者不适宜进行太过剧烈的身体运动,因此,患者可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和爱好选择中低强度的运动方式,例如散步、太极拳、体操、骑车等,而对于自制力较差的老年患者,家属则要督促、协助其在室内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运动应要在餐后一个小时进行,每次三十分钟左右;注射胰岛素的老年患者则要避开高峰时间进行运动。要注意的是,在运动期间最好身穿宽松舒适的衣物,可随身携带有糖块,一旦出现出汗、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可立即食用减轻低血糖症状。
5、药物护理。糖尿病老年患者多是以降糖药的口服治疗为主,护理人员要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各类药物的药理、适应症、禁忌症、服用剂量、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过敏反应等;而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则要告知其注射的剂量、方法、注射部位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于饭前三十分钟注射胰岛素,注射后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出现胰岛素过量所导致的低血糖反应。当患者出现有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时,则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纠正脱水现象,及时调整补液的成分和速度,同时对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变化等进行严密监测。
二、科普小结
糖尿病老年患者因其自身的特点,在患病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有心理、饮食、运动、药用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对患者展开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时,要加强对异常体征的观察,加强健康教育宣教、心理护理、运动指导、药物护理等,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治疗,以免造成病情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