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雅玲
西昌市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 西昌615000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大部分人都养成了吸烟熏酒、缺少锻炼以及三餐饮食不规律等等尤为不好的生活习惯,心脏病的患病群体也开始从老年人逐渐朝着年轻群体进行扩散,更是变成了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重大疾病。但心脏病并不属于绝症,只要注重平时的护理工作,就能够明显降低发病几率以及缓解发病情况。
饮食方面的护理
1、低热量、低碳以及低脂肪
肥胖是患有心脏病的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在对高热量以及高糖分的食物进行食用的时候,营养元素就会在人体内逐渐转换为脂肪并引发肥胖,然后就会让血脂迅速升高,从而提高心脏的承受能力与心脏病的发病几率。因此心脏病患者就需要尽可能不进食动物的肝脏、含糖量高、奶油以及肥肉等等食品。
2、增加维生素与膳食纤维的摄入
有关实验表明,维生素与膳食纤维都具有着降低胆固醇的效果。维生素c能够促进胆固醇逐渐生成胆酸,还可以让冠状循环获得有效改善,保护好机体内的血管壁;维生素E则能够抗氧化,保护好心肌,让心肌缺氧获得一定改善,避免血栓的出现;膳食纤维能够吸附人体当中的大部分胆固醇,同时让胆酸从粪便中迅速排放出去。所以,心脏病患者需要多多进食富含维生素或者是膳食纤维类的食品,其能够不断的降低胆固醇,让心脏负担获得有效地减轻。
3、多补充碘等等微量元素
碘可以阻碍胆固醇被人体内的肠道所吸收,进而减少胆固醇在整个血管壁上产生的沉着,所以其能够逐渐减缓或者是影响心脏病病情的发展。这就要求心脏病患者多多进食海带又或是紫菜等等富含大量碘元素的海产品。
4、少食多餐,不能进食刺激性食品
暴饮暴食也会为心脏病患者添加一定的心脏负担,因此就需要按照患者的具体患病情况,来养成少食多餐的习惯。心脏病患者还不能摄入烟酒、浓茶以及咖啡等等有着较强刺激性的食品,以此来防止产生心率加快,导致心肌缺氧的情况。社区护理人员需要知晓患者原本的饮食习惯或者是饮食喜好,辅助病患设定合理的食谱,同时告知患者秉持着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及低脂肪等等原则进行饮食,并维持着大便的顺畅。
心理方面的护理
不管是急性病又或是慢性病都有很大概率让患者的情志出现变化,而情志方面的变化反过来又会让脏腑性能逐渐产生混乱。特别是心脏病的发病十分迅速,患者极易出现尤为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对心脏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对此种疾病开展治疗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区的护理人员必须要让病患对心脏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知晓此种疾病的主要发病因素,在发病的时候要采取怎样的急救措施,以此来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要用积极的心理状态来面对心脏病,不能出现焦虑、担心或者是烦躁的情绪。患者还需要维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一直维持着心胸的开阔,只有如此才可以让自己的身体逐渐健康起来。有部分患者的心态十分乐观,觉得心脏病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发病,所以就并不会服用一定的药品,也不会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更不会在固定的时间做出检查,这就会让病情出现严重的恶化。社区的护理人员需要知晓患者在面对自己病情的内心想法与对疾病治疗的心态。对于持有负面情绪的患者,就需要多多对其作出交流和沟通,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让其彻底消除负面的心理压力,真正增强他们自身的积极性与信心。
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对心脏病患者做好社区护理对于心脏病的发作、有效治疗以及预防都十分关键。这就要求患者在社区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服用各种治疗药品,进行全面的检查,再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护理工作,必定可以延缓病情,让身体越来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