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很可怕?别怕,耐心治疗能控制!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4期   作者:王潇苓
[导读] 慢性肾炎是一类临床常见的肾病

        王潇苓
        成都威高肾病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慢性肾炎是一类临床常见的肾病。对于慢性肾炎患者,若在患病后不及时进行治疗干预,则最终将导致患者病情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并导致不良预后。不少患者对于本病的认知程度较低,担忧在患病后即威胁到自身生命安全而导致产生负面情绪,不主动配合治疗。那么,慢性肾炎真的很可怕么?文章将带领读者正确认识本病,并介绍一些关于本病的相关治疗方法。
一、什么是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在临床上又被称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其主要指包括血尿、蛋白尿、高血压以及水肿等表现的肾小球疾病。慢性肾炎往往起病隐匿,患者病情迁延、进展较缓慢,同时患者可见合并肾功能减退等症状。临床对于慢性肾炎的定义提示,对于尿化验异常(即包括蛋白尿、血尿以及管型尿等)、水肿以及合并高血压病>1年患者,具内科诊断慢性肾炎。
        研究发现,慢性肾炎疾病发生后对患者的危害性大,一般来说,一旦患者发生慢性肾炎后往往难以被有效治愈,一般只能进行临场治愈,且在慢性肾炎患病治疗后患者还易复发本病。故对于本病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特点,了解相关治疗措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二、西医应该如何治疗慢性肾炎患者
        对于临床诊断慢性肾炎患者,建议患者需及时到医院肾内科接受正规治疗。医师可根据患者肾脏病理学诊断结果,结合患者肾脏的病理学表现、24h尿蛋白定量来确定临床治疗方案。当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西医治疗方法。
2.1一般治疗方法
        当发现患者合并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以及肾功能损害等表现,均应指导其适当休息,降低活动引发肾缺血、肾功能损害的风险。西医治疗一般不对患者使用具有肾毒性药物。并依据患者肾功能具体状况予以低蛋白饮食,同时需控制日常饮食对含磷食品的摄入,可通过调节饮食避免负氮失衡状态。对于慢性肾炎患者,一般在<25ml/(min.l.73rm2)时,需控制患者蛋白质每日摄入量在0.6g/kg。并确保每日摄入热卡>35kcal/(kg·d),便于有效利用患者饮食当中蛋白质成分,保障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2.2血压控制疗法
   对于慢性肾炎患者,予以24h 持续控制患者高血压状态,对于保护患者靶器官、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临床上发现,控制患者肾内毛细血管的高血压状态是延缓此类患者发生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主要治疗措施。一般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160~300mg/d缬沙坦进行治疗时,缬沙坦的应用可有效的控制患者血压并控制蛋白尿排泄,进而起到保护患者肾脏作用。
2.3减少尿蛋白治疗
   通过药物治疗减少蛋白尿是慢性肾炎临床治疗的重点措施,当前常用以减少患者尿蛋白水平的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等。

缬沙坦除了可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其也属于新型的ARB,该药物在慢性肾炎患者临床治疗应用中可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活性,且可直接作用于患者病灶,起到调节其机体免疫机制,改善炎症状态的作用。近年的临床研究发现,慢性肾炎采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尿蛋白的效果明确。提示上述在医师指导下接受上述方案治疗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2.4 改善其肾脏微循环疗法
        前列地尔是当前临床上治疗慢性肾炎患者应用较广泛的药物。慢性肾炎患者疾病发生的过程中,肾组织前列腺素 E失衡起到重要影响作用。前列地尔可通过对患者补充外源性前列腺素 E1,从而改善其肾组织内血液流变学状态,进而调整肾组织前列腺素 E水平,促使肾血流量增加,降低蛋白尿风险。
三、中医应该如何治疗慢性肾炎患者
3.1慢性肾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慢性肾炎在中医学上又归属于“肾风、水肿、风水及尿血”范畴。在《素问·水热穴论》当中点明,慢性肾炎其本在于肾、末在于肺,皆因积水。该书中指出:“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脏腑、外不得越皮肤......本之于肾,故名曰风水。”,书中指出,慢性肾炎患者为卫气出于下焦、肾虚,则卫气不固,易受外邪侵袭,劳甚则汗出,风水相搏,故而发为肿也。
3.2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肾炎在中医临床治疗方面主要强调辨证治疗。薛薇等针对本病采取参麦知地汤治疗,该汤芳可清热、补虚及祛瘀等。现代医学研究则表明,中医治疗的应用相比西医治疗具有更多优越性。相关研究针对慢性肾炎予以肾炎益气汤,可解毒利湿、具活血、益肾之效。相关研究针对受检者予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利尿法治疗后,患者水肿消除、并改善尿蛋白与尿中红细胞水平的作用。中医治疗同时可结合予以止血、补血措施,以此改变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该疗法对阴虚湿热证的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发现,中医保守治疗在此类患者临床治疗应用,中医在减少尿蛋白与尿红细胞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在相关研究发现,针对慢性肾炎患者,在中医基础强调,“外治之理即为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可内治,其所异者,法耳”。针对本病患者,接受针灸董氏奇穴“下三皇”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临床除了常规保守治疗方法,其主要还包括应用穴位注射、穴位贴敷以及药浴疗法等改善患者病情,进而延缓慢性肾炎患者病情的进展。此外,临床上也发现,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用中医治疗方法在本病临床治疗应用中具有积极价值。临床表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后,中医疗效不仅可有效减轻患者机体内尿蛋白、血尿以及水肿症状,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疲乏、腰酸以及易倦等表现。
3总结与展望
        临床收治慢性肾炎患者的起病隐匿,患者病情迁延、进展较缓慢,同时患者可见合并肾功能减退等症状。临床针对该病患者,在基础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一般生存质量。现代医学强调,针对本病患者主要以予以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及日常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方法。中医临床研究认为“肾作为先天之本”,针对慢性肾炎患者需予以中医辨证与论治,以此降低患者治疗后的蛋白尿治疗水平、改善其机体的血尿状态并延缓肾功能进展等。
        综上所述,在后续治疗与干预中,还需寻找可更好改善患者的日存生存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与治疗配合度等干预措施,便于在医师指导下科学使用药物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慢性肾炎患者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