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
四川省南部县人民医院,637300
当自己发现腰酸背疼、小便不正常等症状,或者发现浮肿、尿蛋白等症状时,最好是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因为很有可能出现肾脏病。肾脏病在前期发现的多数为急性肾脏病,只要得到及时的治疗往往能痊愈,但如果不听拖延或治疗不彻底,将可能转化为慢性肾病,导致病人长期服药甚至终生服药,也可能会发展为尿毒症期、肾衰竭等,因此肾脏病的早期治疗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前期肾脏病的症状并不明显,可能病人并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也可能容易被病人忽视,导致在发现时就已经到达中期或晚期肾脏病。本文则主要讲解肾脏病的早期症状,当发现有以下早期症状时,应该要尽快就医检查。
一、肾病的基本内容
肾病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性肾病,另一种是继发性肾病,比较常见的肾病有急性肾小球肾炎,多发于儿童;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发于青年、中年男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分为三种类型,第二种类型比较常见,多发于男性群体,多见于中年、老年群体;肾病综合征,分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与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就是指原发于肾脏本身的疾病,是一种由于免疫性障碍发生的炎症导致对肾脏发生的损害,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则是指发生在其他系统或全身疾病的肾损害,如发生在过敏性紫癜、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上的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与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主要是指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主要是指尿道炎、膀胱炎等;急性肾衰竭,分为肾性肾衰竭、肾前性肾衰竭、肾后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分为四期,一期为肾功能代偿期,二期为肾功能失代偿期,三期为肾功能衰竭期,四期为尿毒症期。
二、肾病的发生来源
肾病的发生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免疫反应,另一种是炎症反应。因免疫反应产生的肾病主要包括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与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是指机体血液当中的免疫复合物与其他物质的结合体,原位免疫复合物则是指机体血液当中抗体与抗原形成的物质,这种物质通常不能被自身吸收排出。炎症反应则是指肾脏受到炎性因子的侵害,导致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遭到破坏,从而形成大量的蛋白尿。
三、肾脏病的早期症状
尿量变化:健康人群每天的尿量约为1000ml~2000ml之间,如果每天排尿量达到2500ml以上则说明为多尿;尿量过多或过少都提示肾脏可能出现问题,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是否出现肾脏病。不过比较常见的尿频、尿急、排尿次数增加,而且在排尿过程中出现尿量减少、尿路不适、疼痛等症状可能是由于尿路感染导致。
尿色变化:如果在排尿时发现尿色发红,呈现出酱油色或浓茶色,尿中红细胞增加,或者尿液呈现出淘米水样、呈现浑浊样,则需要警惕,及时就医检查。
尿中泡沫增多:将尿液收集起来静置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尿液表面出现的泡沫经久不散且比较细小,则需警惕。
夜尿增加:一般来说,健康人群白天尿量大于夜间尿量,约为夜间尿量的3倍或4倍,如果发现夜间尿量超过750ml或者已经远远超过白天的尿量,则说明夜间尿量增加,能够侧面反映出肾小管浓缩与稀释功能发生异常,属于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症状之一。
腰酸、腰疼:出现腰酸腰痛症状很可能是肾脏病的早期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并且对医生详细描述腰酸、腰痛的部位与酸痛感受、发生时间等,便于医生根据情况进行早期诊断。
水肿:在晨起时发现颜面水肿或眼睑水肿,通常到午后就能自行消退,在劳累之后加重水肿情况,休息之后自行缓解。在严重情况下,水肿会出现在身体低垂部位,如骶尾部、足踝以及双下肢等,当出现水肿情况时应该要仔细鉴别水肿情况,排除其他原因发生水肿的可能性,可就医检查。
高血压:当肾脏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可能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而高血压发生到一定程度之后会产生肾损害,高血压与肾脏病就这样呈现出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在出现高血压疾病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检查一下肾脏情况,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发现血压上升,同时伴随着视物模糊、头痛、头晕等症状,则需要警惕是否出现肾脏病。
恶心、呕吐:肾脏病一些早期症状容易与消化系统疾病混淆,部分病人由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认为自己属于消化系统疾病,于是在就诊时以消化系统疾病作为首诊,然而恶心、呕吐其实也是肾脏病的早期症状,病人应该要综合考虑自身的症状,确定是否消化系统疾病,如果同时伴随着其他肾脏病早期症状,则需要警惕肾脏病的发生,尽早就医检查。
贫血:贫血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发生贫血后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以及容易疲劳等,肾性贫血是发生贫血的常见原因。贫血比较常见,因此如果属于正常贫血症状可适当通过补血改善,如果同时还伴随着其他症状,则要警惕肾脏病。
结论:
肾脏是人体当中的重要器官之一,能保证人体的身体健康,肾病的发生可发生于自身也可通过继发发生于其他疾病之上,给病人的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要警惕肾脏病的发生,由于肾脏病的早期症状不太明显,多数会被病人忽略,在发生上述早期症状时应该要警惕是否出现肾脏病,及时就医检查,每年定期检查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