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慧芳
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241000
【摘要】目的:探究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致心电图改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96例精神病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依据治疗药物不同平均分为3组,每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32例,分别为A组选择利培酮治疗,B组选择奥氮平治疗,C组选择氯氮平治疗,分析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用药后心电图改变状况。结果:96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均实施10次心电图检查,共计960次,异常发生率为20.31%,A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心电图异常率为8.75%,B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心电图异常率为20.94%,C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心电图异常率为31.25%,数据经对比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出现心电图改变,为此需要定期检查,调整用药量,减少心电图改变现象。
【关键词】青少年;心电图;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属于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自身动作以及意识产生异常,一般人不能理解,此病治疗难度加大,需要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然而此类药物会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的心血管系统产生严重影响,为此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产生药物性心肌炎或者心脏不良反应,严重者会产生猝死、心脏骤停等现象,此外会导致心电图改变。临床常用药物包含氯氮平和奥氮平等,效果显著,但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服用此类药物会提升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此需要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实施心电监测。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致心电图改变情况,现进行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96例精神病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入选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服用药物时间均在3年以上。依据治疗药物不同平均分为3组,每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32例。A组男性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20例,女性为12例,年龄跨度2~7岁,(4.3±2.2)岁为平均年龄;B组男性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22例,女性为10例,年龄跨度3~8岁,(5.4±2.4)岁为平均年龄;C组男性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18例,女性为14例,年龄跨度4~17岁,(5.6±2.7)岁为平均年龄。三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一般资料数据通过比较后,未产生统计学意义,组间数据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A组选择利培酮治疗,每日服用1次,每次服用4~6mg;B组选择奥氮平治疗,每日服用10mg,每日一次;C组选择氯氮平治疗,每日服用200~400mg。
1.3 评估指标[3]
对比三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心电图异常发生比例和心电图异常特征。
1.4 统计学数据
文中三组数据在进行计算整理时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为数据呈现方式,检验指标为F,组间数据经比较后如P<0.05,说明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96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均实施10次心电图检查,共计960次,异常发生率为20.31%,A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心电图异常率为8.75%,B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心电图异常率为20.94%,C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心电图异常率为31.25%,组间数据经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 3.讨论
精神病为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出现显著异常表现;无法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会产生自杀或者攻击行为。临床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物无论是治疗剂量或是维持剂量,均会引发心电图异常。抗精神药物中枢作用会对血管平滑肌以及心脏气道抑制作用,可阻断肾上腺能,药物会影响血钾,同时会出现变应性心脏损伤。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34.03%。精神病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服用药物后,会提升心电图异常比例,窦性心动过速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研究认为抗精神病药物是引发心电图改变的主要因素,经过抗胆碱能作用和α1受体,产生窦性心动过速,氯氮平自身具有较强的抗胆碱能作用以及α1受体作用,提升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
此次研究中A组、B组以及C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均产生ST-T段变化,这是因为发生机制并不确定,一般情况下可能为以下原因:(1)心肌可能产生复极化障碍,从而改变钾离子和镁离子,上述因素为心肌复极化异常的主要原因。(2)吩噻嗪类药物具有显著的奎尼丁样效果。奎尼丁属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经过心肌细胞离子通道抑制,可合理调节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的心律,当其提升浓度后,会降低心脏传导率,提升心室兴奋性,产生心律失常前期状态,表现为延长心电图QT,降低ST段,变化T波,同时产生高大U波,如果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病情较为严重会产生室性快速心律。抗精神病药物引发的精神病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心电图变化存在可逆性,科学调整用药剂量后可改善心电图,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可重新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实施治疗。为此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采用抗精神病药物实施治疗时,需要检查心电图,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实施检查前,需要和心电图科室进行联系,对检查需要的准备工作进行了解,同时约定检查时间,帮助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检查,消除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的疑虑,确保检查顺利实施。在检查的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观察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熟知其心理活动。同时和心电图室医师配合,确保检查顺利实施和检查结果的正确性。心电图室医务人员因为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无较长的接触时间,不熟悉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部分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会出现不服管现象,不配合检查,需要医务人员主动讲解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病情,提醒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果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出现躁动或者兴奋,需要予以相应的约束,如果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不配合,需要予以劝说,从而完成检查,防止基线不稳影响检查结果。
综上所述,抗精神病药物引发的心电图变化发生率较高,为此需要定期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实施心电图检查,适时调整药物服用剂量,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泽兵,李 冬,林 萍,等.精神分裂症住院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血清细胞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辅助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6):725-728.
[2] 郭丽阳,郭晓娟,杨 睿,等.精神分裂症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不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的变化[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3(2):146-148.
[3] 苏显都,范长玲,于 莉,等.血浆及单核细胞中microRNA表达水平与精神分裂症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7,32(2):45-48,52.
[4] 金 睿,徐 理,杨 玥,等.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症状与血清心电图改变水平的相关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16,29(4):323-326.
[5] 周晓亮,张 静,黄劲松.不同症状精神分裂症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7,18(5):388-390.
[6] 程敏锋,温盛霖,钟智勇.首发精神分裂症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血清心电图改变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2(7):1606-1607,1610.
[7] 朱云程,王 芳,刘 丽,等.女性精神分裂症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垂体-心电图轴和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7,27(5):323-326.
[8] 张 莉,马艳娟,杨 超,等.早发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与心电图改变水平的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7):97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