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清洗消毒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4期   作者:娄芳芳
[导读] 探讨规范化清洗消毒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

         娄芳芳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39000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清洗消毒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规范化清洗消毒的60件器械作为观察组,选择同一时间段常规清洗消毒的60件器械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灭菌不合格发生率、器械清洗消毒各项指标和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灭菌不合格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器械清洗消毒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医护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消毒提升了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加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了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的质量,提高了医护人员满意度。
         关键词:规范化清洗消毒;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消毒;质量影响
引言
         消毒供应中心属于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门,主要负责医疗物品与器械消毒、灭菌等工作,其工作质量会对医疗质量带来直接影响。为使医源性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消毒供应中心必须要做好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以提高医疗质量,防止出现交叉感染。有学者研究发现,标准化流程运用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中效果可靠,能对结构复杂的器械清洗实行预处理,减少污渍及减轻后续清洗工作量,还能使清洗质量得到提高,缩短清洗时间、减少器械损伤,提高合格率。为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及服务满意度,现对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开展规范化流程的效果进行探讨,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消毒供应中心2018年1月~12月清洗消毒的器械120件,将实施规范化清洗消毒的60件器械作为观察组,将常规清洗消毒的60件器械作为对照组。参与本次研究的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6名,男2名、女4名年龄22~42岁。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实验前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积极性较高,排除配合性不高、无法参与全程研究的人员。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清洗消毒方式。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清洗消毒方式,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知识,同时要对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内容有明确的了解。组长要定时对工作人员的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同时进行全面性的分析,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及改进措施。(2)促进工作人员自身安全防护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引导其严格遵循相关隔离准则。对于医疗器械的种类及数量等有明确的了解,对于各个区域器械的操作流程及规范也要准确掌握。对于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在清洗时一定要使用不同的方式,避免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对于已经使用过且不能及时收回的医疗器械要及时做好预处理,然后将其放置在密封的容器里。(3)规范化清洗消毒流程:①在医疗器械回收环节,工作人员对于从各个科室回收回来的医疗器械应该做好相应的标记,对于一次性物品给予销毁处理,然后将其送到外部的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处理。要求对于锐器应该采用超声机进行清洗,对于其他医疗器械应该先进行高压消毒或者浸泡消毒之后再进行清洗。②在医疗器械清洗环节,要求对医疗器械严格按照从污到净的顺序进行清洗,具体包括预处理、去污处理、去洗涤剂处理、去热源处理以及清洗等多个步骤,在这些步骤处理完成之后再采用干净的蒸馏水进行冲洗,注意在清洗过程中控制蒸馏水的pH值为中性,并对每个步骤的清洗质量进行把关。③在医疗器械的包装环节,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穿戴相应的工作服,并佩戴手套以及口罩等,在规定的操作时间内完成对相关医疗器械的包装工作,在包装完成之后需要标记清楚相应的灭菌时间以及负责人员,然后再将其送回至灭菌室。④在医疗器械的灭菌环节,要求医疗器械架距离地面的距离应>20cm,架顶与屋顶之间的距离应该>50cm,距离墙壁的距离应该>5cm,然后按照操作规范对医疗器械进行灭菌处理,在灭菌结束之后应该详细记录灭菌的时间、灭菌的温度以及压力等信息,并对灭菌处理后的医疗器械进行质量检查,如果不合格需要重新进行灭菌处理。

⑤在医疗器械的发放环节,在对医疗器械进行发放的过程中征求各个科室关于医疗器械在清洗、包装、灭菌以及周转等各个环节的建议,对于要求合理的应该及时进行更改,在将医疗器械送至各个科室之后应该做好交接工作。
         1.3观察指标
         两组灭菌不合格发生率及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器械清洗消毒各项指标比较,100名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灭菌不合格发生率及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合格2件,不合格发生率3.33%;对照组不合格8件,不合格发生率1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2,P=0.047)。
         
         2.2两组器械清洗消毒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

         2.3100名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见表2。

3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主要是指医院内部分发各种无菌物品的部门,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医院内各科室医疗器械的包装、清洗、消毒、杀菌及供应等。但是因当前医院所要供应的物品种类相对较多,且涉及多个科室,使用周转的时间也比较迅速,如果不能确保消毒杀菌的质量符合规范,则极易导致全院性感染等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相关医疗器械质量若不过关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造成影响。因而,进一步提高对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质量的管理控制,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当前所使用的常规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污染扩散的风险,但是因部分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有所欠缺,会对医疗器械消毒杀的效果产生影响。而对质量管理中的结构、过程及结果内每一个阶段特殊部分的质量做科学的分析,对质量管理的内容进行逐步改进,从而使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消毒供应中心肩负着医院所有医疗器械清洗及消毒工作,必须规范工作流程,使消毒供应中心的操作流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以及合理化。
         本研究中,观察组对每个工作环节进行严格把控,明确了各工作区域的划分,每个区域设置缓冲区,减少因环境因素而影响清洗质量,进一步提高了消毒供应室工作的规范性。结果示,观察组灭菌不合格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器械清洗消毒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医护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和常规流程相比,规范化流程的应用效果更明显,医护人员的认可度更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中心应用规范化流程能提高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还能增加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朱玉红.循证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包装及消毒灭菌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251+284.
[2]吴金瑞.质量缺陷对策实施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5):103.
[3]陈美华,过庆华,沈维燕.手工预处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18):59-60.
[4]王雷艳.PDCA循环模式的QCC活动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质量缺陷发生率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07):1325-1326.
[5]柴海荣,赵兴兴,张素彦,付楠.并联流程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效率及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7(08):984-9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