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春丽
泸西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云南泸西6524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区间,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常规组采取基础护理,观察组采取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急救护理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各项用时上均优于常规组(P<0.05);其97.14%的护理满意率也大幅高于常规组的82.86%,数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可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缩短各项临床护理用时,为后续的治疗工作赢得更多的时间,得到了大多数患者的认可,具备良好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血管内科病症,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病呈逐渐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因心肌缺血缺氧所致,起病急、发展快为疾病的主要特征[1]。若心肌损害不断加重,心脏长时间供血不足,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急诊救洽AMI患者中,如何有效的提高临床效率、缩短救治时间是当前临床研究的一项重点内容[2]。本研究即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把70例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护理方式的差异,随机分成常规组(n=35)及观察组(n=35)。常规组:男女比例为21:14,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55.71±2.64)岁;常规组:男女比例为19:16,年龄42-67岁,平均年龄(55.38±2.47)岁。比较基础资料,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方伦理委员会审核后同意本研究开展。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基础护理,对患者进行常规体检,然后建立静脉通道采用常规护理手段干预;观察组则实施急诊护理,具体如下:①成立急诊护理团队,挑选年资深厚、经验丰富医护骨干,组建一支由主治医师、护士长、护士、心理辅导师构成的急诊护理小组,定期参与职业技能培训、考核,负责全流程急救工作。②院前急诊,保证急救热线24h畅通,急救护理小组随时待命,救护车加装GPS导航系统便于精确定位,车内常备医药箱和担架车等医疗设施;达到现场后迅速疏散围观群众,保证空气流通,必要时可为其供氧;观察患者面色、唇色,检查心率、体温等指数,在2min内进行初步诊断,实施抢救;期间询问亲属有关患者的疾病史、过敏史等信息并予以记录,及时向院方反馈现场情况;将患者抬上救护车后继续抢救,与患者亲人每隔5min联系一次,引导家属情绪维持稳定;联系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实时汇报患者心梗变化,准备进一步治疗。③入院急诊,入院后,经简短信息传递,快速完成护理交接工作;辅助填写基本入院资料后,通知患者家属前往医院补充后续信息;检查导管连接是否正常,为患者提供插管和氧气供应并进行心电图检查;实时监测脉搏、血压等主要体征指标,做好相关记录;排解患者紧张、焦虑等负面压力,白天多加陪伴,夜间加强巡查;控制室内温度及湿度,注意保暖;组织主治医师立即开展急诊工作,介入病情治疗。
1.3 观察标准
统计心电图检查用时,介入治疗用时和急救用时,对比分析二者急救护理指标;以通过护理满意问卷调查两组护理满意率,分值为0-100分,>90分表示非常满意,60-90分表示满意,<60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统计数据,以()表示急救护理指标,检验用t;护理满意率用χ2检验,表示为率(%),P<0.05证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急救护理指标
常规组在各项指标用时上都落后于观察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比较两组急救护理指标()
.png)
2.2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常规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2.86%,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14%,数值相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n,(%)]
.png)
3 讨论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走高,由于对患者身体健康的的危害较大,因此需要提早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并保障急救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利于为医疗工作的有序进行和健康发展奠定基础[3]。
对该病的临床治疗,主要是通过相关措施挽救患者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同时应对并发症的发生[4]。目前临床多使用基础护理干预治疗,虽然有一定成效,但急救效果不甚理想,难以取得较好的满意度。而急诊护理通过多样化的护理手段,使护理体验得到全面升级,有效缩短了诊断、检查、治疗工作耗时。急性心肌梗死因为疼痛感剧烈,容易有焦虑、躁动等不良心理,可能影响患者的配合度[5]。急诊护理在心理关怀上也关注到了这一点,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的安抚,获得了97.14%的护理满意率。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能减少急救时间,取得了更多患者的肯定,临床应用价值理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丽芳.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中的护理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0):157-159,163.
[2]汪莉.急诊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价值体会[J].糖尿病天地,2018,15(9):256.
[3]颜铃洪,邓青,李雨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饮食保健,2018,5(4):223-224.
[4]邓少燕.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22):286-287.
[5]袁玉峰.个性化护理干预实施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探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9):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