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1月   作者:徐泳华
[导读] 探究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某些知识时,借助一些案例,促使学生通过观察、合作、探究等方式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保证学生在此过程中牢固地掌握初中化学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

徐泳华   广西岑溪市三堡中学  543200
【摘要】探究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某些知识时,借助一些案例,促使学生通过观察、合作、探究等方式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保证学生在此过程中牢固地掌握初中化学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化学;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1-002-02

        化学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以及创新性。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以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化学又是一门实验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而且还能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一、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发现问题,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未知问题,亲身探索实践,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到科学的调查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而化学科学素养不是通过简单的知识灌输就可以培养形成的。因此,深入推进探究式教学对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新界定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形成课堂主人翁的意识,让学生在探索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和应用书本知识,真正地学会化学、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我国培养有用的高水平人才。探究式教学会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个性化,对基础不同学生的学习、发展都有促进作用,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式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有依据的处理方案,为学生提供极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一) 以问题为驱动力,引导学生思维转变
        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连结教师、教材与学生的重要纽带,更是调动学生思考动机、引导学生思维转变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以问题为驱动力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具体来说,化学教师可以从化学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对问题的内容、提问的方式、提问的时机进行精心的设计,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探究性,确保问题能够在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提出,充分发挥出问题的作用,调动起学生的思考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引导学生思维的有效转变,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引导学生们的思维转变,以问题为驱动力,为学生们提出了如下问题: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何判断其过程中存在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问题提出后,学生们立即围绕问题展开思考,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以问题为驱动力,有效引导了学生的思维转变,调动了学生的思考动机。
        (二)注重合作探究,优化体验效果
        在九年级化学实际教学当中,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还要加强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此促进全方面发展。


对此,我们就可以在实际教学当中,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加强教学当中的合作与交流,运用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以此优化学生的课堂体验效果,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
        例如,我们在讲述九年级下册化学《常见的酸和碱》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并用指示剂正确的区分酸和碱,所以我就在教学当中为学生划分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当中合作探究。如首先我引导学生们进行实验,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内角色的划分,其中有的学生安排实验器具,有的学生做实验,有的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最后派出代表进行实验的整体总结与阐述。其次,每个小组共有八根试管分为两组,每组四个试管与另一组试管装的液体相同,分别是: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做实验的学生将石蕊溶液滴入第一组试管当中,再将酚酞溶液滴入第二组试管当中,并观察现象进行记录最后发现规律并总结出结果:(1)石蕊试液与酸溶液作用时呈现红色,与碱溶液作用时呈现蓝色(2)酚酞试液与酸溶液作用时不变色(无色),与碱溶液作用时呈现红色。由此可见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探究与实验,更加体验到化学学科的魅力,从而更加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呈现出较高的体验与学习效率。
        (三)自主探究 ,活跃学生的思维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化学实验,学生在座位上看和听。在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化学知识水平,精选研究主题,优选化学实验活动,还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间和时间,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开展实验,从不同角度审视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基础不同,让每位学生都尽力而为,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以体现,也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培养了学生科学思考的习惯,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探究”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教材上没有明确的演示实验,但是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的知识储备,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出五花八门、新意十足的实验方案。在验证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时,学生可以发现很多实验方案体现了物理、化学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思想,在课堂上现场讨论出更多的实验方案,如用酚酞试液、稀盐酸测定反应后溶液,将气球置于盛放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内进行观察等。
        又如,在进行“浓硫酸对水的收集”实验研究时,浓硫酸吸水,必须放出热量,而且会伴随着质量的增加,再与饱和溶液、无水硫酸铜、碳酸钠晶体等物质性质进行联系。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或课余时间探讨这一化学现象,让学生利用教材上的相关知识,进行小组讨论,拟定出多种具体的实验检验方案。方案一:将无水硫酸铜固体与浓硫酸溶液置于密闭的锥形瓶中。方案二:将胆矾置于浓硫酸溶液中。方案三: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放在容器内,再将容器置于浓硫酸中,整体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等实验方案。尽管在方案三的验证过程中没有立即出现任何现象,但经过漫长的等待,学生发现杯子里出现了硝酸钾晶体。这说明这个实验方案在原则上也是可行的,但不太适合实际操作。学生通过这次浓硫酸吸水的检验实验,明白了“理论指导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知”的科学真理,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总之,探究能力是当前21世纪高素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所以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中至关重要。初中化学教师则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以问题为驱动力、结合探究性实验和小组学习性探究等途径和方法的运用,来将探究式教学法全面落实到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之中,切实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合作和实践探究能力,从而促使初中化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杨爱君.浅谈实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
[2]王祖浩.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王后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