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衔接的校本课程开发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1月   作者:瞿静
[导读] 生物老师合理设计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升学中能够顺利进行课本教学的衔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文化,让学生在教学中取得更大进步。然而,当下的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的生物学习。对此,本文基于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分析核心素养的定义以及作用,并结合教材情况,落实全面培养和培养学生的基本要求,改善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瞿静   重庆市垫江中学校  408300
【摘要】生物老师合理设计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升学中能够顺利进行课本教学的衔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文化,让学生在教学中取得更大进步。然而,当下的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的生物学习。对此,本文基于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分析核心素养的定义以及作用,并结合教材情况,落实全面培养和培养学生的基本要求,改善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1-022-01

        前言:如今教学的改革,要求学科老师在落实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的培养,全面推动素质质量,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对此,如何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下生物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课程作为进行教学的手段以及形式,更是应深入教学进行改革,落实“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多的进步,推动课程开发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初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核心素养的定义以及其作用
        生物学科素养是基于生物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生物指示的能力,让学生在生物学习的课堂中感受生物知识的文化魅力,进而提高学生对生物的价值观、思想观、人生观,以此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因此,在初高中生物课堂校本设计中应基于生物的学科素养,重视其知识的教学,落实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初高中学生都能在生物课程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同时高中生物知识相对于初中来说,知识体系复杂,学习难度大,更是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生物知识。对此,合理设计生物课程,在教学中结合学生以及教材进行设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探究生物知识的奥秘,全面推动学生学习的进步。
        二、生物学核心素养衔接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
        1.根据社会价值以及知识价值来设计课本教学
        如何在校本课程中设计课程,就得从社会价值以及知识价值入手,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所学的知识不仅仅用来考试的,还应该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运用生物知识,实现自我的价值。
        2.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利用校本课程的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发展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在教学中只会考试。对此,合理设计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游泳一定的生物思维,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融会贯通,让学生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3.重视教学评价以及作业通过教学评价检查核心素养
        教学评价以及作业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


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重视教学评价以及作业,将教学评价和作业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度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实践。同时,保证教学评价以及作业的质量,让老师能够得到真实的反馈,对老师的教学有极大的帮助,能让老师及时根据学生的情况来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生物知识。
        三、衔接初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径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径,应突出“校本”特征,围绕“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进行设计,融会贯通,充分体现德育性、跨学科性、实践性等特点。
        1.重视文化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基于文化知识基础之上,让学生成为教学的首要基础。学校的课程主体是生物学科,用生物学科的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科课程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对此,无论是生物老师还是学校都应该深入研究生物学科,重视文化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生物文化的魅力。
        2.落实到实践的校本课程
        当下的校本课程设计应注重教学中体验,让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进行学习,并通过实际的问题进行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观察、推理、验证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程中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得到更加综合发展,以此来达到核心素养教学的目的。
        3.基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初高中生物核心素养,重视其教学上的衔接,就得从学生学习能力开始培养,督促学生在教学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规律和秩序,有序推动生物教学的改革以及创新。对此,老师在教学中应结合生物,开展校本课程的设计以及创新,将学生的道德、行为以及生物知识相结合,鼓励学生在课程中进行交流,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为国家以及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应将核心素养和初高中生物教材应结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落实教学目标,推动学生学习的进步,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对此,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还应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全力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邰玉韦..初中生物学国家课程校本化整体设计与实施[J].中学生物教学.2015年19期
【2】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杜尚荣.王笑地..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内涵、特征及原则[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年08期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渝教规办[2018]12号)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批准号: 2018-27-6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