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殊儿童教学中应用直观教具的优越性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2月   作者:张丽娟
[导读] 直观教具的研究、开发和使用是促进学前特殊儿童有效发展的强力抓手,是学前特殊儿童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张丽娟   承德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直观教具的研究、开发和使用是促进学前特殊儿童有效发展的强力抓手,是学前特殊儿童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关键词】学前特殊儿童;直观教具;优越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17-01

        一、前言
        学前特殊儿童是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换言之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学前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遵循正常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是与正常儿童相比,其身心发展开始晚,发展的速度慢,达到的水平低,而且表现出明显的自身特点,主要体现在身体发育的特点,认知特征以及个性特征三个方面。这些特点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
        学前特殊(智障)儿童思维直观具体,记忆缺乏目的性,所记住的常常是印象鲜明、对比强烈的事物;他们的笔纸能力较弱,接受能力较差,在学习上会比一般普通的学生来得慢、来得少,记忆需要通过亲自操作和自身体验获得。而直观教具的使用,则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加深智障儿童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的操作和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二、直观教具使用的优势
        1.直观教具的使用可以更加直接的表现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培养其学习兴趣。
        普通儿童进入小学后,已经从直观具体的思维向抽象的思维过渡,这种过渡实际上是以儿童具备了相应的概括能力为基础的,但是智力落后儿童的思维水平却长期停留在直观、具体层次上,概括能力一直很薄弱。所以在智力落后儿童教育中,要充分遵循其发展的特点,运用直观化原则。这一原则适用于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各个学科,可以具体到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直观性教学用具在智力落后儿童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学前特殊儿童的教学,科学、有效的使用直观教具学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具的使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直观教学首先要求学生学会观察,有些还需要动手操作。根据直观教具去看、去听、去说、去动、去独立思考,也是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的过程。直观性原则就是指利用教学中的直观手段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当然,如果直观手段运用不当,呈现教具后直截了当把结论告诉学生,让他们去记,这实际上仍是注入式教学。
        3.直观教具的使用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学前特殊儿童在使用玩教具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解决时,要通过不同的实验反复解决问题,这个决定问题的过程就锻炼了孩子小制作活动的基本能力。在反复操作中,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而且可以增加求知欲和增强自信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较好的发展和重要的作用。
        三、直观教具的研究与应用
        学前特殊儿童的教学没有现成的教材和课程标准,更没有符合大多数儿童的可以拿来就用的教具,虽然有一些蒙台梭利教具或者直接购买的普通儿童的教具,但是因为学前特殊儿童的年龄较小加上智力缺陷等诸多原因,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缺少合适的直观教具来帮助儿童更好的参与活动。直观教具的研究、开发和使用是促进学前智力落后儿童有效发展的强力抓手,是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需要结合实际进行直观教具的研究和应用。



        (一)教具的制作应该以学前特殊(智障)儿童的思维特性为出发点。
        学前特殊(智障)儿童认识事物主要靠直观思维,缺乏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着直观情景联系的限制。他们总是对熟悉的事物现象和具体直观的材料较容易领会掌握。因此,教具的制作应该以学前特殊(智障)儿童的思维特性为出发点,要易于学生的认知和操作,大小要适当,能突出观察重点,让学生能够观察、触摸、体验所学习认识的对象。比如在常识课认识糕点时,除了打印糕点的相关图片外,老师还手工制作了面条、枣糕、春卷、馄饨、饺子、蛋挞等模型,然后把糕点装在纸碟里,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触摸。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设置吃糕点的情境,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糕点,要能指认喜欢吃的糕点名称,还要选出相应数量的糕点,老师悄悄地将数量、名词的学习渗透在自制教具当中,这样能看、能体验的教具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了学生相关的社会技能。
        (二)教具应该以图文配对为主。
        著名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一段话:“如果教儿童随便什么5个生词,他会长时间地在那里白伤脑筋;而如果用图片来教,哪怕20个生词,他也会很快就掌握。可以试试把同样一件事情讲给两个具有同等能力的儿童听,给一个用图片讲,而给另一个讲时则不用图片,那时你就会明白图片对儿童的重要意义了。”这个道理对于有经验的老师来说是不难理解的:图片能让许多困难的知识和抽象的道理为智障学生理解和接受。在图片的旁边配以文字,不仅能丰富学生对事物的表象认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图片的基础上形成一系列的概念,由感性认识过度到理性认识。
        我们学校的老师们制作教具时偏向于把图片、文字过塑并使用魔术贴。过塑后的图片、文字可以重复利用,魔术贴易于学生操作。比如在“认识水果”教具的制作中,老师先把各种水果的图片及相应的文字名称打印出来并过塑,在一张A4或A3的卡纸上贴上魔术贴的子面,在水果图片的背面贴上魔术贴的母面便可。对于能力较好的学生,老师先把图片贴在卡纸上,请学生在图片上贴上与之相对应的名称;而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认识字),老师就把文字贴在卡纸上,辅以简单的语言,请学生贴上与文字对应的图片。一套学具可以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而且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
        图片教具不仅对学生知识性的学习起到很大的帮助,还对技能性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特教学校更强调对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因此在学习生活自理和劳动技能时,老师会把相关技能分解成几个小步骤并用相机把每一个步骤拍下来,打印成图片并在图片下方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然后用魔术贴贴在卡纸上。如在学习洗手时,第一步是把手润湿,第二步是放洗手液,第三步是用七步洗手法洗手,第四步是把手冲干净,第五步是用毛巾擦手。在图片下方的文字说明为:1、湿手;2、放洗手液;3、洗手;4、冲手,5、擦手。清晰的操作步骤和简单的文字说明易于学生操作,尤其对于自闭症的学生而言,这种结构化的步骤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总之,直观教具的选择、使用都直接、间接的影响着学前特殊(智障)儿童的学习效果。恰当、合理、形象教具的使用,可以调动师生的互动,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教具的选用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教具的选用除了要考虑以上几点外,还要注重演示时的细节,例如,教具应大一些,便于学生都能看清;颜色要鲜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中要尽量采用直观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具,这样会确保教学效率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银春铭.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6.
[2]苏婷.让自制玩教具成为"常青树"[N].中国教育报,2004
[3]红梅花.国小启智教材教具制作与教学实例〔M〕.台北市:心理出版社,2005.5.
[4]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
[5]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
[6]沈晓燕.幼儿园活动区自制玩学具及其效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7]文学明.浅谈课堂上普通直观教具使用时的注意点.科普童话.2018.34
[8]姚冬梅.浅析直观教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科学中国人.2017.15
[9]魏蕾.徐路峥.浅谈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直观教具的设计与运用.决策探索.2013.01
[10]周念.幼儿园自制玩教具观念调查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