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1月   作者:李冬莉
[导读] 伴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深入与推广,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一轮的变革,这对于当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而言,是一场全新的挑战。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方针,遵循“核心素养”的理念,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主,促使课堂教学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就探究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并结合这一问题进行了以下阐述。

李冬莉    崇左市江州区太平街道马安小学   532200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深入与推广,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一轮的变革,这对于当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而言,是一场全新的挑战。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方针,遵循“核心素养”的理念,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主,促使课堂教学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就探究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并结合这一问题进行了以下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涵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21)01-018-01

        现阶段,我国教育上出现了许多改革,教师以及学生在教育中面临着多项变化,对于小学语文学科而言,教学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核心素养”也成为了当前教育界上的一个流行词语,从而引起了广大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涵
        我国当前的教育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要方向,而且学科之间的“核心素养”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对于小学语文学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教学名词,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其中既包含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包含着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若想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就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能力,创新教学方案,并以学生所产生的实际问题为出发,制定出一种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策略,以此唤醒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积极地投身进学习之中,促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尤其是语文水平不断提升。
        二、实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针对性策略
        (一)适时调整教学理念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核心素养作为崭新的教学理念,自然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关注,在此基础上,若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学校将教育教学工作重点放在核心素养的不断培养和实践,逐渐形成本校特有的教学体系与教学风格。在“核心素养”这面教学旗帜引领下,学校的相关领导和课题组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群策群力,制定本校核心素养所涉及到的目标和策略,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教学体系。例如,以升学率为主要方向的小学,便可以结合新时期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标准,创建符合本校发展
        目标的全新教学理念,将之前以“升学为主”的制度适当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在本地区教育行业迅速发展的浪潮不被淘汰。



        (二)将学生立为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学生学习时最好的教师,也是学习驱动力所在。新课改形势下,我国教育行业出现了重大的改革,对于当前的小学教学而言,教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巩固。部分学校由以往教师为主体跨度到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地位得到保障的同时,一系列的改革油然而生。学校以及教师应充分了解到学生学习情况,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内容合理的实施教学行为,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教学案例,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杜绝自己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解,而应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认知水平,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实现为学生搜集与地震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地震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触发学生的感官意识,从而引起情感共鸣,深入体会文章中父亲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诠释出自己能够理解的亲情,让学生能够从身边的小事上,感悟父母对自己的关注与疼爱,促使学生的语文水平稳步提升,同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情感教育。
        (三)开展探究式学习模式
        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改革创新,唤醒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识字能力,学习成绩以及学科素养的提升,同时也要兼顾着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等。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首先可以对学生进项适当的提问,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受过古文的熏陶,对于李白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理解,为此,教师可让此类学生主动发言,谈谈自己心中对唐代大诗人李白与李白诗歌的理解、认知、崇敬。通过学生们的论述,有助于激发那些不了解李白学生的兴趣,从而将涣散的目光重新集中在一起,以此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正式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直接让学生观看一些瀑布图片与视频,使学生的形象逻辑思维呈现连续性发展,不然,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直接生活经验的缺乏,他们难以理解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体提出一些问题,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之间的探讨与沟通,这也有利于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如“这首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诗人想借助诗词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诗词中九天是什么意思?”等等,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探究性问题,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索策略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应重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识字以及理解文学作品,以便于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达成新课改革的具体目标。其次,教师还要注重改革创新,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探究[J].才智.2019(17)
[2]陈霞.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科技风.2019(14)
[3]张彦辉.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学周刊.2019(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