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精教活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1月   作者:张秋香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发展,对学生来说,稍显乏味。将陶行知教育理念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调动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就对初中历史课堂的精教活学进行相应的阐述。

张秋香    广元市利州中学  628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发展,对学生来说,稍显乏味。将陶行知教育理念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调动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就对初中历史课堂的精教活学进行相应的阐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经教活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1-042-01

        在新型的历史课堂中,构建精教活学的历史课堂是历史教学的出路。精教活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乐趣。
        一、课堂精彩开场
        课堂导入策略的好坏非常关键,初中历史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就应当在课堂导入的有效性方面认真研究,采用有效的课堂导入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谈话导入主要是指在整堂课开始时,通过日常谈话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然后将所要教学的新的知识点融入谈话当中去,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谈话上面,进而引导到谈话内容中的重要历史知识点上,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事实证明,采用这种方式的效果非常好。比如,人教版《鸦片战争》一课,教师可以通过以下谈话来开始课堂教学:“同学们知道清朝有哪几个皇帝吗?那其中哪几个皇帝比较厉害呢?同学们所列举的皇帝中为什么没有清朝后期的皇帝呢?因为清朝后期国力衰弱,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国门被打开,加速了清朝的衰弱和灭亡。”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谈话,教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清朝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索欲望,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历史知识很多都是几百年前甚至是几千年前的史实,对学生而言较为遥远,仅仅通过书面文字的纯粹叙述,学生很难理解也很难产生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展示功能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可以有效地深化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使得学生能够更有兴趣地开展学习。综上所述,教师一定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导入方法,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课堂妙趣横生
        与传统讲授模式相比,情境教学能使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感知。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情境创设时,要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教师自身要转变观念,认识到自己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的只是引导作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多开展一些能够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存在感。例如,在讲授完八年级上册中国崛起的内容后,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笔者根据时代背景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近来很多国人倾向于出国旅游,他们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如美国、韩国、日本……对此,有人指出,去日本旅游是不爱国的表现。你怎么看待这一观点?围绕这一话题,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场小型的辩论活动。在活动中,笔者发现,有些地方学生亲自去过,他们根据所见所闻,表明自己的观点,讲得有理有据。在此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历史,对待中日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有时可以就某一历史事件设置情境问题,把情境问题展现给学生。如教师在讲解西安事变的时候,先讲述了事件发生的背景:日本法西斯占领东北后,又把魔爪伸向华北,且妄图在三个月内占领整个中国。接下来,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反应是什么?他们应该怎么办?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均是在对西安事变的背景和经过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得出的。随后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印象。其实,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创设情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形成。
        三、课堂跌宕起伏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史料非常容易,但是要想在史料中总结经验教训却相当困难。教师必须恰当地运用史料,分析史料,在史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进行教学,从而得出总结性的结论和观点,使史料更具说服力和学习性。论从史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中越来越重要,如何正确地运用史料和分析史料已经成为众多教学研究者研究的主要课题。
        在教学中,教师想要运用史料进行教学,首先要保证史料的真实性,要保证所选取的史料符合客观历史事实,是具有教学研究价值的。然后,要针对史料进行合理的整合,选取符合所教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史料。在选择史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以下两点:第一点,确保史料内容的真实、生动、有趣。使课堂充满生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运用史料的主要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在保证史料真实性的前提下选取有价值的史料,使所选取的史料能够吸引学生。第二点,确保史料的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内涵丰富。在运用史料讲解历史知识时,教师应该明确史料的背景,对其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影响、评价等要进行清楚的表达。鲜明的故事主题是史料的特点,并且这个主题应该与教师上课所讲授的内容相吻合,这样史料的运用效果才能最大化。很多史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教师能够通过运用史料,使教学内容更加简化,更易于被学生理解,从而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历史知识,减轻学生学习历史的负担。
        总之,要将“精教活学,自主学习”的理念深入内心,还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深入研究。只有教师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授课方式,才能做到真正的精教,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活学,课堂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
参考文献:
[1]张国团.关于初中历史课堂体现高效教学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6).
[2]张斌.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新一代,2012(10).
[3]龙宝新.高效课堂的理念缺陷与实践超越[J].教育发展研究,2014(12).
[4]吴晓燕.精教活学有效提问[J].华夏教师,20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