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1月   作者:李大海
[导读] 新的初中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中,数学思维的培养是学生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思维的形成过程一般都是从形象思维发展到经验型的逻辑思维和理论型的逻辑思维,思维的不断发展与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借助恰当的方式和方法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全面的发展。

李大海    剑阁县普安中学校  628300
【摘要】新的初中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中,数学思维的培养是学生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思维的形成过程一般都是从形象思维发展到经验型的逻辑思维和理论型的逻辑思维,思维的不断发展与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借助恰当的方式和方法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1-030-01

        数学思维即应用数学思想来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特定的思维方式,是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前提,初中阶段正处于奠定数学知识的关键时期,促进提升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将会对其今后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一、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性思维
        数学思维中的发散性思维就是要学生对待同一个问题或者知识点,能够立足于不同的层面上对其进行思考,在能够求同的同时也能够求异,并且能以某一个切入点解决相应的问题,促进自身思维想象的发散,持续提升数学解题能力。而在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的形式就能够很好的锻炼到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立足于多个角度去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如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当AB与AC相等,且D、E两点都在边BC上,同时AD和AE相等,那么请证明BD和CE相等。由此,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探索思路,引导题目从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入手,进而解答出答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融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去解题,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其自主探究能力。
        二、问题探究,培养分类讨论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成效考核的方式大部分都是通过提问来实现的,而精妙的问题能够有助于学生思维浪潮的激发。因此教师要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并将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去,进而通过学生的分类讨论,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维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勾股定理》的时候,就可以利用问题探究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维。首先让学生提前预习知识内容,然后出示题目:“在三角形ABC中,a=3,b=4,c=?”由于学生已经初步预习了相关知识点,并掌握了“勾三股四玄五”,因此,面对这一不具有难度的问题时都能够立即回答出来:c=5。很快就会有学生发现,在题干中并没有说到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因此c不一定等于5。随即,教师又可以继续提问:“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那么此时c是否等于5?”学生通过讨论之后得出:“c不一定等于5,因为在题干中并没有明确具体哪个角是直角。”由此,教师就可以顺势导入新的知识点,带领学生计算c的正确答案。借助这种问题探究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程度,进而锻炼了学生分类讨论的思维,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合作学习,培养归纳推理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目前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而归纳推理思维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在脑海中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学习到他人身上的优点,还能够集思广益,在共同探讨中提升归纳推理思维。
        例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能力均衡的几个小组,出示题目:“8×8=64,5×5=25,12×12=144,7×9=63,4×6=24,11×13=143。以此为规律,已知25×25=625,那么26×24=?”由此,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讨论交流,将8×8=64和7×9=63看作一组,将5×5=25和4×6=24看作一组,将12×12=144和11×13=143看作一组,最后得出规律:后一组的两个乘数分别是前一组的两个乘数加1和减1得到的,后一组数的计算结果比前一组数的结果小1,那么26×24=624。教师顺势引导学生,以25×25=625和26×24=624这一组数为例,如果把25看作a,那么26就是a+1,24就是a-1,从而就能推导出(a+1)×(a-1)=a²﹣12,将1看作b,得出(a+b)×(a-b)=a² -b²,也就得出了平方差的公式。
        四、趣味教学,活跃数学思维
        课堂教学本身应是动态的,活跃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是自由、灵活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很容易接受知识且产生新的思维。初中生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相对较为单一且内容枯燥,教师再单一的讲解或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反感.初中生性格正是活泼的时候,对于趣味性的内容有着很强的好奇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开展趣味教学,以趣味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进而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内容时,笔者开展趣味实践问答题来让学生实践操作验证答案.即: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80°和50°,那么这个三角形会是什么样的呢?动作操作并说出答案;再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教学内容时,笔者将教材中的例题转化成为脑筋急转弯的趣味题目:“小明和小红两个人合伙进了200件衣服,其中小明的衣服进价是每件80元,卖160元,小红的衣服进价是100元,卖240元,小明进衣服x件,小明和小红200件衣服都卖完的利润是y元,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你怎么表达?”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促使学生打开自我的主动思维。
        总之,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中必须要具备的一种重要的能力,不仅仅是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其他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因此初中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安少敏.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J].速读(中旬),2018(9):45.
[2]张丽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中外交流,2018(37):127.
[3]王淑珍.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70):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