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问题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1月   作者:吕懿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义务教育的改革面临着诸多问题,而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学生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其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而不是教师一言堂。但是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很难表达自己的观点,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

吕懿   湖北省恩施市白杨坪镇初级中学  445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义务教育的改革面临着诸多问题,而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学生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其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而不是教师一言堂。但是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很难表达自己的观点,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合作学习  有效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1-060-02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师生“互动”是要彻底变单一、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研究,动手操作能力,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就要求语文课堂要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教师在课堂上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教师“给水喝”的局面,学会“找水源”的方法。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在课堂中,要加强师生互动,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师生互动创造有效环境
        师生互动的基础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来进行:①教师应该与学生相互交流、尊重学生的想法,融入学生中,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②理解和爱是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的前提,教师应该发自内心的去关心和理解学生,唯有如此学生才会理解教师,积极配合他们的教学活动。③教师应该足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允许他们自由发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满热情,感染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师生互动要求教师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许多教师虽然明白这一理论,但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没有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位置,有的教师仍然以自己为教学的中心,从而让有些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畏的感觉,师生关系就会变得疏远,角色分明。只有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学生才会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互动,将自己的想法和老师同学分享,教师才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学生进行交谈,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分享与文章有关的趣事,增强学生兴趣的同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展开多样化的师生互动活动活动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注重多种多样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主动地进行互动学习,让学生具有自由学习、探究语文知识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如,《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具有故事性的特点,且涉及的人物众多,十分适合角色扮演。因此,笔者在教授这篇文章时,便开展了“角色扮演”的活动。笔者带领学生仔细地探究了本课所涉及的人物角色数量,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了小组划分,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互相选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通过交流揣摩人物。学生对这个活动比较感兴趣,因此能够积极认真的进行小组内的交流和角色扮演。


最终,笔者会让每个小组依次上台进行角色扮演,引导每个小组在扮演完后说一说自己对本篇文章的所思所想,而笔者则会对学生的扮演效果和所说的话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入理解本篇文章。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不仅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十足的兴趣,还深入了解了文章中所涉及的每个人物角色,多角度理解文本。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注重多种多样的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课堂效率。
        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在师生互动中释疑解惑
        语文教学是一种充满挑战和探索的过程,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各种语文问题的交流和探索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师生之间进行有效地互动,还可以注重问题的设计与提问,使得学生能够在有效问题的引导下,积极地思考,主动性探究语文知识,回答教师的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授《孔乙己》这篇文章时,笔者便十分注重问题的设计与提问。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会对学生说:“同学们,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觉得文中的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仔细地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认真地进行了文章的阅读,仔细地剖析了文章,说了说文章所讲述的事情,并谈了谈自己所认为的孔乙己的特点。在学生说完后,笔者便对学生所说的话进行了一定的评价,首先肯定了学生所说的话的正确部分,然后补充了一下关于科举制度的资料,并让学生再进一步交流探讨,然后再发表意见。这样的设计后,学生回答的问题更加深入了文本。在笔者对学生所说的话进行完评价后,笔者会再对学生说:“作者用本篇文章要表达什么?我们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再深入文本,并结合前面的分析,对文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笔者认为通过这种问题设计与提问,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自主性的探究并思考文本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注重问题的设计与提问,引导师生之间进行一定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因此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获得能力的发展。
        四、充分运用课堂讨论课促进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讨论性的问题,或者辩论性的活动,增强生生互动。如在《大自然的语言》的写作方法的教学时,教师设计一个“合作探究”的活动: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教师也可以布置学生查阅资料或者借助于网络而查询关于“大自然语言”的古今农谚,如“鱼跳水,有雨来”“泥鳅静,天气晴”“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等,学生们各自搜集的农谚,在课堂再交流,也同样可以起到互动的效果。这种方法,还可以运用到对作者的生平的了解、作品的介绍、文章的背景知识的把握等,课前的自主的探索,为课堂交流埋下伏笔。再如阅读《芦花荡》时,教师可以设计谈论性、合作探究性的问题,如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全文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再组织谈感想: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毋庸置疑,这些活动的开展激活了氛围,促成了互动,课堂充满生机。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不断优化教学策略,重视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师生互动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的基本思想是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创建一个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英敏.师生互动在中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0(05):55-57.
[2]许抄典.师生互动促进中学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40.
[3]王婷婷.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