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作业生活化设计策略和实践效果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1月   作者:韦忠政
[导读]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指引着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走向生活化,而且也启示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生活化的探索和实践。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对丰富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生活化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是我的一点体会。

韦忠政   广西省河池市东兰县隘洞镇中心小学  547405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指引着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走向生活化,而且也启示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生活化的探索和实践。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对丰富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生活化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是我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课外作业;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1-058-01

        1数学课外作业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环节
        小学数学教学由课堂教学、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等环节组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生活化,不仅保证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整体推进,而且还能促成小学数学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用结合,达成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有许多弊端,如作业内容单调,作业形式单一,作业方法僵化,所谓内容单调,是指课堂上教的练的,就是课外作业要做的,课外作业和课堂作业大同小异,只有量的叠加,没有质的攀升,课外作业师大多来自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唯独没有来自生活的源头活水,因而没有丝毫的生活气息,这样的课外作业近乎是炒冷饭,学生没有胃口,食之没有营养,与“生活教育”的理论背道而驰。所谓形式单一,是指清一色的书面作业,抄抄写写算算,完全是纸上谈兵,理论脱离实际,脱离生活。没有学生的亲身实践,没有实践经验,难以形成能力,不能达成知识和能力的目标。所谓方法简单,是指作业全凭个人闭门造车,没有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没有师生之间交流指导,也缺乏亲子之间的体贴,更缺乏社会为其提供丰富的数学实践资源。因此,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模式完全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2数学课外作业生活化的设计策略
        生活化的数学课外作业就是针对数学课堂上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必需体验的数学思想方法,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来尖兵地生活的数学问题或实践活动作为课外作业。笔者在两年的实践研究中,设计并布置了无数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生活化课外作业,现将其归纳为六类。
        2.1游戏类课外作业
        游戏是学生的重要生活内容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设计时要考虑与所学数学内容的共通点,将所学的知识寓于游戏中。此类课外作业主要用于中低年级。
        2.2实践类课外作业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中渗透了其重视实践的思想。新课程实验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如果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观察、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将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有利于加强社会认知。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知识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3绘画类课外作业
        一直以来,儿童画以其童趣性和亲近性深得小学生的喜爱,如果能以绘画的直观性来展示数学知识,那数学将不再抽象;如果能以绘画的方式来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那学生将不再被动。



        2.4情境类家庭作业
        小学生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课外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就可以给一些枯燥的课外作业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5调查类课外作业
        所谓调查式课外作业,主要指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得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方案。并把这些调查实践的东西写下来,把建议性的方案也写下来。此类家庭作业主要适用于中高年级。
        调查类家庭作业使学生求真、求实,回归生活的“大课堂”,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 概括,既锻炼了应用数学能力,又教育了学生理性地认识周围世界。
        2.6创作类课外作业
        数学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这些创作可以是数学设计、数学故事、数学儿歌、数学周记、数学小论文、数学手抄报等不同形式。内容是让学生把平时观察的身边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发现的数学规律,解题中的新方法,对某个往右点产生的疑问等等,进行及时的记录和分析,形成课外作业。此类课外作业给出学生广阔的合作空间,带有一定的自主性。
        3布置数学课外作业生活化的实践效果
        3.1激发了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课外作业变单调枯燥的书面作业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符合了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学生原先对课外作业的厌倦心理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兴趣盎然,是个性张扬。我班上有位叫舒欣怡的学生,每天跑到办公室问我:“老师,今天的课外数学作业是什么?”很平常的一声询问,却流露出了内心的期盼,折射出了对生活数学课外作业的浓厚兴趣。
        3.2巩固了教学知识
        课外作业本来就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巩固教学知识。而生活化的课外作业强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巩固数学知识,在活动经历中体验数学知识。俗话说:“看了,就忘记了;想了,就理解了;做了,就记住了。”相信,建立在理解和经历基础上的数学 知识将更加扎实,更能灵活运用。
        3.3提高了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人人要学有用的数学。“高分低能”的人才已经不适宜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而生活化课外作业的主要形式是实践活动,学生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日积月累,他们实践能力也得以不断提高。
        3.4体验了教学价值
        学以致用,才能体验到价值所在。生活化数学课外作业为数学知识的应用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如:六年级学生学了《利息》以后,我要求学生帮家里设计一个最存款方案。学生通过调查银行利率、计算利息-----等一系列活动,又针对家里的特殊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存款方案。有的采取活期存款,有授权取定期存款,有的建议零存整取,还对近几年的利息做出了预算。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
        3.5培养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因生活化课外作业是一种活动性的作业,造成了基过程和记载难度比较大。最初学生只会采用提纲式的记录形式,慢慢的学会了运用表格,现在有些学生已经能撰写数学日记和数学小论文了。学生在作业中学会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了肿么样理地提出合理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陈云鹏.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6):142-143.
[2]黄恋桃.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J].祖国:教育版,2013(12):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