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初探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1月   作者:李柔星
[导读]

李柔星     珠海市香洲区九洲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21)01-085-00

        德育是在学校里,与教学工作并驾齐驱的一项工作。我认为这是一个官方、正式又严肃的名词。而我们简单做个调换,将“德育”换成“育德”,当中的涵义便有大不同。“育德”即是“培育美德”,是一个动词短语,是一种接地气的行为。对于班主任来说,“育德”是第一重要的基本功。
        不论是国外名人还是国家主席都对教育事业寄予希望,因为教育事业培养的少年都是祖国的未来,代表着国家的希望。古语有云:先做人,后做事。只有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具有人的品德和个性,才能指望他们为社会做贡献。所以教师的重任是要“育德”,对象不仅是学生,同时要做到“自育”。“育生”和“自育”是可以同时进行,互相促进的。
        一、教师要有底线,也要有底气
        《周易》中有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同样的,身为教师,要有厚德去包容万物,增添美德。当一个教师选择教育这份职业作为自己的事业时,就要明白自己的底线。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底线就是要认同师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它有力地促进了人们的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产生,另一方面,也使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产生了种种道德困惑甚至道德迷失。这种现象在教师的行业里也难以幸免,例如:教师课堂故意有所保留,课下收取高额补习费;家长花两千元钱给老师,为了安排孩子一个好座位等等怪象时有发生,使得教师行业在社会舆论里愈发尴尬。去年热播的电视剧《我的老爸是奇葩》里的“父亲”就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他的同事们合伙开补习班赚外快,只有他置身事外,坚守原则,对那些不守本分的同事的作为嗤之以鼻,他的不参与就是坚守师德,守住底线,不受私利诱惑,做到了“身正为范”。
        其次,教师的底气从哪里来?学生人手一本“黄冈小状元”或者模拟题中有吗?没有。教师的底气来自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如饥似渴地阅读好书,听好故事;教师的底气来自于足够多的孩子背后,有对孩子学习、成长尽心尽力的父母;教师的底气来自于家长的配合与信任,学生的努力和上进。
        纪伯伦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其中第六次是当他鄙夷一张丑恶嘴脸时,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里的一副。社会是复杂的,形形色色,混浊不清的事每天都会发生,身为教师我们能做的就是守住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不受诱惑,躬行师德,这才是一个教师的灵魂高贵之处。
        二、主动微笑,师爱美颜
        《论语》中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学生不仅是言传,更是身教,只有以德立身、以身传教,学生方能以师为镜,进而亲师、信师、效师。这种身正为范的作用,尤其在小学的校园里效果明显。
        接下来我说说我亲身的感受的事例。2016年九月,我被安排当一年级的班主任,面对这群6、7岁的孩子们我必须一半扮演严厉的小学教师,一半却是慈爱的学前幼师,我总是让自己在学生面前保持亲切的姿态。



        “同学们,早上好!”在每天早上和下午我进班时我都会这样跟同学们打招呼。最开始,这个小问候只是为了增添师生之间的亲近感。后来,有一天当我走进学校,彭之畅同学走到了我的身边,主动的和我问好,还展现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我很意外,也很惊喜,我也向她问了好,还夸她今天特别漂亮。接着,我在班会课上特别表扬了彭之畅,我问她为什么在学校门口会向老师问好,她用不太流利的句子说“就像李老师每天和我们问好一样……”
        再后来,有一天,当我走进教室里,我还没开口,就听见有声音由微弱,渐渐整齐地传来:“李老师,早上好……”我惊喜地抬起头,看着他们充满朝气的笑脸,不自觉就嘴角上扬,欣慰地笑了起来。我借此机会给班上每个孩子都发了表扬信,赞扬他们是“美德少年”。接着,我给他们讲了《程门立雪》的故事,告诉同学们尊师重道的好榜样。不知不觉他们学会了见到别的班老师也主动行队礼问好,这样的景象成了我们班最亮丽的风景。
        一直到现在,你问三(3)班的学生你们最喜欢班主任李老师什么,他们的回答都是最喜欢李老师的笑容。这是他们在日记和节日贺卡中最经常出现的句子。作为班主任,主动把笑容传递给我的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和阳光,他们也会展开爱的翅膀,散发善的光芒,又把我照亮。于无形中告诉他们,笑容也是一种美德。“育德”工作需要这样浸润性的教育。
        三、一个不能丢,一个不敢丢
        每个班级都有一批学习吃力、家长能力有限的弱孩子。作为班主任,对于这些弱孩子,最基本的德育观念就是“一个也不能丢”。当班级里出现了不可救药的厌学者、捣乱分子的时候,意味着整个班级都陷入了病态中。各科老师,每个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受到疼痛的折磨。
        我教的班级中有一位同学,因为是复姓,我们班同学平时只喊他的姓氏——“欧阳”。一年级以来,欧阳就因为自控能力差,表现差,成了学校老师嘴边常常被提起的名字。在教室里,从不肯自觉完成课堂作业,随意离开座位,这些行为总能锁定教师目光,影响老师的情绪。而身为班主任,能够用一种怜惜呵护的心态对待弱孩子,是为了整个班级,也是为了老师自己好。
        无论成绩如何,班主任不敢让一个孩子落后得太多。一定要让每个孩子觉得老师喜欢自己;无论配合的能力了是大是小,一定要让每个父母知道,老师尽其所能地跟着提着他的孩子,时刻注意着他的孩子。然而这种热忱,很多时候是以一种严厉的形式表现出来。
        身为班主任,对学生散发出的心里的热,是要传递给学生家长的。人心好比是一块田,春去秋来,不可能空空如也,什么都不长。班主任要反复告诉家长:越是成绩差的孩子,家长越是不能放松。心田里不是开好花结好果,就是荒草丛生。一旦孩子对学习彻底失去信心和兴趣,上学就成了苦捱,步入歧途就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所以,我们帮助孩子,让他功课跟上其他同学,不是为了将来考好大学找好工作,而是为了防止孩子学坏,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家长和教师都应该牢记“一个都不敢丢”。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作为教师,应当常给自己世俗的心浇浇水,把是否用真爱感化每个鲜明不同的生命,让他们从迷茫走向坚定,由弱小变得强大,作为引路人的操守准绳。
        德育工作是一个潜移默化、水滴穿石的过程,教育的成败绝非一朝一夕。教师必须自己先是一汪清泉,才能去浇灌和培育祖国的青草与花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