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舞竹竿 魅力无限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1月   作者:张海东
[导读] 竹杠舞是我国少数民族喜闻乐见、老少皆宜的一项传统健身项目。随着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新颖而又独特的项目对中小学生更具有吸引力。根据竹杠舞的动作简单、娱乐性强、形式多样、可调整性强的特点,将竹杠舞引进中小学校园,在丰富校园娱乐生活得同时又能达到锻炼健身的效果。本文依据推广实践经验,从竹杠舞的运动特点、活动意义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等方面来阐述将竹杠舞引进中小学校园的可行性。

张海东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十小学  325600
【摘要】竹杠舞是我国少数民族喜闻乐见、老少皆宜的一项传统健身项目。随着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新颖而又独特的项目对中小学生更具有吸引力。根据竹杠舞的动作简单、娱乐性强、形式多样、可调整性强的特点,将竹杠舞引进中小学校园,在丰富校园娱乐生活得同时又能达到锻炼健身的效果。本文依据推广实践经验,从竹杠舞的运动特点、活动意义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等方面来阐述将竹杠舞引进中小学校园的可行性。
【关键词】竹杠舞;中小学;推广;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1-072-01

        少数民族传统运动项目“竹杠舞”起源于我国黎族、佤族、苗族、畲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在民间已流传千百年,它的形成与生产劳动、风俗习惯等有着紧密联系,是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适应生存和生产而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项集音乐、舞蹈、美学和体育为一体,极富特色的民族传统健身活动。在中小学推广竹杠舞,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了解竹杠舞的起源,增强民族自豪感
        竹杠舞也叫跳竹竿,黎语意为“跳柴”,因其是一项健身运动,外国的客人又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竹杠舞是我国黎族、哈尼族、畲族、佤族、布朗族苗族等以竹竿为道具的一种舞蹈,而以海南黎族的竹杠舞最为出名,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
        真正的竹杠舞起源于黎族民间,也叫跳竹竿,是佤族、黎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舞蹈,在黎族民间已经流传了数百年的历史,目前已经被国务院正式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跳竹竿,黎语叫“转沙”, 意为“跳柴”。 最早是在丧葬或祭祀仪式中表演,后发展为每当重大节日或新谷登场时,人们都要跳竹竿,而且往往跳个通宵达旦。一般是在晒谷场或山坡的地坪上,平行摆开腿一样粗的两条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条手腕粗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称为“打柴”。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早年是男子跳,女子扶竿击节,后来发展为男女同跳,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两人一对,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在演出中女性更多。因为女子步态轻盈灵巧,爽快活泼。舞者在竹竿间跳跃,像小鹿欢蹦,不断地表演出磨刀、筛米、穿门、鹿跳、转身、来回等花样动作,舞姿十分优美迷人。
        二、掌握竹杠舞的特点,增强传承自信心
        竹杠舞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经济实用,且动作简单。跳竹竿作为一项少数民族传统健身活动,从它丰富的文化内含,到它的技术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了解我国黎族人民的风土习俗,也使学生身体通过锻炼承受一定负荷,促使学生学会与同伴协作配合,促进其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健身活动和课外活动内容。



        三、认识竹杠舞的价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竹杠舞不仅是一项很好的民间艺术娱乐活动,而且还是一项既有很强健身功能,又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健身项目。它是一种以下肢运动为主,结合上肢协调配合的一种好玩又健身的活动,它可以通过用竹竿控制动作的繁简和动作的快慢而达到调节运动量的目的,适合不同年龄和性别,跳竹竿能够促进学生下肢肌肉关节、韧带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性协调性等都有显著作用。
        竹杠舞进入校园,在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的同时,师生共同参与锻炼,对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具有很大的好处,对于益智、缓解压力、塑造形体美和提高心肺功能等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通过竹杠舞的系列活动,学生既锻炼了胆量,增强了臂力、平衡能力、攀爬能力,又培养了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是一项对身心发展都非常有益的健身活动。
        四、展望竹杠舞的前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级各类学校越来越注重营造和谐民主且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尤其是传统的体育文化。竹杠舞具有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的青睐,它具有突出的民族性、表演性和观赏娱乐性,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作为“东方独特的健美操”的竹杠舞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如将竹杠舞引进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学生在经过系统地学习,逐渐了解其起源、技术,并与群众体育运动相结合,由原来的被动接触到主动参与,并将其继承发展,可以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艺活动的全面发展,也进一步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为校教育改革提供新的内容。
        任何文化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具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本质的特征。竹杠舞不是一种新兴的运动,它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存在于社会中,具有及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替代的当代文化传承价值。在校园里普及竹杠舞,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竹杠舞传统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在表演和比赛中,为了达到表演的效果,除继承了竹杠舞的原始动作外,还结合现代的社会发展和人们对艺术、音乐的认识,创编出动作与现代音乐相吻合的舞姿。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竹杠舞并非学校的教学内容,如果在学校开展竹杠舞活动,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文化传承在完成民族文化传递的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民族文化,使得历史文化成果源源不断地得到保留和传承。
        总之,在全国推广“阳光大课间”的大背景下,将此项运动在中小学校园推广,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有利于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耐力素质,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动作的节奏感,发挥弹跳力,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形成强烈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在中小学校园普及竹杠舞的教学活动是极有意义的举措。
参考文献:
[1]龙碧波.黎族竹杠舞对大众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J].辽宁体育科技2006,08-09
[2]安斗.关于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探析[J].中国体育科2003,45-46
[3]吴桂兰.郝俊方.吕景章.黎族跳竹竿运动的社会功能及社会价值[J].搏击.武术科学,2007,83-84
[4]徐金尧.民族传统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6
投稿日期:2020-09-20
基金项目:2020年温州大学面向基础教育课题(主持人:钟荣生、课题号:WDYB202023);建小“竹杠舞”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张海东,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