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1月   作者:陈吉
[导读]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和数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能够对数学和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态度。

陈吉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610041
【摘要】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和数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能够对数学和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态度。
【关键词】问题解决、思维习惯、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1-066-01

        问题解决是指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无法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直接解决,需要借助相应的策略分析后解决新问题。新课标倡导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那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激发问题意识,培养解题策略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索者而不是操作工,要让他们自己把要学的东西发现或创作出来,点燃他们自主学习的无限可能。如果直接给予学生数学问题,他们会为了解决问题而解题;如果是他们自主发现的数学问题,将会以积极的状态进行研究、探讨……根据学生的生成性问题,让学生探索研究解决之路,他们会以积极主动的状态面对问题,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有两方面:一是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二是指学生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即审题过程和解题过程。
        例:《百分数的应用》中,开课时老师问:“同学们,今天中午老师买了两瓶未开盖的水,都是550毫升。老师把其中一瓶放进冰箱,冻成了冰。现在老师把结冰的这瓶拧开,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瓶水,你们发现什么?”在投影仪下学生观察到结冰的这瓶,瓶盖一拧开就是满满的,学生观察后知道:同样体积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两瓶同样多的水,一瓶结成冰后,它的体积就会增大,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呢?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呢?……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生成一系列数学问题,自然的引出教学重难点——有需要才会思考。没有学生思维的参与,即使有再多的活动也是徒劳的。借助生活情境,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点燃他们的探究欲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丰富学习方式,培养解题策略
        新课程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收获了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还获得了数学的思维和方法,经历了探究和合作的快乐,体会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了成功的体验与喜悦。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的思维更主动、更灵活、更深刻,有利于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高了合作交流、自主探讨的契机,让学生积累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数学问题给了学生科学探索和合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感受数学思辨之美。
        三、建立数学模型,培养解题策略
        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沉淀,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丰富的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有助于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优化认知结构,建立一个好的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之一。
        例:《线的认识》中,课件出示了三幅生活情境图,第一幅是拉伸桥,第二幅是手电筒发出的光,第三幅是海平面。学生观察三幅图,找到每幅图中的线后,把这三种线画下来。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画出这三种线:线段、射线、直线。结合情境图发现:三种线都是直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延伸;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直线没有端点,能向两端无限延伸……线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线段、直线、射线属于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但通过观察、画图等操作活动,将抽象问题直观化,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还能拓展他们的解题思路。这样的操作活动能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拓展知识面,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学生才能对知识理解的更深刻,记忆的更扎实。
        数学模型是一种抽象模型,它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图形等描述数学知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思考的主动权,进行思维的“探险”。学生解决问题中的操作学具、画图分析、猜想验证等方法经历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解决现实问题”的全过程,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状态,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建构过程,激发了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学和用的统一,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启迪智慧的钥匙。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变式训练等环节,完整地经历了解题策略的形成过程。学生感受到应用数学的核心是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在运用数学方法寻求答案,再将答案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增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求异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将帮助学生实现终身学习,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