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习的探究性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1月   作者:牙建国
[导读] 语文无疑是知识的奠基,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更为重要。然而现今的语文教学往往成为了某些经验之道,形成化的教学。这不仅仅埋没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性,在较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方面的提高。探究新阶段的小学语文学习的探究性,寻求优化小学语文学习的探究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牙建国   广西省河池市东兰县巴畴乡板加小学  547408
【摘要】语文无疑是知识的奠基,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更为重要。然而现今的语文教学往往成为了某些经验之道,形成化的教学。这不仅仅埋没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性,在较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方面的提高。探究新阶段的小学语文学习的探究性,寻求优化小学语文学习的探究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性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21)01-102-01

        语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上。能力是不能灌输的,而要靠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所以,语文学课应加强语言训练,使学生从语言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和情感陶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在大量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获得锻炼提高形成自己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 创设开放情境,增强课程活力
        新大纲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提出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1.1 创造自主探究的条件
        (1)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改善师生关系,构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体系。
        (2)时间和空间是确定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的条件,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即自学或操作或讨论或有选择地朗读等。可采用个别自读,小组讨论,组际质疑,大组交流等新的组织形式,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人人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
        1.2 开发语文课程的资源
        (1)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学生自主探索需要一种内在的欲望,如果学生这种欲望和勇气被调动起来,他们将会有效、深入地进行探索活动。要怎样激发这种欲望和勇力呢?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形成探索的动机。
        (2)开发课外学习资源
        过去的应试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承,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滋长了学生的依赖性,阻碍了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要激励学生大胆探索,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在大自然、社会、家庭中去寻找可利用的景观和话题,并且可通过网络去获取教材以外的信息。
        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教学挂图、图书报刊、招牌广告,并通过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2 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自主能力
        埃德加?富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学生学会学习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基础,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多元评价,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
        2.1 教给预习方法
        预习决不像看小说那样浏览一遍,要有明确的预习目的,要积极开动脑筋,要善于从课本中发现问题。预习时要边读、边想、边做记号、边做笔记。刚开始时,可制定导读目标,引导学生怎样预习,教给预习方法。
        在教新课之前,又设计一定的导读目标,让学生进行预习,如教《雷锋日记二则》时,因为学生对雷锋事迹了解不多。因此,在课前,教师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读目标让学生进行预习。(1)请教家中的长辈了解雷锋的事迹。(2)查找有关资料并收集整理,自己试着解决。上课时,先让学生在班上交流他们所收集的信息,然后再学文。学生有了自己的实践感知,就能体会雷锋在日记中甘当“傻子”的这种精神了。以后学习类似的课文,学生就懂得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来帮助学习。而教师在备课前,要通过导预习来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学生通过预习明白了什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了什么?把导学引向重、难点,或学生疑惑的地方。在学生初步养成预习习惯后,教师就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在课前自觉进行预习。我们认为,让学生有效地预习,是培养学生课堂自主探究的前提。
        2.2 教会质疑方法
        “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主动参与教学动态过程的关键。那么,在阅读时应从何处质疑、怎样质疑呢?
        (1)从课题处启疑。文章的题目往往给读者留下许多悬念。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处生疑。
        (2)从关键词上激疑。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些关键词在文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关键词,便可领会文章的意旨。
        (3)在重点句中导疑。重点句是指课文中的中心句或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它们在文章中起到概括主要内容、点明中心思想和承转的作用。
        (4)从看似平常处生疑。教学进行到一定环节,教师要掌握时机,及时发现学生的“愤”、“悱”状态,展现训练过程。
        除此之外,还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探究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3 转变观念,大胆尝试,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边学习,边设计,边实验。我从中受益匪浅,尤其是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方面有了很大的收益。深切体会到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这样做的目就在于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使学生逐步走上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的坦途。为此,我彻底转变了教师要讲深讲道这个观念,而将时空、主角、精彩一齐让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自主学习,津津有味地上课。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能发展,就必须调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诸多积极的课程因素,充分鼓励个性化的阅读和表达,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谢华蓉.自主合作探究快乐学习--谈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J].文理导航旬刊,2014(1):50.
[2]曹学刚.试谈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策略[J].吉林教育:综合,2016(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