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生心理健康评估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1月   作者:肖遥
[导读] 视障青少年儿童由于视力缺失,各类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盲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掌握视障生心理评估办法,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的心理评估,是后期有效开展心理干预的前提和重要预备工作。视障学生由于视力缺失,心理评估过程有一定的困难。研究视障生有效、科学的心理健康策略是盲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

肖遥    湖北省武汉市盲童学校  430070
【摘要】视障青少年儿童由于视力缺失,各类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盲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掌握视障生心理评估办法,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的心理评估,是后期有效开展心理干预的前提和重要预备工作。视障学生由于视力缺失,心理评估过程有一定的困难。研究视障生有效、科学的心理健康策略是盲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视障学生; 心理评估;量表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21)01-148-02

        视障学生是指,就读于盲人学校的视力障碍青少年儿童。在盲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常把视障学生分为全盲学生和低视力学生。
        心理评估量表是国内外心理学专家根据不同心理问题设计的测量问卷。根据量表功能不同,能全面或靶向的对各类人群进行心理评估,不仅能了解被试者心理问题的程度,有时还能反应心理问题、行为问题的发展过程和形成原因,对于后期心理、行为的干预有重要指导作用。
        视障青少年儿童和普通孩子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由于视力缺失直接或间接导致的障碍,甚至使视障生更容易产生心理失衡。
        心理健康课程主要以面向全体为教育目的,以积极预防心理健康问题为目标。遇到个别疑似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还需移交校心理辅导室进行进一步辅导和治疗。在这个阶段,需要用权威、准确的方法,及时对视障生进行科学评估。这是有效开展后期心理干预的前提和重要预备工作。
        一、国内现状
        利用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近二十年(2000-2019年)主题为“盲童、视障儿童心理评估”的44篇中、外文献进行关键词检索分析,可以揭示国际、国内越来越关注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特殊儿童心理问题也成为了近几年的心理专家、特殊儿童教育专家的研究趋势。但是目前没有专门为盲人开发的心理评估量表。对视障青少年儿童进行心理评估运用的也是一般的心理评估量表。没有论文明确讨论视障儿童心理评估具体应当如何操作。
        心理教师常通过班主任家长的描述和自己对学生行为、应激反应的观察,主观判断学生可能存在某种心理问题。有时会直接使用普通人心理评估量表,有时甚至省略了此步骤。视障生有视力障碍的问题,在认知、感受等各方面有别于常人。直接使用评估量表或凭主观判断,这些评估手段都是不够科学、不够全面、不够准确的。
        在对视障生进行心理评估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其视觉感知能力的缺失、认知能力与常人的不同、环境干扰等因素。评估过程太过随意,缺乏严谨和精细化则难保有效性。所以在盲人学校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评估工作是一个难题。
        二、常用的评估量表
        在盲人学校评估工作中,可选择的量表有:《儿少心理健康量表(MHS-CA)》:适用于观察视障青少年儿童全方位心理状态。是综合、全面的评估量表,适合对低龄段视障学生进行初步评估。《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试(MHT)》: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人员,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修订,经过实践证实也是适合视障初中生、高中生使用的综合、全面的评估量表。适合对高龄段视障学生进行初步评估。《家庭环境量表(FES-CV)》:该量表用于了解视障学生对自己家庭的看法,从侧面反应学生家庭环境因素。该量表很多时候对分析视障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有关键指导意义和作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在利用以上心理评估量表对视障学生进行全面心理评估后。对突出的部分进行靶向的进一步评估。抑郁自评量表用于评估学生孤独倾向以及观察学生是否有抑郁症,对抑郁症的后期干预有指导作用。但该量表对于文化程度较低或智力水平稍差的人使用效果不佳。《焦虑自评量表 (SAS)》:该量表与SDS一样,适用于进一步靶向评估。但相对于SDS,对视障生文化程度要求不高,普遍适用性更广。用于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及程度,对后期心理干预有重要指导作用。除此之外还有《儿童行为问题量表(CBCL)》、《交往焦虑量表(IAS)》、《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SIQ)》等等都可以在评估工作中适当选择利用。
        三、评估量表的优化和评估操作
        (一)优化量表,补偿视力缺陷
        适用于正常青少年儿童的心理评估量表虽然很多,但都是用汉字呈现的,视障青少年儿童无法阅读,无法完成测试题。视障学生由于视力缺失,无法直接使用一般的心理评估量表。通过实践总结,可以实施以下评估方法。
        1、咨询师口述测试题。
        用于一对一测试,适用于语言理解能力较弱的视障学生。部分不理解的词语,咨询师可以及时用通俗语言解释,以保证测试完成。缺点是,测试过程有咨询师参与,学生并非在独立空间完成测试,可能加重被试者防御机制,降低测试结果准确度。
        2、打印成放大版评估量表。
        适用于能辨认汉字的低视力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评估。少数低视力学生视力较好,可以打印放大文字版本的评估量表或配备助视工具给这类学生。评估方法按正常儿童方法进行即可。
        3、打印成盲文版评估量表。
        适用于使用盲文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评估,对于语言文字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建议将评估量表的测试内容打印成盲文,给被试学生独立空间,完成测试。
        4、转换成音频播放。



        用于多个学生集体心理测试。例如针对高三学生“学习焦虑度”测试。可以提前将测试内容录制成音频文件,选择没有教师干扰的时段,给学生播放,让学生听音频完成测试。甚至可以,群发在被测试单位的集体群内,学生在空闲的课余时间,完成测试并提交。
        (二)替换视觉感知题,符合视障生认知
        许多评估试题涉及到视觉感受的,都不适合视障生特别是全盲生使用。
        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是具有权威性且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评估结果准确度高,对于反应被试者心理状态、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原则上不能随意修改。
        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如下案例:在对一名初二全盲学生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试量表(MHT)》进行测试时,关于恐怖倾向的测试,第75、76、77、79题分别是“夜里,你是否很怕一个人在房间里睡觉?”“你乘车穿过隧道或高桥时,是否很怕?”“你是否喜欢夜里开着灯睡觉?”“你是否非常害怕黑暗?”这四道题该生回答均为“否”,使得恐怖倾向单项得分为5分(总分10分),属于正常范围。但根据笔者观察及班主任反映,该生平时胆小怕事,遇到不熟悉的路,特别害怕,寸步难行。于是笔者将相关测试题替换成“你是否很怕一个人食堂打饭?”“你是否很怕一个人去没有去过的地方?”“你是否有很怕的事物?”“若告知你不慎从高处坠落会严重骨折甚至死亡,你会害怕去高处吗?”。结果替换之后,该生的回答均是“是”。测试结果反应该生的恐怖倾向高达8分。
        实践证明,在对视障生进行心理评估时,应该对评估量表做适当的优化调整,若不处理很可能造成测试结果失准。量表优化原则如下:
        1、最大程度尊重原题,学生不懂的地方可以解释意思,没有必要则坚决不调。
        2、涉及视觉体验的测试题,以“等效替换”的原则,揣摩测试意图,用视障学生能感受过、经历过的事物进行替代。
        (三)合理选择评估量表
        在利用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试量表(MHT)对笔者所在盲校的一名初二学生进行心理评估时,该学生在遇到测试题中的一些表达词语时,表示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无法完成测试。
        例:MHT量表第5题“你学习成绩不好时,是否总是提心吊胆。”该学生说“我不明白提心吊胆是什么意思”。除此之外还有“焦虑”“犹豫不决”“烦躁”等词,该学生均不理解,而这些词是测试问题中的关键形容词。可见,这份量表并不适合这名学生,可见评估量表的合理选择直接影响了评估工作能否顺利完成。
        对于正常初中生而言,简单易懂的内容可能对视障学生来说却是难于理解。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讲,视障儿童心理发育过程与正常儿童一致但又有很大差别。已有研究表明,视力障碍阻碍了感知觉的发育,间接限制了部分认知能力发展。整体来看,视障儿童心理发育速度比正常儿童迟缓。
        充分考虑视障生身心特点、认知发展水平,合理选择评估量表。
        对于认知发展滞后的视障学生。心理评估量表应当依据视障生心理年龄而非生理年龄选择合适的心理评估量表。例如:张某,男,20岁,身高150cm,就读盲人学校初三年级。虽然生理年龄20岁已是成人,但该生入学较晚,身高与心理均发育迟缓,符合初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则对该生进行心理评估时,应当选用初中生适用的评估量表。
        (四)遵守心理测试的基本规范
        心理老师不同于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师,多了一层“老师”的身份。有的学校,心理老师不是专职老师,而是身兼数职。在多重身份的影响下,有些学生会对老师有较强心理防御,可能会选择违心的选项。为了减少评估失准的概率,降低心理教师对学生真实作答的影响,必须严格按照评估量表使用规范进行。
        1、标准化原则。指测验的:①标准化工具;②标准化指导语;③标准施测方法;④固定施测条件;⑤标准记分方法;⑥代表性常模。(百度百科)
        2、保密原则。保密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测验工具的保密,二是测验结果的保密。(百度百科)特别是测试结果的保密一定要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卸下心理防备。
        3、客观性原则。减少主观臆断,更不能语言引导被试者选取某个选项。
        四、未来努力方向
        视障青少年儿童在心理上需要更多关怀和帮助。科学、有效的心理评估是保障视障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基石。没有科学、有效的评估,就没有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期待国内视障教育心理专家、心理教师将评估工作更加精细化,期待盲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更科学、更有效、更顺利!
参考文献
[1]周念丽,方俊明.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12,32(20):79-84.
[2]王辉.我国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诊断评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特殊教育,2007(10):14-20.
[3]杨晓翠.特校学生心理健康的问卷编制与调查[D].重庆师范大学,2016.
[4]王蒙蒙,张悦歆,张琳.视障儿童早期教育康复评估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7(22):32-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