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练习的艺术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1月   作者:张雪琪
[导读] 习题设计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是很多时候,在进行习题设计或试卷命题过程中,经常遇到教师照搬照抄、东拼西凑的问题,这样一味的拿来主义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因此教师要重视习题的设计,不仅可以有效针对学情,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储备习题资源库,帮助教师有效发现问题与改进教学。

张雪琪   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310018
【摘要】习题设计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是很多时候,在进行习题设计或试卷命题过程中,经常遇到教师照搬照抄、东拼西凑的问题,这样一味的拿来主义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因此教师要重视习题的设计,不仅可以有效针对学情,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储备习题资源库,帮助教师有效发现问题与改进教学。
【关键词】习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21)01-173-02

        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学数学不做题目,等于入宝山而空返。”
        一道好题目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在课堂上,习题是学习过程中巩固所学新知、评价学生学习水平、检验学生是否能有效运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有效的练习设计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深化知识的增长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增量与积累。除此之外,精心设计的习题,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另一个方面看,设计有效的练习,实质上也是在为学生减轻课业负担,数学学习不再仅仅靠题海战术,而是要更关注学生学情和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根据目标设定、针对学生困惑来有效开发习题,了解学生“痒”在何处,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可以真正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也正是符合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思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探究新知环节参与度更高,而在巩固练习环节(包括完成书本习题和作业本习题)时,却没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甚至会出现消极面对,不愿意动笔书写的情况,这就与教师的目的完全背道而驰了,不仅没有办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还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基于以上情况,关于习题设计,笔者在习题课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尝试,并概括出了以下几种类型的设计思路:对比、逆向、开放。
        一、对比-对比碰撞出火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一种感觉,知识点很多,题目很多,很想把每道题都让学生做一遍消化。殊不知,题海战术不一定适合现在的大部分学生,特别是班级里的后进生,他们本身做题速度就慢,再加上繁杂的各种题目,一味地进行机械重复,实际的效果也一定达不到教师的预期,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难调动起来。因此,教师要基于学情,将相关知识进行梳理、穿线和知识点的归纳,理清知识脉络,进行横向对比练习,设计一些“对学生胃口”的习题。一方面减轻学生负担,另一方面符合现在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精简习题,做到少而精。当然对比练习不仅可以运用到课堂习题的设计中去,一堂课的导入环节同样可以进行对比的渗透。
        片段一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
        情景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春天来了,我们校园里的树木发芽了、小草坪也绿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美丽的校园(出示校园图),你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了吗?
        同学们发现了校园里这么多有规律的排列,这些有规律地排列把我们的校
        园装扮得多么漂亮!
        情景二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有规律的一组图形。
        师:今天要学很有意思的内容,一起看大屏幕,等下在大屏幕的右边会有一个接一个地出现的圆,这些圆都有不同的颜色,你仔细观察,一会儿看谁看得准,猜得对。(课件出示)
        互动:猜一猜下一个会是什么颜色?再下一个呢?
        2.出示没有规律的一组图形。
        师:这次带颜色的圆会重新出现。课件出示。
        互动:你们猜下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继续播放课件)
        生:红色。
        对比质疑:呀!没猜对吧!刚刚都猜对了,怎么现在不行了?再猜下一个是什么颜色吧。(同学们各有说法),看来这些圆有点奇怪,都是带颜色的圆,都是红、黄、蓝、绿,为什么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我们的同学猜得那么准,可是第二次再出现的时候,怎么猜也不容易猜对呢?能说说是什么原因吗?
        3.引出课题:像第一组这种变化情况可以用一个词来说明,这个词叫做“规律”,“规律”很重要,正是因为第一次出现的圆是有“规律”的,所以一猜就准,而第二次出现时,是没有“规律”的,所以总是猜不准,你们说“规律”重要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来上一节课,叫“找规律”(板书课题)
        在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的“新课引入”部分中,情景一是一种常规的新课引入方法,创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从中找出一些数学信息,以此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这样的形式可能是很多教师包括笔者在内,大部分课堂中引入部分的呈现方式。虽然教无定法,但是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的导入环节,可以让学生如沐春风,让学生怀着一颗迫切、主动的心投入到本堂课中去。
        情景二引入新课部分呈现了对比的新颖设计。同样是简单的一组圆,第一次以红黄蓝绿、红黄蓝绿……这样的顺序有规律地呈现,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猜出教师要呈现的下一个圆是什么意思。在学生们正沉浸在洋洋自得的情绪中时,第二次教师则打乱其中几个圆的摆放顺序,以没有规律的方式呈现,这下,学生猜颜色的本事就没有刚才那么好了,同时学生的情绪都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几乎整个教室都充斥着他们解释的声音:因为第一组出现的圆的颜色是有规律的,容易猜;第二次出现的圆的颜色没有规律,所以大伙儿才猜不准的。这两种结果给了学生思维上的一种冲突与碰撞,让学生感受到了强烈的对比,从而认识到因为有规律,才能顺利地猜出下一个圆是什么颜色,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体现了有规律的重要,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
        像这样的对比,还可以设计在搭配问题中,将无序搭配的杂乱无章和有序搭配的井井有条相对比,学生就能更加清楚地体会到有序搭配地重要性。
        三、逆向-逆向思维是试金石
        逆向思维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中的一种。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理解地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地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价值所在。
        大多数小学生在做题时更多地习惯于用顺向思维,而作为教师,总是不希望学生做题太过于“舒服”,这种思维方式容易让学生思维定势,导致学生无法解出一些问题。


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引导,在遇到难题时尝试换个思路,适当运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这样反而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理清解题思路,从而不断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
        片段二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一题。
        数学书上的习题偏于基础,旨在让学生直接通过“四舍五入”的规则,对人口数进行近似数的求解。这类题目的难度主要是为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服务”,让学生在解题时“非常舒服”,但是如果习题设计都如这道题一般基础、只需正向思维即可解题的话,不可否认的是,这样会忽视优质生学习的增量到底有多少,也很难让中等学生突破难点的瓶颈。因此在之后的练习中,求近似值的错误率仍然很高。如这道题:
        要使的近似数是10000,方框内可填什么数?如果要使近似数为20000,方框里可填什么数?
        如果教师在设计习题时,多想一点,将题目改为:( )≈15万,最大是几?最小是几?让学生不得不利用四舍五入的知识点逆向思考,做题不再简单直接,而是需要转个弯。精确到万位,看千位,要使数字最大,选择“四舍”,所以千位最大是4,个位、十位、百位与万位的精确值无关,所以只需选择最大的一位数—9填入即可。填最小的数同理。
        在这类题目解答过程中,相对于原题只需一步判断,它需要三步才可解答,一来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思维价值,二来使得学生对四舍五入的概念、取近似值的方法有了更多的认识,这样遇到其他灵活的题目时,学生也会迁移方法,用逆向的思路打开解决问题的大门,这样的经验,对学生来说是极为宝贵的。特别是对班级前30%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它就像锻炼学生是否掌握取近似值方法的一颗试金石,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磨刀石。
        三、开放—遮遮掩掩有味道
        在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做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计算错误率较高。如下图:
        学生1在计算592+108时,连续进位忘记百位进1;学生2在计算603-204时,连续退位后,十位与百位上的数字也没有计算正确。要想在复习阶段帮助学生再次复习算法,就必须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习题训练。
        但是事实上,计算教学对孩子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课堂上如果一味地做计算练习必定有效果,但是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况且作为一堂复习课,少了新授课那种新鲜感,复习的效果也不佳。我们都知道,考题都是根据大多数学生得易错点精心设计的,有的题目会带一些陷阱,那怎样才能避开这些陷阱呢,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题的敏感性,另一方面就需要我们从平时入手,让我们自己成为“专家”来设计习题。如这堂《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复习课,笔者改变原来让学生以做书本习题为主的方式进行回顾知识,改为设计一些开放习题,不仅让学生的基础更扎实,还能让优生获得一些新的知识增长点。
        片段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复习课
        四、挑战、深入
        (一)我是设计师
        1.如果你是老师,你觉得同学们可能会错算成什么答案?A选项正确答案已经给出,请你和同桌合作,设计其他合适的选项,并说说你的理由。
        403-209=?
        A:  194   B:        C:       D: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  
        框里除了填9,还能填哪些数字,能使“0-0=9”?为什么?
        3.  
        在框内填什么数,会使得“0-0=0”?
        在“我是设计师”环节中,第一题,一改平常让学生直接计算的形式,反过来让学生设计习题的答案。比如403-209,学生设计了如下答案:1.206,因为学生想到有的小马虎会错算成用大数减小数,而不是用被减数减减数;2.294,这个答案是为那些忘记把百位退位的孩子准备的;3.204,这个答案则是想到了各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1,十位借走1变成9,有的学生会忘记变成9。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遇到学生错题反复错的情况,这样的开放习题设计,让学生自己预先设想错误的点,设计出错误的答案,一方面增加了复习课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错误的点也不再需要老师一一强调了。
        (二)我是小侦探
        1.出示:
        提问:什么情况下,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和是三位数?什么情况下是四位数呢?
        2.出示:
        提问:当两个数分别为五百多和四百多时,和可能是四位数吗?
        3.出示:
        提问:当和是四位数时,最大为几?最小为几?
        “我是设计师”环节是对习题答案的开放性设计,而在“我是小侦探”环节中,则更进一步地进行开放设计。通过挖空填数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第一小题先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和是三位数?什么情况下和会是四位数?大部分学生会想到只要百位上的数不进位,和就是三位数,反之则是四位数。紧接着教师出示第二小题,给学生的认知一个冲突,让学生明白仅仅关注百位上的数是不够的,还要考虑个位十位和百位是否有连续进位的情况。通过一步一步的沟通对话,生生思维碰撞,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以生为本,习题设计应在符合学生实际前提下,更多地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为达到这些目的,我们老师教学的手段必须具备对比,发现,思辨,探究……利用精彩的习题设计,给学生插上思维腾飞的翅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力,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从而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英吉.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习题设计[J].读与写杂志,2008年10月第5卷第10期.
[2]张通照.浅谈小学生数学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师,2018年7月.
[3]雷旭伟.小学数学低段“开放型”教学的实施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年11月.
[4]谭娟.试谈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1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