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博雅教育在学校特色建设中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1月   作者:徐小明
[导读] 博雅教育最早的起源是古希腊的自由教育理念,经过了长久以来不断的发展、变革及完善。其主要强调的是在教育及教学中对学生广博的文化知识和高雅的品德素养的培育,是现代高素质、高水准人才的培养的重点需求,其中综合包括了对学生的理性、人文以及科学精神等综合素养及能力的培育要求。博雅教育是当今素质化教育及教学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当今我国新课标改革中的理念表达。可以说,博雅教育在学校教育及教学中的有效英语和施行,是

徐小明    淮安市仇桥初级中学
【摘要】博雅教育最早的起源是古希腊的自由教育理念,经过了长久以来不断的发展、变革及完善。其主要强调的是在教育及教学中对学生广博的文化知识和高雅的品德素养的培育,是现代高素质、高水准人才的培养的重点需求,其中综合包括了对学生的理性、人文以及科学精神等综合素养及能力的培育要求。博雅教育是当今素质化教育及教学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当今我国新课标改革中的理念表达。可以说,博雅教育在学校教育及教学中的有效英语和施行,是推动学校素质文化教育及教学改革的必然需求。在教育及教学实践开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学习型队伍的建,创建品德兼优、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特色,加强德育教育活动在学生校园学习生活中的渗透。
【关键词】博雅教育 学校特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1-208-01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读发展、社会意识形态的不断变革,对于拥有广博文化知识和高雅人文素养的现代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当代教育及教学发展领域的主旋律。由此,对于学生“广博知识”和“高雅素养”的强调,共同构成了当代“博雅”教育及教学的有关概念,在程度上有效解决了当今学科教育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的问题。“博雅教育”是基于当代社会的客观发展需求以及个人的自我完善追求而产生的教育理念,是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的全新教育及教学模式。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文化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水平都过硬的现代化人才。以“广博知识和高雅素养兼备的当代青少年学生”为教育及教学的培养目标的博雅教育充分契合当代的发展需求,是素质化教育及教学理念不断推行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一种以人文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博雅教育的提出和应用,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重大突破,对此,对于当今的初中院校来讲,要充分探索和研究博雅教育在学校特色建设中的实践开展意义和开展路径。
        一、博雅教育的内涵分析
        基于“博雅”的文化思想理念,加强对“德育”校园的特色化建设,加强素质化教育下的校园育人环境建设,增强校园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和实效性,为当今社会培养出一批拥有“广博文化”和“高雅品行”的学生及教师,实现特色化校园的建设与发展【1】。
        所谓“博雅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雅的精神品质以及道德品行”。因此,“博雅教育”就是对知识渊博且品行高尚的现代化人才的培养教育。其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强调对品德兼优、德才兼备的人才的培养,旨在使学生成长为有文化、有素养的人。增加学生知识的认知视野和范围是博雅教育的核心追求,因此,学校在开展教育及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学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引导,使学生得到如下几个方面的提高:第一。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使学生建立起对学习任务的共同承担思想,不断通过努力进行学习问题的有效解决;第二,拓展课外知识的学习和接触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起奋发向上的内在精神。基于博雅教育的发展理念,菁特色化校园的创设,推动学生长远化的发展。



        当今,博雅教育只要是基于学生的人格培养和养成的基础之上,充分融合与渗透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传统思想文化教育内容,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发展与提升。
        但是,博雅教育的发展也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陷,有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博雅教育缺乏对专业知识的教育主张,使学生难以在众多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对时间的合理安排,造成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过分的流于表面、难以深入、易于遗忘等问题的产生。因此,我们在进行博雅教育的开展过程中,要对其教育内涵进行深入的合理化分析,平衡好博雅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的比重关系,进行特色化校园的建设【2】。
        二、博雅教育在学校特色建设中的实践开展策略
        (一)博雅教育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完善
        想要使学生建立起广博的知识体系,形成高雅的道德品行,那么建立起一套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则极为重要。博雅教育发展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围绕对学生理性、人文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发展目标,进行多样化、多种类的课程设置。增加人文艺术学科的开设,使学生在接受文化学科的理性及科学精神教育的同时,通过人文艺术学科的学习来提升其人文精神的素养水平。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增加艺术欣赏和赏析类的课程教育,使学生感受到高雅的艺术文化熏陶。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树立起对美的追求与创造精神,形成高雅的艺术文化气质;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因此,当今院校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除了传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以往,也需要添加一些文化艺术类的课程,帮助学生构建起更加完整和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立足高雅素质培养,营造博雅校园氛围
        博雅教育的核心是对人的内在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而不仅仅是对学生的文化理论教学,其强调的是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君子式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做出了明确的发展要求。在中国应试教育制度和环境的影响下,很多学校的教育存在着极强的功利性取向,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为为办学的宗旨,扭曲了办学及教育的本质【3】。近年来,随着国家素质化教育的推行以及人文教育理念的提出,博雅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关注,因此,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博雅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不断开拓视野、培养其高雅的文化素质和内在涵养,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时代价值观和社会公民意识等。
        结语:
        总而言之,博雅教育所强调的是对学生渊博知识和高雅品行的全面化培养,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及教学的同时,充分引导其内在精神品格、思想言行的素养提升,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人才。通过有效的拓展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认知领域和视野,来激发学生学生思想情感的投入,并将其逐渐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态度和文化气质,推动学生的全面化发展。博雅教育是基于传统教育及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所发展而来的,为当今素质化教育以及新课标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有效的突破了应试教育环境下的教育及教学弊端,加强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重视。
参考文献
[1]郭如如,杜宏宇.博雅教育:最难风雨故人来——浅谈当代博雅教育在困境中踏上归程[J].教育现代化,2017,4(17):105-106+115.
[2]唐赟,吴建兰.素质教育与博雅教育、通识教育的比较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20(05):8-11.
[3]曹子建.陶行知博雅教育思想及其对师范生培养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8(05):85-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