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讨:提高物理学科教学与学习效果的心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   作者:马铁瑛
[导读]

马铁瑛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157000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2-170-02

        做为新教育形势下的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准则,应坚持“坚持以创新为目标,坚持实施新课程标准,以学生整体发展为基础,以学生个体成材为重点,以学生主体参与为关键,以开放式教育教学活动为重要途径……”的教学理念,坚持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支持者”,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发展,高素质、高层次的新型人才去做勇敢的尝试和探索。
        一、 高中物理课程的地位、性质、新要求及新理念概述
        1.高中物理课程的教育功能与地位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长河中,科学和技术发挥了积极而巨大的作用,物理学是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支柱。可以说,经典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另外,近代物理学在航空航天技术、核技术、激光技术、新能源技术、纳米技术以及超导研究等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这些进展像信息技术一样都对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对基础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物理教育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从远古到夸美纽斯、卢梭所处时代为第一阶段,重在自然事实的教育;从工业革命到20世纪中后叶第二阶段,重在学科知识的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到第三阶段,即从“掌握科学”到“理解科学”的教育阶段,其基本特征是以教会学生理解科学、善待科学、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主要目的。“理解科学”代表了物理课程教育新的理念与目标,它不仅指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而且指理解科学的本质与社会效应。从学生发展看,物理课程教育目的应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有意识地学习科学,理解科学。
        根据有关调研报告可知,多数中学生希望自己的科学素养能得到培养,能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能发展自己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科学探索精神,具有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能力、有效地表达和交流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学生们希望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学到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掌握公民必备的通用技能,学习并认识物理学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方法,关注并科学地判断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因此,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应顺应时代的潮流,注重人的发展,满足社会、学科及个人的发展需求。
        2.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性质中明确指出:“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依据国际科学教育与科学素养界定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科学素养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⑴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
        ⑵科学知识与技能。
        ⑶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⑷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了解科学、了解科学中的过程是掌握这类高级技能的一种根本性的途径。
        3.高中物理课程的新理念
        ⑴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①改变“精英式”教育观念,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物理课程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②改变单纯学科知识教育,建立“三维”培养目标。修订后的课程目标要求:亲近自然,进行有预测的观察、实验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同时试图理解自然的事物、现象,养成科学的看法和想法。
        ⑵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①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职业的需要,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②每个物理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建立这样的教育信念,要坚持“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成人成才”,针对参差不齐的学生要“允许落后,鼓励冒尖”。
        ⑶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⑷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① 物理课程改革学习方式,应以科学探究为主体,倡导建构学习。
        ② 科学探究的实际意义就是认识自然的重要途径,也是认识自然的重要方法。
        ⑸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①摈弃“甄别选拔”评价,强调“发展学习”评价。
        ②不惟终结性评价,重视学习过程评价。
        ③不搞单一性评价,开展多元化评价。
        ④不惟成绩的评价,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⑤教师不作评价中的裁判员,提倡评价的多主体性。
        4.高中物理课程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设置与安排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对比,不难发现:
        ⑴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高瞻远瞩,更符合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⑵让教学大纲无法比拟的是,课程标准还设置了三维的“课程具体目标”,这些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⑶不是让学生“要学到物理知识的结论”,而是让他们更注重“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探索、勤于思考”。
        ⑷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能力以及人生规划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心理学概述
        物理教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物理教学论相结合的产物,是研究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属教育心理科学范畴,是物理教学科学领域中的一门应用学科.
        物理教学心理学的内容,涉及物理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涉及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及评价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也涉及哲学、逻辑学、工艺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它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物理教学心理学作为应用性学科,它不单是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的直接应用,更不是物理教学过程的心理学注释,而是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的。它从自身的研究对象出发,运用以上各学科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研究物理教学过程中学与教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从而它具有独立性的特点。
        因此,物理教学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具有独立体系的应用学科。
        1.物理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物理教学心理学,研究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分析学生身心发展与教师、环境的依从关系,师生心理状态和发展的相互影响,探讨学生在教学条件下,学习心理的特点和规律。总之,物理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是物理教学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具体地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是研究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物理实验技能、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处理问题方法的心理学问题,研究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及物理教学与发展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如学习物理的动机及其形成,学习物理的各种心理障碍,如教材结构、教学方法与学生心理之间的关系、学习能力的因素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等等。
        其次研究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形成的心理学问题。如科学态度,科学方法,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热爱祖国等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规律;以及课外物理活动,劳动技术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对这一形成和发展的作用等。关于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心理方面的个别差异问题也是应研究的内容之一。
        最后,研究物理教师的心理问题。如教师的素养中应有的心理品质及其形成,它们对学生的影响等。
        也就是说,物理教学心理学,一方面揭露物理教学实践中心理活动的规律,另一方面运用这些规律指导教师的物理教学实践和学生的物理学习活动,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
        2.物理教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⑴观察法⑵分析法⑶问卷法⑷测验法⑸实验法。
        应当指出,以上各种方法不是孤立的,在某个课题的具体研究中,往往综合地使用其中几种方法。然而,无论是用某种方法或同时使用几种方法,一般都应包括以下一些步骤:
        ⑴明确研究课题的目的、任务;
        ⑵确定研究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途径,确定采用哪些方法去探索或验证,确定取样范围、对象或条件,确定工作程序;
        ⑶实施研究方案:根据计划去收集有关资料,记录过程的条件、外部表现和特点,包括必要的数据;
        ⑷对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定性和定量的结论,从而完成预定的目的。
        3.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适于解决新问题的想象或形成创造活动心像的思维。它一方面与一般思维有共同之处,同时又有其不同于一般思维的特点。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独特的思维成果。可见,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包括发散思维、辐合思维、直觉、顿悟、灵感等成分。
        创造性思维包含两个方面内容;
        ⑴一是重新安排已有的知识,创造出新的理论结构.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提出一种新的适用面更广泛的知识理论,这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创建,就是把原有的个别认识,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崭新的认识.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造出了新的理论,统一地解释了宏观、低速物体的机械运动。新理论的普适性越大,其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贡献越大。
        ⑵另一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见解、设想和思路。这种新的概念或方法往往和当时的常规理论、方法相反,也常常不能迅速被承认,但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终会放出异彩,对科学技术的进步起着巨大的作用。普朗克1900年创立的量子论,否定了经典物理学在宏观物体运动中总结出的,把能量、电磁场等视为连续变化的观点,开辟了物理学研究的新天地。量子论的创立,是物理学认识微观世界找到了钥匙。
        创造性思维是以前人的认识为基础,有群体智慧的广泛交流,在经过个人的深加工,而形成的独到的新意卓识,它不仅具有新颖性,独创性,而且还带有个人色彩。
        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指通过自己的智能去发现并掌握他前所未知的知识技能,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尽管是前人的思维成果,但对学生却是新颖的,中学生获得这样的成果,便体现了他们进行的是创造性思维。当然,这一般是属于初级的创造性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是多方面的。
        ⑴提出带有探索性的新颖问题。
        ⑵解题方法有所创新,或能一题多解。
        ⑶能把平时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自己学法上有所创新。
        ⑷在实验、制作、论文中展现新的见解。
        在物理学习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现是多方面的,我们在教学中还会有很多发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这种表现,给予支持鼓励,使之发扬光大。
        总之,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了“坚持以创新为目标,坚持实施新课程标准,以学生整体发展为基础,以学生个体成材为重点,以学生主体参与为关键,以开放式教育教学活动为重要途径……”的教学理念,扮演一个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支持者”,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发展,高素质、高层次的新型人才做了勇敢的尝试和大胆的探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