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   作者:曹秀花
[导读] 探究消化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并分析其临床因素。

曹秀花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起凤镇中心卫生院;山东淄博256407)
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并分析其临床因素。方法:抽取2019年6月-同年9月收治的120例消化内科患者,分析患者一日常规临床用药状况,针对现存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总结。结果:120例患者中存在24例不合理用药问题,其中主要包括6例重复用药(25%)、3例药物拮抗(12.5%)、8例联合用药不当(33.3%)以及7例抑酸类药物(29.2%)等等。结论: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均需建立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医护人员务必全面掌握药理学知识,以此保证患者的治疗实效性,同时保障患者的切身利益。
关键词: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临床分析
引言:基于现代医学理论,我们将消化并分为胃肠病、肝病、胰胆疾病、内镜以及其他疾病五个部分,常见的消化病包括急性腹痛、腹水、消化道出血及功能性便秘等等。本文将针对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展开讨论,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改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抽取2019年6月-同年9月收治的120例消化内科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并且对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开展总结与探析。除此之外,将对不合理用药现象实施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2 结果
   120例患者中存在24例不合理用药问题,其中主要包括6例重复用药(25%)、3例药物拮抗(12.5%)、8例联合用药不当(33.3%)以及7例抑酸类药物(29.2%)等等。
3 讨论
3.1 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分析
3.1.1 重复用药
   制药产业发展至今,已经研发出多种消化内科药物,从药物组成上分析,多数药品的名称虽然不同,但是其化学成分却基本相似,当然也存在部分成分大相径庭的特殊药物。总体而言,这些药物的名称及成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是归根结底都是同一作用及目的。在药效及作用相同的情况下,临床医师反复使用该药物则会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同时增加了患者的治疗危险性,降低了药物原有的治疗效果。基于此,临床医师不能单纯的依靠药品名称作为用药依据,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发展及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动制定用药方案,以此充分发挥此类药物的真正效用[1]。
3.1.2 药物拮抗
   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过程中,不合理用药问题最显著的部分就是药物拮抗。在药物拮抗中,最常见的就是抑酸类药物与铋剂的联用、抗菌类药物与活菌制剂的联用两种。
   首先是抑酸类药物与铋剂的联合用药,通常在临床上体现为胶体果胶铋胶囊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铋剂能与胃酸发生反应,产生适量的铋盐,并在胃黏膜上迅速沉淀,从而实现保护溃疡创面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服用奥拉美唑之后,胃内的酸值持续升高,铋剂与胃酸所产生的铋盐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从而无法实现保护溃疡创面的目的。由此可见,铋剂和奥拉美唑并未达到相对完美的药理融合,无法同时发挥两种药物的实际疗效,因此两种药物应当间隔服用。
   其次是抗菌类药物与活菌制剂的联合运用,临床上通常体现为双歧杆菌活菌胶囊以及诺氟沙星胶囊的联合用药。

双歧杆菌能够调整肠胃内部菌群关系,促使各类菌种保持数量平衡,避免出现噬菌现象。此外,双歧杆菌还可抑制患者肠道内的其他致病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另一方面,诺氟沙星在服用后会抑制双歧杆菌的活性,基于此,降低了双歧杆菌的药效极限,无法切实发挥双歧杆菌的积极效用。如果患者在临床治疗或护理过程中对两种药物的需求较大,那么医师可以通过间隔用药的方法避免两种药物的效果制约。值得注意的是,两种药品的服用时间不得短于2h[2]。
3.1.3 联合用药不当
   结合药物拮抗分析,联合用药作为消化内科最为常见的一种化学治疗方式,必有其合理之处,但是在当前消化内科临床的联合用药中较为常见的是药效制约及相互抵制等不良现象。所谓存在即合理,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医务人员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因此造成了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不断降低,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截至目前,药物拮抗问题在消化内科的联合用药中愈发常见。例如:在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的过程中,促进患者的胃肠蠕动,帮助药物快速通过胃肠道到达胃部,从而大幅提升了抑酸类药物的药效发挥。虽然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能够促进抑酸类药物的吸收,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医师务必重视药物的使用剂量,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3.1.4 用药过量
   现阶段,消化内科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中存在较多的用药过量现象,结合前文所述,用药过量多半会导致联合用药不当等问题。从具体操作分析,用药过量可以解释为药品使用剂量过大或者对抗生素的使用时间过长。一般情况下,H2受体拮抗剂的药效时长为12h,考虑到全天时间为24h,因此患者的H2受体拮抗剂使用剂量为2次/d,慎加药品服用剂量。不同的药物存在不同的药理,并且不同药物的药效时间同样存在差异。
3.2 不合理用药问题改善措施
   想要切实改善消化内科的不合理用药问题,需要结合科室临床的实际用药情况。首先针对临床医师的知识储备及责任意识进行改善,众所周知,临床医师作为用药方案的设计者,必须扎实掌握绝大多数药品的药理及药效,以此为基础才能制定科学合理且高效安全的用药方案,为患者的快速康复提供坚实保障。
   另一方面,临床医师的责任意识会切实影响患者的治愈率,基于此,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医师开展责任教育讲座,以活动的形式有效培养临床医师的责任意识。除此之外,院方应当鼓励医师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会,以此提升自身的药理学知识储备,与此同时提高对药品的联合应用能力,降低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充分发挥联合用药的积极疗效。
   现阶段,消化内科属于医院内部规模相对较大的主要科室之一,研究方向包括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医学上将其分类为临床三级学科。结合实际分析,消化内科的诊疗范畴较为广泛,换言之科室内疾病种类众多、病理复杂,因此需要医务人员本身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同时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参考文献:
[1]丁可,夏宗玲,钱亚芳. 临床药师干预抗肿瘤药及其辅助用药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12):1706-1708+1711.
[2]李培芳,黄莺,刘圣,周小娟. 静脉用药医嘱审核与不合理用药处方干预效果[J]. 医药导报,2019,38(03):395-3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