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   作者:邹庭海 赵晓
[导读] 评价分析平阳霉素在小儿血管瘤中的治疗效果。
 
             邹庭海   赵晓   
        (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湖北荆州434020)
        
【摘要】 目的: 评价分析平阳霉素在小儿血管瘤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 : 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血管瘤, 具体方法: 8 mg 平阳霉素+ 0 . 5 % 利多卡因 3 ~ 6 ml 稀释备用, 用量按平阳霉素 0 . 2 ~ 0 . 3 mg/kg, 行瘤体内注射。 一次未愈, 间隔 1 - 2 周再重复用药, 总用药量不超过 40 mg。 结果: 48 例 2 月~ 3 岁患儿, 经 1 年随访, 治愈率 41.6 % , 有效率 95.8 % , 其中 4例患儿在首次注射后出现发热, 2例患儿局部出现结痂坏死, 对症处理后好转。 结论 :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安全可靠、 疗效显著、 并发症少。
【关键词】 平阳霉素;小儿血管瘤
   小儿血管瘤( infantile hemangiomas, IH) 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肿瘤, 发病 率 为 5 %~ 1 0 % 。 具有独特的生命周期, 在 1 岁内快速生长, 部分血管瘤可自然消退[ 1 ] 。 但有些血管瘤生长迅速, 损害器官功能, 甚至威胁生命, 仍需积极治疗 。 目前常见的
药物治疗方法包括: 系统使用药物、 局部外涂药物和局部注射药物。 应根据血管瘤的类型、 部 位、 大 小、 深 浅、 分 布 等 选 择 不 同 的 治 疗 方 法。 20 18 年 1 1 月 至 20 1 9 年 1 2月, 本科室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48 例,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临床资料 本观察研究总共 48 例血管瘤患儿, 均为本科室门诊收治的患儿,其中男性患儿 20 例, 女性患儿 28 例, 年龄 3 个月~ 3 岁, 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 皮损部位为头面部 26 例, 躯干 10 例, 四肢 1 0 , 外阴及生殖器 2 例, 皮损表面积最大约 4 cm× 5 cm, 最小约 1 cm× 1 cm。
1 . 2 治疗方法 术前检查与准备: 治疗前常规行血、 尿常规, 肝肾功能, 凝血功能,心电图及胸片等检查, 暂停疫苗接种, 如遇发热, 腹泻等情况治疗延后。 药物配置: 平阳霉素 8 mg+ 1 % 盐酸利多卡因 3 ml 溶解备用。 注射方法: 常规消毒血管瘤周围皮肤, 根据瘤体大小, 注射剂量按 0 . 2 ~ 0 . 3 mg/kg 计算, 每次总量不超过 8 mg, 注射至瘤体表面苍白肿胀为度。 对面积较大的血管瘤, 采用多点进针注射的方法。 每次注射完毕, 压迫针孔数分钟直至无出血和药液渗出, 一次注射未愈者, 隔 1 ~ 2 周可再次注射, 直至完全消失。 注射后观察 2 ~ 3 周, 如瘤体颜色变暗, 萎缩变硬, 应停止用药。一般 3 ~ 5 次为一个疗程。 平阳霉素注射总量不超过 40 mg。 对注射次数多、 用量大者, 以及治疗结束时, 需注意观察肝、 肾功能及血常规的变化。 48 例患者, 其中注射最多 1 0次, 最少 1 次。


1 . 3 疗效判定 痊愈: 瘤体完全消退, 皮色正常, 无功能障碍, 随访 1 年无瘤体生长; 显效: 瘤体消退, 但有轻度色素异常或局部纤维化, 或瘤体大部消退; 有效: 瘤体明显缩小, 愈后遗留色素沉着和瘢痕, 需继续治疗或手术整形者; 无效: 瘤体无变化或继续增大。 总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2 结果
2 . 1 疗效及预后 本研究 48 例 患 儿 随 访 1 年, 痊 愈20例, 显 效 16例, 好 转 10例, 无效 2例, 有效率 95.8 % 。 治疗结束后复查胸片示肺纹理未发生改变, 复查血、 尿常 规, 肝 肾 功 能 及 凝 血 功 能 均 正 常。
2 . 2 不良反应
4 例患儿于首次注射后出现发热, 占 8 . 3 % , 均为中、 低热( T< 3 8 . 5 ℃ ) , 初次用药 1 2 h 内出现, 24h 后白行消退。 2 例瘤体较大的患儿注射后, 中央出现坏死、 溃疡,占 4.16% , 经抗感染, 高功率氦氖激光照射及换药后好转愈合。 所有患儿均未出现过敏反应、 及肺纤维化等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小儿血管瘤是血管内皮细胞良性增生性疾病, 是最常见的新生儿期肿瘤。 大多数病变好发于出生后的数周内, 1 0 % ~ 1 2 % 的婴儿在 出 生 后 一 年 内 发 生 血 管 瘤,女孩发病率较高[2 ] 。本研究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48 例患儿, 仅4例出现发热, 2 例瘤体较大的患儿注射后出现坏死, 溃疡, 但经适当处理后, 预后尚可, 未出现恶心、 呕吐、 口腔炎、 过敏反应、 食欲减退、 脱发、 色素沉着、 指甲变色、 手足指趾红斑、 硬结、 脱皮、 肺炎样症状, 肺纤维化等严重不良反应。 有研究表明平阳霉素无免疫抑制作用,不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故适用于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在临床使用过程中, 降低手术风险、 减少术后副作用。 同时增加持久性的疗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术前认真检查患儿情况, 常规检查: 血常规、 肝肾功能、 胸透, 以及注意患儿是否合并其他疾病; 可按说明书使用, 严格配制注射液, 浓度不可过高, 对有过敏体质者, 可做过敏试验, 注射后观察患儿 1 小时, 然后再让其离院; 对于瘤体较大的皮损, 注射时要采用从中心到边缘的多点注射, 确保药物均匀地注射到瘤体内,注射间隔建议 3 周左右, 甚至 1 个月, 间隔时间不可太短; 由于有文献报道新生儿慎用平阳霉素。 所以在患儿治疗年龄的选择上, 笔者认为以患儿 3 个月以后可施行此方法为宜。 注射平阳霉素 的 总 量 应 小 于 40 mg, 大 于 1 6 0 mg 有 引 起 肺 纤 维 化 的 可能, 婴幼儿每次不超过 4 mg, 同时严格控制盐酸利多卡因的用量, 以免发生中毒。 此外, 由于婴幼儿容易哭闹, 我们一般要求在注射时嘱患儿以侧卧位或餐后 1 小时治疗为宜, 防止呕吐造成室息。
  总之, 婴幼儿血管瘤的各种疗法都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但血管瘤的治疗中应以经验性治疗和个体化治疗为主。 与传统的手术方式及物理治疗等相比, 平阳霉素注射法操作相对简单、 微创, 局部和全身的不良反应均较轻,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1 ] 赵福运, 高岩.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新分类诊断和治疗[J] . 北京大学学报, 200 9 , 4 1( 1 ) : 2 1 - 2 7 .
[2] 宋佳, 欧阳天祥, 黄滢滢等. 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J] .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 l0 , 2 1 ( 7) : 40 9 - 4 1 1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