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治疗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率分析-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   作者:谢宝武
[导读] 探讨急救治疗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率。


谢宝武 
(宁南县人民医院;四川宁南6154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治疗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率。方法:回顾分析66例急性心梗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配,分成对照组(n=33,送往急诊科救治)、观察组(n=33,急救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入院后死亡率较低,存活率较高(P<0.05)。两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为急性心梗患者予以急救治疗,可提高患者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急救治疗;急性心梗;治疗效果;并发症
   急性心梗顾名思义就是心脏的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被堵塞从而造成心脏需要供血的部位不能及时得到供血,造成心肌缺血、发生坏死就是急性心梗。一旦患有此病,临床会出现胸闷、胸痛、四肢无力、恶心等,对患者造成的困扰不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1]。因此,及时对患者展开救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为探索合理的救治方式,对编录的两组急性心梗患者所采取的不同救治方式进行研究,分析院前急救与转运对患者的病情作用。现将分析结果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66例急性心梗患者临床资料,编录时间:2019年1月-2020年8月;分组方法:随机摸球;小组:对照组(n=33,男女比值15:18),年岁65~80岁,中位值(68.9±2.9)岁;、观察组(n=33,男女比值14:19),年岁66~82岁,中位值(68.8±3.2)岁;两组患者资料信息差异不明显(P>0.05),可对比。入组患者均知情,自愿在知情协议书上签字,经医学伦理审查会考察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送往医院急诊室。急性心梗患者发病后期家属将其送往医院急诊科室,入院前期未接受专业人员的急救措施,入院后接受常规急救治疗,帮助患者补液、补血,遵循医嘱为患者给药。
   观察组:院前急救治疗。具体措施为:
(1)准备环节
   急救之前将各项准备工作准备就绪,接到急性心梗或患者与家属发挥的急救电话后,立即对急救药品与仪器设备做好整理并出车。到达患者发病目的地后运用车载电话与患者联系,指导患者和家属保持冷静,卧床休息。查看患者的口咽部位,发现分泌物及时清理。
(2)疾病诊断
   护理人员达到现场,可第一时间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为其行心电图检查。针对停搏、室颤的患者可现场处理。
(3)镇静止痛处理
   护士可对患者运用硝酸甘油,减轻患者胸部疼痛。若患者心跳与呼吸突然停止时,护士可为其予以气管插管,采用简单的呼吸器帮助患者呼吸,也可对患者实施胸外心脏按压进行急救。
(4)适当溶栓
   抢救患者时合理运用溶栓,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为其展开针对性治疗。若患者症状比较明显,且无禁忌症时,可快速完成溶栓治疗。必要时可对患者予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
(5)构建静脉通道
   医护人员抢救患者时,可选与患者心脏大静脉接近的部位构建通道,接着对患者予以防室颠医治,同时为患者服用扩充血管的药物,最大程度减轻患者心脏承载的负荷,还需对患者的心率展开检测与监控,以免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频发室性心动过速。
(6)转运和监护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护士可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实时对患者的病症变化进行检测,帮助患者做好除颠,还需与患者获取密切的联系。在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通报具体时间,医院内的急救人员做好抢救准备,做好医院内外的交接工作。
1.3 观察指标
   (1)记录全部患者的死亡与存活人数,计算其概率,两组进行比较。(2)记录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计算其发生概率,两组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0.0软件来剖析本研究所得数据,计量资料:(±s)、t检验,计数资料:检验观察。P<0.05有差异。
2 结果
2.1 分析全部患者的预后状况
   两组相比,观察组入院后死亡率较低,存活率较高(P<0.05)。见表1。

3 讨论
   冠状动脉血栓的出现是导致心肌梗死的主要问题,缺血性胸痛病史有助于临床诊断,但需对无痛性心肌梗死加大注意。老年患者最明显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女性多数不会出现明显的胸痛,迅速记录导联心电图,争取于10min内完成就诊。急性心梗的发病病因比较复杂,临床尚未对其病因有系统的说法,患者心肌细胞容易缺血、坏死,还容易形成血栓,威胁其生命健康。人们通常的做法是将其送往急诊科室,但对院前急救不够注重。所以,导致患者从病发到医院抢救期间丧失诸多时间,治疗更是难上加难。
   急救人员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进行抢救期间,需按照患者的实际病症,帮助患者制定急救措施,实际转运时需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经救护车车载电话与医院内部人员进行联系,使医护抢救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2]。这些措施的实施均可合理控制患者的死亡率,延长患者的后期存活,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有研究中提出: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本研究中的观察组采集的院前急救措施,可将护理质量提升,减少并发症。实际急救时,需把握治疗关键,运用合理的方式展开溶栓治疗,贯通患者动脉,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临床研究得出:患者发病后半个小时是最佳的治疗时间,护士需高度重视,坚持早诊断、早治疗,对溶栓时间进行控制,辅助治疗极为必要,这样可预防心力衰竭、休克问题的发生,预防患者的心脏猝死。院前急救为急性心梗患者的实施可为患者赢取更多的时间,使患者的病情在第一时间得到控制,降低危险系数,有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所以,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入院后死亡率明显较低,存活率较高,出现的并发症较少。这些足以说明院前急救对急性心梗患者的应用有重要意义,可为患者多争取生存的时间,控制患者的症状,延缓其病情发展,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显著作用。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病发时落实院前急救措施,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应用效果深得患者信赖。
【参考文献】
[1]许开祖,林丽明,吴莹,等.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7,25(005):497-502.
[2]郭改平,朱小芳.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梗患者的预后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0z1):172-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