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者仁心”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5期   作者:龙丽 余芸芸 钟曼黔
[导读] 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和人文素养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和生活幸福指数。
    龙丽  余芸芸   钟曼黔
西南州中医院   562400
   摘要: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和人文素养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和生活幸福指数。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大力推进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不仅是培养优秀的医学专业人才,更是顺应新时代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不断追求,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学教育事业的迫切需要。本文阐述“医者仁心”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作用,分析“医者仁心”存在的矛盾,最后提出发扬“医者仁心”的建议。
   关键词:医者仁心;矛盾;人文素养
   
   自古以来,,医者都把“大医精诚”奉为自己的最高准则。精湛的医疗技术,高尚的医德操守是医务工应孜孜以求的至境和素养。仁心医者,医者仁心。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将医心与仁心画等号。近年来,许多暖医实例同样温暖着人心,,医患之间有许多感人的瞬间,正是这些爱的正能量鼓励我们坚持最初的梦想,奔走在行医的道路上。但是目前“医者仁心”在现实中存在一些矛盾,因此需要对医务人员加强教育及人文素养的培养,组织参与社会实践等。
    一、“医者仁心”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作用
   (一)在医患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具体而言,医护人员通常作为患者与医务人员、患者与家庭成员、患者与医院、患者与社会、患者与社会资源之间的桥梁。医护人员可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疾病,提高患者的自我意识和调整能力,从而帮助患者解决由疾病引起的心理紧张或沟通困难,并协调患者的家庭问题。医护人员的另一个任务是帮助患者了解医院的医疗资源,包括专业特点和治疗方案。还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获得更多关于患者的信息,或者帮助患者获得更多关于诊断和治疗的信息,从而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二)让医学技术更加贴近生活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往往更注重治疗效果本身,而忽视了患者的主观感受和意见以及在此过程中对患者的必要照顾。医学人文主义将通过关注病人逐步改善这种状况。医学实践中有许多将人文精神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先例,如完善晚期癌症的治疗思路和方法等,这些治疗和探索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对生命价值的重要性,在完善的梳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医学和人文科学的教化。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减轻疼痛。疼痛,让患者真正感受到医院人性化的服务。
   (三)让医务人员更加人性化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医务人员只注重医疗技术的效果。他们认为医疗技术是解决疼痛的源泉。人体器官也可以在先进的医学技术上得到更新,这在另一方面导致了医学的发展方向的错误。为了更好地治愈疾病,医务人员往往会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忽视对患者的鼓励,并询问患者对治疗的看法。缺乏沟通往往会导致医患双方在谈话过程中产生分歧,最终导致医患关系的破裂。人文精神的融合将使医护人员提高道德素质,学会以关爱的态度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二、“医者仁心”矛盾分析
   当代医务人员均出生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其思想更具开放性、创新性,且其价值选择也呈现出多样化,同时还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但是,当代医务人员在当前各种思潮的影响下,其思想观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均与“70后”、“80后”的医务人员有着明显的不同与变化。
   第一,当代医务人员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在追求职业发展的同时,也伴有较强的功利性择业心理。虽然当代医务人员具有良好的思想觉悟与职业精神,但其在追求、实现自我发展、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也存在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对集体利益、他人利益重视不足,其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倾向严重。


   第二,知德不统一,医德行为不足。医德是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操守,也是医务人员与患者、社会与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新时代的医务人员经过学校的医德教育,基本具备良好的医务认知能力,但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其医德意志、行为尚不坚定,往往会为了维护个人利益而忽视、违背医德意志。
   第三,医德情感缺乏。医德情感是医务人员对自身事业与患者所产生的喜恶、爱恨的态度以及在其履行医德要求、规范之后的内心体验。目前部分医务人员受个人主义思想影响,对患者的疾苦等呈现出淡漠化,进而也无法真正为患者着想,无法主动为患者、为自己的事业服务与奉献。
   此外,由于受到自媒体文化的重大影响,各种媒体对于医患矛盾与冲突的不太客观的报道,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青年医务人员还比较缺乏理性的辨析能力,对于医患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
    三、发扬“医者仁心”的建议
    “道德的基础就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全面丰富对医务人员医德教育的途径、提高自身医德践行能力,切实、有效地提升医德教育成效。
   (一)强化医学人文教育意识
   诚如韩启德院士所言:“现代医学发展到了必须充分重视医学人文的时刻,医患关系的现状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医学人文建设”。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计名利、舍己救人、无私奉献,忠诚服务,发扬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也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要发扬榜样的力量,提高广大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履行自己神圣职责的使命感,激励自己全心投入到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神圣事业中,为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立新功,为共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组织医务人员参加社会实践
   首先,医学院校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医务人员更多地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深入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进行访谈、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医院改革成果、医疗纠纷发生原因等,使学生能够亲临其境,切身体验医德情感,用更多的事实来教育自己、提升自己。
   其次,立足实践,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职业道德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中的重要组成;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这也充分体现出职业道德修养直接决定了医务人员未来的职业生涯与个人成就。
   因此,医学院校应充分借助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来不断提升医务人员医德践行能力,增强其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纠正、自我提升的能力。
   (三)加强人文素质培养
   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需要构建合理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系统地学习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美学等医学人文课程。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与医学人文精神有着密切联系的必修核心课程,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卫生法学)、医学社会学(社会医学)、医学与哲学等;第二类是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的选修外延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如大学语文、哲学、逻辑学、美学、艺术、医学史、人际沟通等。同时,医学人文社会课程应贯穿整个医学教育过程,要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医学人文课程的重要地位,交错安排医学人文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程。需要注意的是,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教学要避免形式主义,有效结合相关医学知识和医德实例,要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逐步树立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职业道德。
    结语
   医学是服务于人的生命科学,高尚的医德也是医务人员成为一名合格医务人员的基础与前提。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医疗服务对医院和病患来说固然重要,但医务人员具有良好的哲学水平和人文素养,将会提升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和沟通能力,这将极大地改善医患关系,不仅仅是在身体上得到照顾,也可以让病人得到心灵上的安慰,对疾病的康复也大有裨益。因此,如何把病人治疗好、服务好,就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