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干预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5期   作者:王丽平
[导读] 文章主要针对药学干预在提升静脉输液使用合理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王丽平  黑龙江省拜泉县人民医院(164700)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药学干预在提升静脉输液使用合理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在医院门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急性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药学干预2小时,观察组患者接受全程药学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静脉输液的相关用药指标情况,观察两组患者静脉输液后的临床疗效情况,观察两组患者静脉输液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输液时间合理、剂量合理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溶媒合理指标、配伍合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液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全程药学干预的静脉输液患者比接受2小时药学干预的静脉输液患者临床效果要显著,能够明显提高静脉输液的使用合理率,提高相关用药合理指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药学干预;静脉输液;不良反应
  静脉输液是门诊治疗和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起效快、使用方便、疗效显著等特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药物注射剂的门诊应用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例如滥用静脉输液、使用缺乏合理性和规范性等情况,对药物疗效和使用安全性产生一定影响,不仅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增加了医疗费用和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越来越多的医药管理者和学者开始积极探索临床静脉输液的有效干预措施,以提高使用合理率,减少静脉输液使用率。本文分析总结了医院门诊静脉输液中采用药学干预的方法和对提高使用合理率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涉及对象为我院门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急性患者98例,病例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4例与25例,年龄3~78岁,平均年龄(58.14±6.43)岁;病程1.3~14.5d,平均病程(7.7±6.8)d。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6例与23例,年龄4~76岁,平均年龄(57.36±6.89)岁;病程1.6~13.9d,平均病程(7.4±7.1)d。本次临床研究纳入标准:(1)对本次临床研究知情同意的患者;(2)收治时间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的患者。本次临床研究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2)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3)对本次临床研究拒不配合的患者。本次研究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从资料库中进行相关资料的获取,对处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估,其中静脉输液相关指标以及门诊处方平均费用。实验组:给予药学干预后对处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估。药学干预具体包括:对门诊静脉输液的使用比例进行了解与掌握,并严密检测医师处方的适宜性与规范性。并结合门诊静脉输液实际情况进行静脉输液处方费用与具体使用情况等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详细干预方案。

之后按照干预方案合理干预静脉输液情况,合理性干预后的药品适应症、联合用药、疗程、用量、用法及配伍禁忌等方面,并对其进行跟踪管理,最大程度上降低不合理使用静脉输液比例,从而促进静脉输液使用率的减少,从而防止出现药物过度使用等问题。
  2结果
  2.1两组患者静脉输液的相关用药指标情况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溶媒合理指标、配伍合理指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输液时间合理、剂量合理治疗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例数 输液时间合理 溶媒合理 配伍合理 剂量合理
  观察组 49 43(87.76) 48(97.96) 44(89.80) 46(93.88)
  对照组 49 37(75.51) 40(81.63) 35(71.43) 40(81.63)
  P 值 - 0.118 0.008 0.021 0.064
  2.2两组患者静脉输液后的临床疗效情况通过研究发现,两组患者静脉输液后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静脉输液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液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临床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静脉输液可以产生明显的效果,但过度使用,则将导致不良反应比例的增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其他药物之间配伍不当、溶媒选择不当是静脉配置中最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口服就不注射,能肌内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的基本用药原则,这要求必须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给药方式。就临床实践而言,必须注重给药途径以及药物剂量的选择,非必要条件下,尽可能减少静脉输液,同时提升其使用合理率,这对于确保临床效果以及降低治疗不良反应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对门诊静脉输液的药学干预,规范医疗行为,提倡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使患者得到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还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门诊输液用药治疗过程中,从医生接诊开始,至门诊输液用药治疗结束,全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以提高门诊患者输液用药治疗质量。具体措施包括药剂师对处方和药品质量的严格审查和输液治疗合理用药,以及严格执行门(急)诊患者输液指症、护理人员严格根据输液治疗常规认真核对和守护等。静脉输液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措施,临床应用静脉输液必须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决定给药途径和药物剂量,应用时应遵循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给药原则,即能口服不选择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则不选择静脉注射。目前,医院门诊存在静脉输液过度的现象,相应增加了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门诊静脉输液给药频次、使用时间均有所减少,药物配伍、溶媒选择、输液指征的合理性均得到显著提高,给药剂量和给药浓度的规范性有所提高,同时降低了医疗费用,减少了门诊静脉输液使用率,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避免医疗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胡桂琼,沙志勇,林伍妹.药学干预在提升静脉输液使用合理率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3):130-131.
  [2]彭桂嫦,黄满,唐超,等.护理评估干预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7,34(6):501-5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