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筛查一次采血成功的护理与血样管理框架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5期   作者: 万倩 沙苗 卢华琼
[导读] 探讨新生儿筛查一次采血成功的护理与血样管理框架。
 万倩   沙苗  卢华琼(通讯作者)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5114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筛查一次采血成功的护理与血样管理框架。方法:以本院中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间接收的90例新生儿作为实验对象,采用计算机排列法进行分组,分为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各有45例新生儿。筛查采血中,对照组新生儿采用护理,实验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实验组新生儿平均采血时长,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最后完成采血合格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多种数据评分,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筛查采血中采用护理改良方法,能够显著提升采血成功率,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筛查采血
   新生儿筛查采血在防范脑力低下和疾病伤残方面具备十分重大的意义。新生儿作为特殊群体,采血时与护士的配合度很低,会经常发生抵抗、哭闹的状况,从而导致最后采血失败[1]。但是多次挤压,反复穿刺会对家属造成紧张甚至不满的不良情绪,新生儿局部反复穿刺引发疼痛红肿[2]。因而,新生儿筛查采血的方法备受关注。本次研究以本院中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间接收的90例新生儿作为实验对象,探讨探讨新生儿筛查一次采血成功的护理与血样管理框架,并获取优良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中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间接收的90例新生儿作为实验对象,采用计算机排列法进行分组,分为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各有45例新生儿。实验组中共有男婴28例,女婴17例,日龄为3-28天之间,平均日(10.8±3.4)天,对照组中共有男婴26例,女婴19例,日龄为5?25天之间,平均日龄(12.2±3.8)天。全部新生儿奶量超过8次,为发生新生儿黄疸、均实行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低下疾病筛查,全部新生儿家属均对本次实验知情,签署有关协议,对比两组新生儿日龄、奶量等一般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全部新生儿均在充分哺乳8次后实行采血。新生儿出生后50h中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泌会变高,筛查理性避开该时段,50h后再实行筛查。
    对照组新生儿在足部外侧实行皮肤穿刺,应用常规医用酒精消毒后,依据护士自身习惯合适手臂握住新生儿足部,对准采血操作。筛查时采血针理应垂直刺进1~3mm,放下采血针后用以棉签拭去第一滴血,然后开始采血。如发生血流不顺畅在穿刺点周围用双手大拇指实行挤压,出血后立刻取血,取血完成后使用医用棉签按压穿刺点止血。
    实验组,实验组新生儿要求在采血前的40min给以新生儿充分哺乳,促使血液循环,采血时理应同样使用医用酒精对其足部消毒,依据护士自身习惯合适手臂握住新生儿足部,对准采血操作。维持斜刺方法进针,对流出的第一滴血用棉签拭去,随后应用吸血纸吸取标本血液,形成多个合格标本,采血后应用医用棉签按压穿刺点止血。
1.3 评价标准
? 应用本院自制表格对两组新生儿平均采血时长、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最后完成采血合格率和不良反应实行记录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全部数据均进行分析后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而实验结果中,所有新生儿一次性采血成功,最终完成采血合格率率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其不良反应、采血时长均应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采用t值进行检验,若p<0.05,则表明该实验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采血指标比较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新生儿采血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新生儿采血和疾病筛查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新生儿年龄很小,认知功能不高,不可以很好与之配合,对此优良的护理方案就变得很重要[3]。在此基础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先是对于家庭的健康教育的增强,在采血前能够对家属仔细讲解疾病筛查的重要性,说明采血的具体措施,为方便获取家长的认可与支持[4]。再者是采血前的护理,理应选取舒适的环境,光线明亮,保持采血室中环境卫生干净,防止发生污染或是不良因素对采血产生影响。采血室中的物件理应摆放整洁,并调整室内的温度与湿度,保持新生儿舒服的体位,促使血液循环。防止室内温度过低引起新生儿四肢寒冷或是血液不流通造成采血失败。再者需要防止室内温度过高对新生儿造成烦躁好动,对采血产生影响。采血前还需要认真查看新生儿名字等一般信息,保证信息正确[5]。采血时护理,新生儿出生后48h,正常哺乳8次及以上,并洗澡1.5h内实行采血,防止过早采血影响其结果。护理人员采血时务必佩戴帽子和口罩,采血前适当活动手臂,提升温度,采血时注意自身态度,严密观测新生儿反应。
  最终,采血后护理,将新生儿采血脚抬升,无菌棉球按压住穿刺点止血,可以运用医用胶布使其固定,将血样标本放置于凉爽处。护理人员理应指示新生儿家属正确护理采血位置,如发生局部皮肤损伤时,理应做消毒处置,使用医用纱布包扎;如有水肿,理应应用硫酸镁纱布实行湿敷;如有血肿与局部组织肿胀,理应冷敷,注意防止冻伤皮肤。
  综上所述,新生儿筛查采血中期采用护理改良方法,可以显著提升采血成功率,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1]骆绮云,张昌婷,关健仪,等.新生儿疾病筛查与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9):193-194.
[2]朱文斌,林枫,王旌,等.标本条码化与新生儿疾病筛查分析前标本的时限管理[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05):586-587.
[3]王凯阳,周沈融.ISO-9002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中的建立与运用[J].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2007(05):368-369.
[4]胡仙芳.新生儿筛查一次采血成功的护理与血样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1):2877.
[5]王伟,陈西贵,臧家新,等.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03(08):10-11+18+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