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照我扶贫路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汪静
[导读] 摘要:精准扶贫是党对各项扶贫政策落实提出的具体要求,一项政策的落实无论在任何层面、任何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各项政策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精准把握,精准规划,才能精准施策,才能让群众真正脱贫致富。
        四川省教育厅技术物资装备管理指导中心  四川成都  610213
        摘要:精准扶贫是党对各项扶贫政策落实提出的具体要求,一项政策的落实无论在任何层面、任何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各项政策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精准把握,精准规划,才能精准施策,才能让群众真正脱贫致富。
        关键词:扶贫;基层管理;不忘初心
        1守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祖父曾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村长,每年寒暑假回老家探亲,他总是语重心长地讲起村里的情况,大到村里未来的发展,小到村民的生活生产,无不一一道来,并叮嘱自己无论在哪个岗位,要多为民着想,为民办实事。从那时起,我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情感,也深知由于发展的局限、意识的落后、能力的不足导致大部分农民家庭生活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发展存在的差距。“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任务、新要求。这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村、农民来说,无疑是脱贫致富谋发展的机遇。自身作为农民的后人,根在农村,能切身体会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义无反顾、勇于担当,为实现农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贡献一份绵薄力量。2017年6月,带着组织的嘱托,先后来到武胜县真静乡海钟村、新学乡石栏村任村主任助理兼驻村工作队队员、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驻村扶贫。
        2勤学习
        坚持把学习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身处脱贫攻坚一线,肩负宣传党的政策、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脱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等职责任务。为使自己真正成为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的扶贫干部,我不断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带着“学什么?”、“向谁学?”、“怎么学?”三个问题我寻找了答案:
        一是关于学什么。纵深学习中央、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横向学习同行先进经验,内部学习农业农村农民三农知识,外部学习专家学者先进理念和专业技术。
        二是关于向谁学。向省市县乡扶贫部门同志学,向同行扶贫干部学,向专家学者学,向村两委干部,向基层农民群众学。
        三是关于怎么学。弄清扶贫政策的实质,了解经验丰富的工作方法,查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搜集解决群众反映的意见诉求。
        3理思路
        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坚持把“群众需求、制约村级发展问题”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到村后,尽快熟悉村情,掌握民意,分类搜集梳理问题清单,找准扶贫工作立足点、突破口,精准施策。通过对存在困难和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落后、致富能力较差、抗风险能力较弱、思想认识不高、致富门路不宽、集体经济空心化等。通过多方征求意见,探索出了石栏村“聚民心、抓产业、谋发展”的脱贫致富思路。根据问题清单,结合村级实际,制定年度脱贫计划、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职责。按照“户脱贫、村退出”目标,“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原则,制定完成村级退出目标任务清单18条、户脱贫目标任务清单36条。
        4觅方法
        作为一名教育系统干部,转岗到扶贫战线,工作对象、工作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如何适应新岗位?如何履好自身职责?就需要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工作方法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不竭动力。
        一是落实“两个”责任。石栏村是省教育厅技装中心定点帮扶村,自身代表单位驻村开展扶贫工作,一方面将单位的扶贫理念、帮扶措施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开展好驻村帮扶任务,不折不扣履行好这两个职责。
        二是坚持做到“三心”。即驻村扶贫要用心,群众利益无小事,解决群众所想所盼,拿出真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才有可能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为民办事要细心,脱贫攻坚涉及的扶贫手册、家庭信息、低保办理、养老保险等资料甚多,在办理这些事时要细心填写,认真查阅;对待群众要耐心,面对大部分老人因文化低、年龄大、听力差、视力弱,在理解扶贫政策方面能力不足上,充分发挥女干部优势,耐心为群众讲解。
        三是主动当好“四员”。即当好扶贫政策的宣讲员,多次通过集中开会和入户走访的方式宣讲各项扶贫政策;村民群众的服务员,在村民群众面前,俯下身子、不端架子,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组织建设的辅导员,引导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加强组织队伍建设,致力于将贫困户培养成致富能手,将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基层组织队伍;村级发展的助推员,为村制定关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等年度计划。
        5抓落实
        一是加强帮扶力量保障。

坚持“脱贫路上不落一人,做到应帮尽帮”,让贫困户真正体会到来自党和国家的温暖和关怀,按照教育厅帮扶工作要求,识别评选出仍处于脱贫标准线边缘的贫困户纳入技装中心结对帮扶队伍,实现帮扶全覆盖。发挥部门优势,协调解决价值2.8万余元的教育装备产品和健身器材143套,有效解决学校和村里装备器材短缺问题;为贫困儿童、困难党员赠送0.7万元的慰问金和生活用品,鼓励他们走出贫困;协调县民生工程——儿童之家项目资金1万元,整合省教育厅党建扶贫专项资金20.5万元,打造文化院坝3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6盏,建成60平米儿童之家活动室,解决了与之配套的学习书籍、学习用具、玩耍器材等,改造升级村级公厕30多平米,有效提升综合环境治理水平。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修便民路4.2公里,实现“院院通公路、户户通便民路”;新建山坪塘3口、石河堰2口,有效提高灌溉面积;为村活动室添置电脑、音体、图书等设施设备;完成电网改造,变压器容量由40千伏安跃升至100千伏安;实现广播、电视、网络信号全覆盖;实施 “三建四改”21户、危房改造6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
        三是产业发展助农增收。坚持产业发展是助农增收的根本,采取“长短结合,短能脱贫,长能致富”的产业发展思路。引进业主流转土地260亩收取土地租金、发展23户贫困户养殖土鸡作为庭园经济短效快增收脱贫;种植晚熟柑橘300亩作为主导产业,长期有效增收致富;建成300平米光伏发电站,实现集体经济人均增收。
        四是有效激发内生动力。针对贫困户“等、靠、要”心理问题,促进观念转变,通过农民夜校,开展“请进来、走出去”学习活动,博采众长、开拓视野,邀请四川农业大学专家到村开展农技知识讲座传经送宝,宣讲国家政策、致富门路、种养植技术等专题培训52次,累计培训贫困户95人次。采取送服务送技能开展医疗救助,联系上级医疗卫生部门对村医专题培训,开展义诊,并送医上门服务。对生活极其困难的患病群众,通过临时救助、集体帮扶等手段,最大限度降低贫困户负担,向“小病不出村不出乡”的目标迈进。以“四好村”创建评比为契机,开展“一榜两评”乡风文明评选活动,“感党恩.促脱贫”文艺演出,努力营造和谐宜居环境;建章立制规范言行,制定村规民约,倡导文明礼仪、抵制铺张浪费。石栏村被市县两级评为“四好村”,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五是筑牢组织战斗堡垒。抓牢“党建”主线,提高党性修养,突出党员示范引领,打造过硬队伍,助力脱贫攻坚。推进技装中心党总支与村支部积极开展“共联共建”活动,为村党员干部上党课,赠送党建学习书籍100余册,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来川视察讲话精神。引导陈翠兰作为党员带头人,种植晚熟柑橘,有效带领了2户贫困户通过种植传统农作物带头致富。按照老中青年龄结构配齐配强村两委干部。
        6善体悟
        我的扶贫导师曾指导“做人做事要懂得控制欲望和情绪,要不断总结反省认识自我”,时刻言犹在耳。扶贫工作要善于边工作边思考边总结,把表象问题具体化,把零碎知识系统化,不断查找短板和不足,吸取经验教训,提升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和本领,找到为民办事的优质方法。
        一是学做非常之人。农村工作量多而繁杂,件件关乎群众利益。一方面做到控制自我,群众会因为猪生病、牛走丢、狗咬鸡等问题不定时甚至半夜打电话求助,此刻做到不厌烦、不抱怨心理,自我控制情绪,保持耐心帮助妥善解决的决心。另一方面认识把握能力,几十年难遇的旱季,导致1社少数村民稻谷种植存在问题,通过查找原因,由于1社长期供水的石河堰被土壤填补了大部分,减少了储水量,无法为稻田提供更多水源,为群众在大春季节顺利种植秧苗,首先开通村委会机井组织群众自行抽水,其次组织村民立即开展清淤工作,确保种植业持续供水,与村民一道顺利度过难关。
        二是做实事外之事。2019年2月,石栏村作为武胜县贫困村代表之一,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全面实现“户脱贫、村退出”目标。在做好巩固提升的基础上,查摆问题,及时处理,预防风险。在产业发展方面,可能面临因业主无收益弃之不顾,让群众土地流转后资金难收回、庄家无法种的困境,针对此等情况,拟定防风险预案,由政府出面,与业主签订40年土地租赁协议,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村干部如遇公务繁多、农忙季家务抽不开身的情况,引导他们处理好公务与家务的时间安排,做到公务与家务两不误。
        三是正确理解舍与得。在这两年中,坚守了“敢吃黄连苦、不怕辣椒辣、换来蜂蜜甜”的情操。虽然短暂舍离了与家人的团聚,经历了抛家舍子的困苦,面临了基层生活的辛酸,但能为群众做实事,践行自己的初心,让我增长了见识,丰富了做事方法,收获了成就带来的喜悦。
        7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扶贫效果,工作人员需要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工作方法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姚树洁,王洁菲,汪锋.新时代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学理机制及文献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9.
        [2]童春阳,周扬.中国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成效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20(5):1128-1138.
        [3]王喜成.推进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工作的若干思考[J].中州学刊,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