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书院选址特征研究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赵晨璐
[导读] 摘要:徽州书院是徽州文化发展与传播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是徽州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建筑大学  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徽州书院是徽州文化发展与传播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是徽州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诸多历史原因现存徽州书院数量少,研究参考文献:资料不完善。本文通过查阅古籍结合现存传统书院建筑的实地调研,归纳总结徽州书院的选址特征,得出徽州书院的选址类型及影响因素,对徽州书院选址的研究作了补充,为徽州传统建筑的选址特征研究和修复重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徽州书院;选址类型;影响因素
        1徽州地区传统书院选址概述
        《还古书院志》1 古籍文献中图文并茂,记载丰富,其作者在文献图例编排顺序中,特作说明:“先万岁山图,次还古书院图。以见人杰必本地灵,斯文启运,理学宏昭于万斯年其肇,乎此志图。”将记载顺序为先记录万岁山图,于后记录还古书院图,是因为在万岁山这块有灵气的宝地上,才有还古书院文运通达,人才辈出。由此可见,书院的选址不仅关乎书院的环境,更关乎书院中的学生的培养和成才的氛围,所以书院的选址显得极其重要。
        2选址类型
        古人认为优美的自然环境会对人的思想情操有净化提升的作用,作为讲学育人之地的书院,其选址之地十分注重自然环境给人带来的将于作用。各地的山川名胜中不乏有当地著名书院的身影,如:坐落于齐云山中的天泉书院,太白湖中的太湖书院。徽州地区内的书院选址主要可分为背山面水、四面环山、城市/聚落型三种类型。
        (1)背山面水
        背山面水型书院建在山脚下,背靠群山、前有河流蜿蜒而过,两侧较为开阔,前有案山相对,是古代最佳的“吉形”风水格局。在大部分时间里风水理论和实践一直处于学术界的视野之外,大部分关于风水的经典哲学、历史和文学文本在过去几个世纪的没有获得多层评论,但逐渐有学者从地理学角度对“背山面水”进行了解释。徽州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书院也多为背山面水,因此很多县城、村庄依山依水而建,而书院在古代村落建筑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选择阳气更重的方位,如休宁县还古书院背靠万岁山、面朝歙水,将建筑掩映于山水之中。也寓意着书院蒸蒸日上,保佑学子早日中举。
        徽州地区的建筑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从村落及城市聚落的位置和布局上看,一开始中原大宗族改居徽州后,几乎都选择了临水背山的地方作为居所。也就是说,人们依山建房,依水结村。根据地理概念的外观,也许是为了调整风向、风力、温度和湿度,他们选择了一个面向水和背山的地方,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温和的小气候。其实这也反映了当初搬来这里的人们自卫的心理。
        一个家族的权力是有限的,但是聚集在一起的家族的权力是强大的。它使他们在氏族的阴影下生存下来,于是一些原本很小的村庄及城市聚落逐渐扩大,最终形成了一个大家庭聚集的地方。随着人口和建筑数量的增加,徽州临水背山城市及村落的整体形态由纵向临水发展到横向发展。同时,每个聚落又逐渐兴起教育类建筑——即徽州古书院。
        元代婺源汪泽民题诗云:“炀帝南游四海兵,石门凭险待时平。至今万岁山头庙,犹有居民说古城。”经过不同时代诗人的一番论赞,加上关于明太祖临徽驻跸的传说,万岁山更具形胜之异,后被选作还古书院的肇基之地,似乎更加顺理成章了。再如歙县的紫阳书院背靠紫阳山,新安江环绕脚下,亦是典型的背山面水布局形式。
        (2)城市/聚落型
        城市型书院选址位于市井之中时,四周无较为完整且优美的山水环境,但受风水观念影响亦多建在地势较高的山包之上,如问政书院位于徽州府城中的问政山上,书院周边多为普通民居以及商铺,为了保证在城市中依然与山水自然和谐统一,所以城市聚落型的书院多营造人工景观,如内部种植大量树木,建造人工水池、假山、小品等方法。
        表1 位于城市的书院
        聚落型书院位于村落之中,周边以田园山色或村落建筑为主,有些书院甚至处于农田包围中。如竹山书院地处雄村,雄村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徽州传统村落,在环境上,竹山书院北倚芙蓉山,紧邻新安江,朝向东边的竹山。与城市型不同的是,聚落型书院多由于资金限制,并非每个书院都有足够的资金建造大量树木,建造人工水池、假山、建筑小品等装饰。同时,由于聚落型书院在民国后逐渐失去其作用,只有被国家认定的文化名村中的书院保存较为完好,许多书院建筑已逐渐损毁,甚至被取代。
        表2 位于村庄中的书院
        通过资料分析显示位于城镇的书院多建造于城市郊区和聚落周边,选址初期的本意是为了满足偏远地区、村落有更多乡绅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建造过程中也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更多的乡绅、读书人远离世俗喧嚣,营造幽静的学习氛围,这也促使诸多文人墨客在赏花赏景的同时创作,也便于家住远郊、乡村的学生走读。
        (3)四面环山型
        不同与背山面水式的布局方式,四面环山型书院通常建在建在山岭之中,四周群山环抱,在地理环境上属于盆地,四面环山的类型在徽州地区的书院建筑中属于较不常见的类型,主要由于徽州地区的地势一般为山水相称的,四面环山的盆地地形其实是较为罕见的。风水学中所讲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实际上就是四面环山,中间是一个宽敞的盆地,而盆地的中央则是“穴”的位置,山峰水源就叫峰峦。
 
        图 1 书院选址空间关系模型图
        书院建筑群依山势纵向或横向展开,借山景的高差环境建造入口、书斋、讲堂等建筑,很多书院建筑群天然存在高差。如黟县碧山书院坐落于碧山之阳,四周山峦环绕,周边清风拂松,山林环绕。又如休宁县天泉书院建于齐云山的岐山之中,环境清幽,书院建筑群处于四面环山的中心。
 
        图 2 碧山书院《黟县志》、天泉书院《休宁县志》
        3徽州书院选址影响因素
        (1)风水思想
        风水,原指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称堪舆,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相和谐。早期的风水主要是指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
        风水是古代建置选址的一个重要考量方向,如安徽省桐城县(春秋时为桐国,汉起改桐乡)的相关描述中,据《桐乡县志》 记载:“衙署门末载云龙阁一条考云龙阁在县城巽方,明万厯时建之以镇风水者,上供文昌神,与衙署绝无干涉,附载殊为失当今为移入古迹。”桐城县的云龙阁的位置要在县城巽方,也就是东南方面。明朝万历年间建立的这座云龙阁(也就是文昌阁)用来镇风水,供应的是文昌神。祈求学业有成,文运昌盛。
 
        图 3 还古书院选址风水示意图
        还古书院北有狮山、南有象山、东有寿山、西有齐云山。又如还古书院相关记载:“石林祝公创建还古书院,始卜白岳,再卜凤湖,三卜而得古岩,以寿山初旭为海阳八景之首,狮象二山左右拱抱,松萝齐云诸峰远近环列,汶溪之水委曲襟带。”选址上,开始选择白岳山,再选择凤凰湖,三个选择便是古城岩,因为寿山初旭是海阳八景之首,狮象两座山左右拱抱,松萝齐云诸山峰远近环绕排列,汶溪的水在寿山脚下弯曲连接。
        当然,风水思想是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本研究将不再过多赘述,总得来说。书院建筑的布局选址原则体现了风水学在建筑营造中的成熟应用。
        (2)文人思想影响
        书院选址是其外部环境营造的关键。由于古代书院与文人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寄情山水、崇尚自然的中国文人旨趣点出了书院择址的情趣意愿。
        《还古书院志》中《卷二•形胜》中记载道:“古人处必择居欲得地也,旷明道讲学之区而。不藉山川形胜,其何以愿一方灵气所钟乎我。……楼台亭榭上下掩映,其景足以日骋,且古迹流传在方,乘登还古之堂而可不知其胜,概乎志形胜。”古人在居住时一定优先选择土地的,更何况是道讲学的地方呢。楼台亭榭上下相映,其景色足以天驰骋。
        (3)审美要求
        书院无论是从大环境角度寻找绝俗的自然美,还是在小环境上重塑自然的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起于种美学的冲动。如徽州歙县的西递村依山傍水景色美不胜收,书院依美景而建。相应的形态丰富别致的书院也成为了“西递八景”之一。取景的同时,自身也成为美景中的独特点缀。东山书院所在的东眉山,为“梅城十二景”之一“东山夕照”。夕阳衔山,飞霞散绮,暮霭腾紫,东山书院被点染得光怪陆离,色彩诡谲,宛如仙山琼阁。还古书院所在的寿山为著名的海阳八景之一“寿山初旭”。
        (4)寻求幽境
        远离城镇,如位于城镇边缘,位于村庄边缘四周,如南屏书屋同理叶氏,寻求幽静环境,远离喧嚣。寻求幽境胜境,是书院本来就有的要求。
        从书院的教育职能角度来看,山水之间的名胜地区远离世俗的喧嚣,为读书人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使其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达到教化的目的。
        竹山书院建在渐江西畔,波光澹荡;背倚南山,正面竹山,数峰扫黛;院中凌云阁八角飞翘,如鸟振翼,贯日凌云,处处洋溢着千古灵气。竹山书院东侧紧临新安江,并与竹山遥相辉映,山中亦有一座精致的慈光庵。
        同时,天泉书院位于白岳齐云山中的岐山之上,饱览白岳胜景,著名理学家湛若水曾在此题诗讲学。据《休宁县志》中记载:“在七都石桥岩山岩之左横三楹径二楹嘉靖中建壁有湛甘泉诗 ”。在七都石桥岩的山岩上的天泉书院,左横向三间径向两楹,嘉靖年间建壁有著名文人湛甘泉题诗。天泉书院位于白岳齐云山中的岐山之上,饱览白岳胜景,著名理学家湛若水曾在此题诗讲学。
        4.总结
        部分书院原本就是以寺庙、道馆、祠堂为基础建造起来的,它们可以说是在时间坐标上对原有建筑使用功能的一种翻新或扩展。书院的前身也多是有教化祭祀功能的公共建筑,在功能上有着很大相似性,所部分书院以此为前身建设成书院便是非常便利之举。如祭祀、公共活动、教化等互动亦可利用祠堂、寺庙、道观等建筑单体实现。在古代书院的功能上,是多用途的。
        本研究通过查阅古籍及结合实地调研的研究方法得出徽州传统书院的选址类型为:背山面水型、城市/聚落型、四面环山型,形成此选址特征的因素为:风水思想、文人思想以及审美要求。而徽州传统书院建筑与徽州其他类型传统建筑的选址特征存在区别与联系,后期可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邓洪波著.中国书院史 增订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2]陈志华著.文教建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06.
        [3]王其亨等著.风水理论研究 第2版[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4]赵所生,薛正兴主编.中国历代书院志 第1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09.
        [5]中国建筑艺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杨慎初等卷主编;蔡凌等摄影.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10 书院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05.
        [6]刘向阳.书院安徽[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7]杨慎初、中国书院文化与建筑[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8]冯江.明清广州府的开垦、聚族而居与宗族祠堂的衍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9]卞利.明清徽州社会研究.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