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下的供应链管理优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1/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别淼
[导读] 摘要:2020年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使得供应链面对多种困难。
        中石化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2020年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使得供应链面对多种困难。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不断对供应链管理进行科学的优化,完善供应链风险管理机制,保证关键供应链的安全可靠。
        关键词:供应链;零库存;跨国分工
        前言
        2019年我国已成为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制造业占世界总产值的约35%。作为全球制造中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和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全球供应链体系。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一些国家要求部分企业减少对中国生产制造的依赖。虽然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起到一定的枢纽作用,借助经济体量、市场规模在全球制造业和市场中的重要地位,短时间内难以被快速替代,但我国仍要面对供应链外移的压力。
        1供应链所受影响分析
        我国航空、汽车、电子、医药、石油化工、矿产品、农产品、医疗产品、化妆品等很多行业的绝大多数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受到了严重影响。通过访谈,可知企业管理者普遍感受到疫情对企业的影响比较严重。负面影响包括:除防疫物资和民生必需品外的市场需求下降明显。企业订单减少导致收入下降。线下零售店的关闭使得企业与客户保持联系变得比以往困难,导致无法及时获得市场需求变化的反馈。
        市场需求变化,新的订单与根据历史数据做出的预测生产差距大,产出品出现缺货或积压。物流受到严重影响,物流效率严重降低甚至物流中断。复工存在限制因素,工厂持续处于减产甚至停产状态。限制人员流动的政策措施使得劳动力不足,进而也会影响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也可能造成成品无法如期交付。
        1.1物流企业方面
        隔离政策和交通管制等原因使原有员工复工受到影响,当地临时雇佣人工,人力成本大大提高。交通管制、消毒检查卡口等流程环节极大的降低了物流速率,工作效率下降,运输成本提高。口罩、消毒剂等防疫成本增加。供应链上其他节点生产停滞,干线受阻等原因导致货物积压,仓储成本增加。同时,由于许多企业生产停滞造成物流企业业务量下降。物流企业现金流在上述困难影响下出现很大压力。
        1.2生产企业方面
        生产企业在供应链中占核心地位,对供应链依赖程度很大。疫情下我国生产秩序受到一定破坏,供应商停工、物流中断、销售受阻。上游节点企业无法复工,将会导致生产企业原材料、零配件紧缺。疫情期间各地采取了交通管制措施,通行证办理、司机隔离等工作降低了运输效率、运力不足。疫情全球蔓延使需要海外进口的企业受到了更大影响。只要有一种原材料、零部件短缺,就可能导致生产无法继续。“零库存”策略加剧了供给不足的影响。很多生产企业面对“复工复产”的困难。生产企业收入减少的同时仍要面对原料采购、贷款偿还、厂房租金、用工成本、防疫成本等各种可能的支出。
        2传统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传统供应链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生产企业采用实时生产原则,强调精益化,追求零库存和低安全库存水平。提倡采用地域上集中的供货商以便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在科学技术投资方面比较有限,替代品和替代供货商有限,危机事件管理和应急计划过时甚至缺失。传统供应链优化更倾向于“链状”结构,优化成本减少闲置,上游节点出现危机时必然影响下游节点。原材料短缺导致生产中断,产成品交付延迟又导致市场缺货,最终供应链上的销售等其他节点最终也会受到冲击。“链状”结构下的供应链无法灵活应对日益增加的突发事件。跨国供应链运用各个国家的独特优势,为供应链上的某节点提供货物和服务,通过国际贸易全球化实现获得最大化的效率及利润。跨国分工特征明显,供应链各层级地理布局相对集中。

可以说我国“世界工厂”的称谓也是这一特征的体现。供应链中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依赖于上下游企业的正常运转。供应链任何节点面临的危机都将传导到链条中的其他节点。影响将在上下游供应链链条上传递和扩大,威胁供应链安全。问题的堆积也将对国家和经济的整体发展造成影响。在全球化分工背景下,产品的制造可能涉及来自多个国家的数十个以上的供货商。相关研究成果显示与其他企业存在着上下游关联关系的企业占绝大多数。半数以上的企业与国外企业、本地区企业和国内其他地区企存在全部或部分关联。半数以上的企业同时面向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高达三分之二的受调查企业在疫情期间出现了供应链断裂的问题,原因主要涉及疫情控制、上下游短缺及人力因素等方面。
        3供应链相关优化建议
        目前中国疫情的防治效果很好,进一步发挥制造业、医疗卫生等领域优势扩大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影响,推进供应链战略布局,培育供应链新增长点大有机会。国家应进行宏观层面的供应链安全体系建设与优化并给予企业方向引导和政策支持。
        3.1国家层面
        从微观视角解决单个企业的供应链问题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应该在国家层面优化供应链建设,完善独立完整的供应链安全体系。将供应链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全球化过程中重视我国供应链国家安全,兼顾全球高效供应链系统和国内稳定供应链系统。兼顾本土化和区域化发展,提升供应链弹性,保证供应链在遭遇跨国危机时快速恢复。韩国政府的“材料、零部件和设备2.0战略”大幅扩充相应供应链管理名录,加大对尖端产业与国内制造业扶持力度。我国相比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原材料供应、劳动力素质、技术水平、规模经济、产业聚集等方面更具优势,建设安全稳定的供应链网络具有可行性。建立预警体系,尽早识别风险并进行预警。从对象、载体、危害程度、行业影响等多角度分析,分类整理影响全球供应链的可能事件,科学确定重点领域。建立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部门,强调行业间、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大型、跨国企业在供应链安全方面的作用,积极推动供应链管理本土化,促进供应链节点企业、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明确合作机制。明确产业供应链结构,明确关键节点,建立问题处理流程,实现各环节可视化管理,强化信息网络平台,提升物资调拨能力。完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安全保障措施。措施应整体系统、高效可行并具有一定的弹性,要注意防止过度反应。各级政府高效落实对企业的金融财政支持,包括但不限于减租减税、低息贷款、财政补贴等多种形式。在疫情持续时期科学管控,合理简化审批程序,推动复工复产。重点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影响力的企业,重点扶持产业链上重要的中小企业,重点帮助运输与物流企业,保障供应链的正常运转。
        3.2企业层面
        疫情下供应链断链风险和脆弱性凸显,警示企业在今后供应链布局和优化中不应只看眼前也要着眼未来,平衡供应链抗风险能力与成本之间的矛盾。企业应完善适合自身的供应链柔性提升途径,如建设兼容多种业务的物流中心,准备空运、海运、铁路等多种物流资源应用方案和备选服务提供商,提高生产线通用性等。应重视单一供给源带来的供应链风险,调整采购模式,考虑多源供应。疫情下“零库存”策略的缺点显现。没有足够的库存,突发事件发生后企业将陷入生产停滞。企业应该重新思考库存战略,合理设置安全库存,在本地或高可控区域保有备份供应商,制订应急采购预案。以实现突发事件时有一定的供应链稳定保障能力。核心企业应牵头搭建云端数据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企业内外部的连通,实现“网状”供应链数字化管理。
        4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务必要持续完善供应链体系,面对突发事件,才能有较为完好的应对方案,同时要强化信息处理能力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合理监控长期供应商,对上游供应商进行财务评估,必要时给予支持,维持供应链稳定。
        参考文献:
        [1]任帆.突发事件中应急物资供应链可靠性优化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2]李锐东.对供应链突发事件管理策略的分析[J].交通企业管理,2010,25(12):66-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