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大学
摘要:本主崇拜是大理白族社会重要的民间信仰,具有起源时间久远、在白族社会的民间生活中影响力深厚的特点。因为白族族群和文化的形成与其先民在历史上与中原和其它地区的人群有密不可分的往来关系,所以造就了白族先民自唐以来具备了朴素的大一统的观念,当代大理白族的本主崇拜体系中蕴含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观念也尤为显著。
关键词:本主崇拜 白族 国家观念
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意为“白人”。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主要人口集中在云南大理。本主,又称作土主﹑在大理白族地区不同村落被称为景帝﹑文帝﹑灵帝﹑皇帝和圣帝等。本主在白族语中被称为“武增”﹑“武增尼”,意为村落中“我们的主人”,亦被村民用民间敬语称作“老公公”﹑“阿老”和“阿太”等。本主崇拜是白族社会重要的民间信仰。
一.本主崇拜概况
白族本主崇拜有久远的历史。有学者认为它是在古代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发展形成,迄今,大理民间仍有“大石头本主”的传说。至唐代蒙氏以洱海区域为政治中心建立南诏国后,国王在其统治的区域内赐封“伏羲山河清邦景帝”﹑“金马名山至德景帝”等本主,南诏王室还“以神明天子为国步主”确定王室政权的合法性。本主崇拜在唐代南诏国时期产生后,经过大理国王室的延续和巩固、形成信仰体系,一直在白族社会中被继承沿袭下来,至今在大理白族地区拥有深厚的信仰基础。
本主信仰具有寺庙建筑﹑祀神阶序﹑仪式程序、祭文经典﹑神话传说﹑禁忌和对联碑刻等较完整的体系和自发的民间运行逻辑。唐宋以降,本主信仰不断吸收了儒释道的一些祀神仪式,并整合了部分神灵成为本主,以此,它得以在洱海区域的历史变动和文化发展中不断变化发展。
二.洱海区域与中原等地的重要历史往来
作为唐宋时期存在的两代地方政权,南诏国和大理国的疆域占据了西南版图的绝大部分面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与中央王朝紧密连接。《南诏德化碑》中,南诏王室将唐和南诏共同纳入“汉”的政治格局与文化体系之下,表示永不叛唐的意愿。此处的“汉”是碑文书写者对共同历史的追溯和认定,这也是历史上最早记载的白族先民对多元文化群体所形成的统一国家的质朴的认知。
但在明代沐英焚毁史籍之后,相比起历经唐宋两代的年的两代的地方政权历史,可供研究大理地方历史和白族史的官修文献并不多,所以单纯依靠文献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根据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方法,广泛开展田野调查取得鲜活的资料作为依据才能进一步论证本主崇拜与白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观念建构的成因与内涵。
三.本主崇拜中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观念
本主崇拜中的本主的原型并非局限于白族群体内,有学者指出,大理白族敬奉的本主原型大多来洱海区域以外的地域,“本主外来说”在学术界颇为盛行。在白族的观念中,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能因为个体的利他性的行为而取得成为神的资格,人的正向行动就是成为本主的路径。在有关于本主的传说故事中,往往描述普通人因做了造福一村百姓或一地百姓后,在去世后被村民尊为本主。而除了观念上的因素,历史因素是本主信仰体系中众多“非白族”的神存在的原因。杨政业在《李宓其人被奉为将军洞本主新探》一文中关注了本主信仰中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即天宝战争之后,兵败沉江的唐将李宓被南诏国区域的白族先民奉为本主,至今,李宓在大理的下关将军洞庙宇享受白族村民香火不断的祭祀,而将李宓作为本主来信仰的下关上村居民,仍然自称祖先为天宝战争时期自唐而来的将士,村民认为本村先人即唐将士与当地人通婚后所生后人,并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李宓举办盛大的本主诞仪式。中国历史上,人口的流动与血缘的融合与政治与军事的变动密不可分,中原人口进入洱海区域并不罕见,秦修五尺道打开中央王朝与西南的通道,自汉武帝在云南设置郡县,正式打开了大理通往内地的大门,下关大展屯汉墓证明了中原人口在这一时期已经来到洱海区域。而明代的屯军屯兵政策使得人口流动性加强,至今在云南省和大理洱海区域,居民中的汉族和白族皆称先人来自“南京柳树湾”。
在村落的历史记忆和民间传说里,白族并非是一个本质化的群体,是历史的变化发展造就了当下的白族,最终结果是形成了当代白族对自身族群的认知层面上的文化与血缘多元的历史观,杨政业也认为,本主信仰具有历史性﹑多元性﹑吸纳性和宽容性的要素。
白族先民和内地居民广泛发生了经济、文化上的交往和联系。南诏王任命来自汉地的儒士郑回为王子的宫廷教师,并给予其责罚王子的权力。自上而下,白族的民间文化深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元朝开始在云南开科取士,设孔子庙。明朝时,中央对大理推行“圣化”政策,用“孔孟之道”对大理的意识形态进行改造,此时大量汉族迁入云南并逐渐融入白族。这些都对本主信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白族本主庙碑文关于祀奉本主神的道德标准,深刻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本主的选择就非常符合《礼记•祭法》所载的祭祀法则:“法施于民则祀之”——诸葛亮等;“以死勤事则祀之”——李宓、王骥、吕凯等;“以劳定国则祀之”——郑回、杜光庭等;“能御大灾则祀之”——李定国等。儒家思想,是白族选择本主神的标准之一。此外,儒家文化中的“护持社稷”思想也被白族本主文化所推崇。被尊称为中央本主的段宗榜忠于国君立下累累战功,保边关、平狮子国、惩奸臣、救扶幼主。是白族社会中“礼义仁智信”的代表。由于护主有功,死后被谥封为“五百神王”,是整个大理坝子的最高本主。在笔者开展调查的喜洲古镇,寺上村、寺下村、翔龙村、城东村、彩云街、染衣巷、市户街敬的本主则是平云南的元世祖忽必烈,村民们认为,忽必烈统一了中国,在大理造福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所以被喜洲人敬为本主。
四.结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以来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此,费孝通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理论,认为中国各民族在历史、文化和经济生活等重要层面的融合而具备事实上的身份认同的统一性。从白族祖源的形成史来看,印证了费孝通所说的历史融合,而本主崇拜则证明了白族的文化与信仰的多元与融合,并且,这种信仰不是僵滞的,而是在大理白族的各村落中被实践的,驱动这种实践的内部动力来自与当地人的观念,即白族及其信仰不是本质化的,而是由历史雕塑的,本主崇拜的实践体系中的不同来源和历史时期的本主,是白族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观念的影响下,不断造就文化与信仰内容多元化的证据。
参考文献:
1.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编《中国民族关系史论文集》(上、下),民族出版社1982年
2.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3.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大学版社,1999年
4.翁独健主编《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5.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年
6.查尔斯・巴克斯:《南诏国与唐代的西南边疆》,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7.张海洋:《中国的多元文化与中国人的认同》,民族出版社,1999年
8.翁独健主编:《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9.汪宁生:《云南考古》,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10.马戎:《汉语民族一词的语境中性与皮格马利翁效应》,《思想战线》,2011年第4期
11.马戎:《中国文明结构:少数民族发展与国家安全社会和谐》,《文明》,2010第1 期
12.贺金瑞:《论民族认同到国家观念》,《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8期
13.林甘泉:《夷夏之辨与文化认同》,《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年第3期
课题: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本主崇拜与白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观念建构研究》结项论文,项目号2016ZZX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