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如今酒店行业的规模日渐扩大,在此基础上,导致酒店所需要的人力以及物力严重不足,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所培养出来的创新性人才,满足不了当前社会市场的需求。为此,如何提升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也成为了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基于此,本文就探究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这些问题给出了有效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创新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大学院校应采取哪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由人才培养方向所决定的,人才培养方向对于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主要包含层次化目标、道德素养培训、酒店专业管理人才的特色等内容,以此组建成最终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规划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时,应站在全方位的角度上,使人才培养具备一定的创新性以及专业性。在落实酒店人才成长规律原则的基础上,夯实学生酒店管理理念知识的基础,促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用技能以及管理技能。学校不仅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记忆,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着重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实践当中,并使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逻辑思维、分析观察能力得以强化。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育
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此基础上,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是酒店人才培养是否优秀的主要指标。大多数学校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冲击,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逐渐忽略,这样传统性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阻碍了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效率。
(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义不够明确
现如今,酒店管理人才应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管理能力。而部分大学院校所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甚至有些学校酒店管理人才目标定义为酒店高层管理人员,酒店管理人才包含着酒店服务人员、初级、中级、高级管理人员等层次,这其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高校将酒店人才培养目标与该层次实际情况严重偏差,按照现有的教学手段无法实现这一教学方向。为此,在开展教学酒店管理人才培训过程当中,教师应将学生安放在最底层,从基层做起,将学生培养具有时代样貌以及具有优异表现的酒店服务人员,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不合理,所传授的知识与当前市场差距较大
大学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所规划的课堂教学体系都是按照国家专业目录进行教学的,酒店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以及服务能力等结构,未必能够在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大学院校多传授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市场的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大部分的酒店企业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以后,纷纷反映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严重不符,在此基础上,实习生也会抱怨自己在校学习到的知识并没有什么用处,与酒店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
(四)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出现偏差
许多大学院校在进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时,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实践环节逐渐淡化,缺乏科学性的岗位引导,在此基础上,理论学习与“工学交替”完全分离,学生无法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的应用实际生活中。除此之外,大部分的大学院校都缺乏一定的评估体系,无法对实践课程进行科学性的评价。甚至还有一些学校过于实践操作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逐渐淡化,个人的逻辑思维也得不到良好的发散,学生无法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
(一)课程体系全面创新,体现酒店管理专业特色
当前酒店管理专业仍存在许多不足指出,大学院校课程的安排与市场实际需求相差较大,创新传统教学方式势在必行。大学院校在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规划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向时,首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在按照国家专业目录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所设置教学体系,进行多元化的学习,并具备一定的酒店工作知识以及技能等。学校可将酒店管理专业多传授的知识与酒店未来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并制定科学化的酒店管理体系,以及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此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观察能力。除此之外,学校在课程教学时应针对学生的努力与进步,经常性的表扬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融入到实践中,使其积累大量的社会经验,并通过一定时间的实践学习,夯实知识基础,提升自我价值。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
大学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培训基地,应该具备一双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潜能,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之中。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领域的分工越加细化,为满足酒店的实际需求,大学院校的酒店管理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方向,将专业以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细化,为我国培养出大量的专业性人才,为酒店日后的发展做出相对应的贡献。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致使学生能够发现此专业所蕴含的魅力,以便于明确的专业的归属。
(三)完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酒店是属于服务类型的行业,该行业对服务意识以及服务理念十分重视。针对酒店管理人才的课程设置,应反映出酒店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是围绕着课程设置开展的,为此,身为一名大学院校的教学工作者,在日常的课程安排上应全面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明确现如今酒店的服务理念,并在酒店管理专业课中设置服务管理、餐饮管理以及前台管理等多门必修课程。社交礼仪、酒店规划、卫生控制以及危机管理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分层引导学生学习酒店管理知识,为日后所从事的酒店工作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学校应加强与酒店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并拓展多元化的合作途径,并签订实习基地的相关协议,为当前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全面化的实习平台,因此确保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中,学校应与酒店规模庞大以及管理系统完善等多星级的酒店进行合作,这种酒店的管理体系较为成熟,学生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可以填补许多空白知识,夯实自身的知识基础,促使实习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企业文化,并借鉴该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吸纳相关的管理经验,使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日后的发展的充满真挚的希望。
(五)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合作
在进行酒店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应加强与国际之间的交流合作,进而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与目标可知,人才培养可以采取“3+1”的教学方式,即三年国内学习,一年国外学习或者当地酒店学习,促使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更具备有针对性特征,不断完善酒店人才培养计划,满足当前酒店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大学院校还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培训方式,并挑选适合本校的教学方式,以便于产缺补漏,提升本校的教学效率。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结合酒店的发展所需,各大院校应以人才培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注重改革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方向,并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形式,以便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共同推动酒店行业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秀芬.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汉堡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2.
[2]王丹鹤.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01:130-131.
[3]范智军,杜安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实施路径探讨[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01: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