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阶段。水电工程引水隧洞施工中,由于开挖路线较长,整个工程量较大,开挖洞径较大,在实际施工中会由于不良地质因素,造成涌泥、涌水或是坍塌等问题,不利于后期施工的开展。对此,在引水隧洞开挖后要做初期支护处理,保证引水隧洞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工程质量,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关键词:引水隧洞;初期支护施工工艺
引言
水电是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各行业不断进步的重要基础能源,其发展关系到我国民生。引水隧洞这一施工环节,对于水电站工程最终的质量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而在引水隧洞施工当中,开挖和支护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两个环节,直接关系到水电站工程最终的质量。因此在引水隧洞开挖和支护当中,有必要确保施工技术和质量达到相关的标准,确保引水隧洞这项工程的达标,这不仅有利于为后期工程的顺利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更是有利于降低各种建设成本的消耗。
1 工程概况
某水电站采用引水式开发方式,工程枢纽由拦河闸坝、进水口、引水隧洞、调压室、压力管道、地面发电厂房组成。压力引水隧洞沿某河左岸布置,引水线路长11.06km,平面上共设置5个转点,纵坡i=2.0869‰。引水线路位于高山峡谷地貌区,地形高差悬殊,沿线沟谷深切,多呈不对称的“U”和“V”形谷,植被较发育。隧洞沿线支沟较为发育,从上游到下游发育规模较大的冲沟有洼开沟、撒洼沟,沟内常年性流水,洪水期流量较大。
2 水电站引水隧洞的基本定义
水电站存在的最大价值就是发电,其中所运用的原理如下:通过建设大坝实现对水流量的控制,在上游的水向下游流动的过程当中,实现对水量的调节,增加重力作用,得到一种势能,促进水轮机的发动,并通过对多个发电设备的带动运转,进而达到大量发电的工程。在实现发电的过程当中,最为主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将水引入到水轮机所在的河道当中,而这个环节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引水隧洞。可以说,在整个发电站的运转当中,引水隧洞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作用。通常而言,引水隧洞主要有两种:有压引水隧洞、无压引水隧洞。在设计引水隧洞的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对引水隧洞的规划设计,设计过程确保线路的简短,减少弯道,确保上下游之间的顺畅性,确保水流能够迅速通过。这不仅有利于降低工程施工难度,节约施工成本,更是有利于确保水电站的顺利运转。当然,更是有必要结合引水隧洞周边的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环境。引水隧洞开挖和支护施工当中,存在以下三个难点:其一,由于水电站选址通常在地势较为险恶的地方,因此引水隧洞也更多的建造在山体当中,施工环境十分恶劣、狭小。再加上山体内部构造的不确定性和水流的影响,更是会直接导致施工过程当中多种意外情况的出现,因此对于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二,引水隧洞施工之前应该做好勘探工作,包括了解山体构造、地质构造、地下岩层分布情况等等,避免施工过程当中所出现的漏水、塌陷等情况。其三,在较为恶劣的地理环境之下展开施工时,更是提高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重视力度,在施工方案制定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全面的考虑多种情况。
3 引水隧洞初期支护施工工艺
3.1准备工作
在引水隧洞开挖中,先要做好开挖准备工作,根据工程特点,采用旋转钻爆法无轨运输施工方案,实现掘进、支护、砼衬砌为一体的机械化施工作业,并采用光面爆破的方法,边挖边护,做好施工监控量测与地质报告,及时了解围岩变形情况,调整支护参数,进而提高施工质量。
3.2断面分部隧洞开挖法
断面分部隧洞开挖法指的是将隧洞分成多个小断面,对于这些断面同时进行开挖。基于开挖方式的差异性,断面分部隧洞开挖法又可以分为台阶开挖法和导洞开挖法,两种方法应用于不同隧洞类型。首先,台阶开挖法更多的应用于大型的隧洞当中,且在隧洞是向地下挖时才应用这种方法,更多的应用于隧洞深度为10米以上的工程当中。其次,导洞开挖法这种开挖方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对于隧洞周边环境,包括通风排水、岩体类型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该种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首先,选择在引水隧洞断面之上开挖小型的导洞,基于这一导洞之上进行扩大作业,最终实现开挖至整个断面之上。断面分部隧洞开挖法对于施工机械要求较为松懈,且对于施工环境的要求也比较低,也十分适用于围岩稳定性较低、洞径较大的引水隧洞工程当中。
3.3不同支护时机下围岩稳定分析
1.围岩应力场分析,施加初期支护后,围岩的应力状态得到显著改善。洞周边缘已没有拉应力区,仅在洞室底部有部分拉应力集中,洞室两侧压应力集中范围也有所缩小。由不同支护时机应力云图可看出,随着支护时机的延迟,围岩拉应力降低,压应力增大。这主要是由于支护施加的越早,围岩应力释放的越少,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2.围岩位移分析,围岩变形趋势为底部上升、顶拱下沉,但施加初期支护后,顶拱位移不再比底板位移大,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改善。围岩位移值与应力释放率成正相关,岩体应力释放20%时,位移值最小;应力释放80%时,位移值最大。其中洞室底部受影响较小,位移由1.69cm增加到1.75cm,而顶拱位移受支护时机影响较大,位移值由1.42cm增加到1.65cm。总体来说,初期支护施加的越早,围岩变形速率越低,稳定性越好。3.塑性破坏区分析施加初期支护后,塑性区分布范围明显缩小,较大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洞室两边墙处。围岩塑性区最大开展深度约1.5m,小于锚杆长度4.5m,围岩依旧处于稳定状态。观察不同支护时机下塑性区分布云图可以发现,随着支护时机的延迟,岩体塑性变形和塑性区范围逐渐增大。因此,初期支护施加的时机不宜过迟,以免围岩发生过大的塑性变形而失稳破坏。
3.4初期支护
1.锚杆,针对完整围岩地段,在掘进过程中,在进尺段围岩位置施打随机锚杆,并设置系统锚杆,施工工序为“定位—钻孔—清孔—填塞锚杆剂—插入锚杆”,严格检查锚杆长度、角度和深度,满足工程标准。在随机锚杆施工中,施工人员要检查围岩结构与结构面清孔,合理布设孔位,使用锚固剂进行锚杆锚固,钻孔内要全部填满锚固剂,进而保证锚杆施工效果。2.钢筋,在洞口内进行钢筋加工制作,并运输到洞内进行现场绑扎,提高作业效率,保证支护效果。3.挂网,根据设计标准进行钢筋网加工,以受喷面起伏情况为标准进行铺设,把钢筋网与锚杆共同固定住,钢筋交叉点和双面受力钢筋要通过铁丝进行捆绑、扎牢,并通过双面焊接法进行钢筋接头焊接。针对焊接困难的位置,使用单面焊接法,将钢筋网、受喷面间的距离设为3cm。
结语
在引水隧洞施工中,要对隧洞开挖、出渣、初期支护等工序进行严格控制,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优化施工设计方案,不断提高初期支护工艺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本钱.隧道二衬结构问题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6.
[2]李宁.圆形压力隧洞限裂设计衬砌与围岩荷载分担比研究[C]//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南京: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2:79.
[3]孙振宇,张顶立,侯艳娟.隧道复合支护结构协同作用的力学特性研究[J].铁道学报,2019,41(8):131-142.
[4]孙振宇,张顶立,房倩,等.隧道初期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的时空演化特性[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36(S2):3943-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