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 韩义军

发表时间:2021/1/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韩义军
[导读]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项目的数量和规模日渐提升,在这种快节奏的发展进程下,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实质效果逐渐弱化,企业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施工效率上,无法保障建筑的整体质量。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项目的数量和规模日渐提升,在这种快节奏的发展进程下,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实质效果逐渐弱化,企业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施工效率上,无法保障建筑的整体质量。深入挖掘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科学完善的解决对策并将其落实,对优化建筑主体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建筑行业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地增强,建筑行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行业标准和结构质量要求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促使检测要求不断提升。文章对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式以及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
        1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意义
        建筑项目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中,需充分重视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使得项目施工质量从整体上得到了保障。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建筑项目对质量也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所以,建筑项目施工中,必须要重视项目主体结构检测,以此科学而客观地进项目主体结构检测工作,全面提高建筑项目主体结构质量,从而为人们建造品质高的建筑项目。建筑项目施工中,钢筋与混凝土材料是最为重要且比较常用的材料,其浇筑梁板柱质量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必须要进行检测以确保建筑项目使用性能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建筑项目设计中主体结构是非常关键的,其直接关乎到项目使用寿命。现阶段建筑项目施工中,主体结构检测中以下几种方法是比较常见的:①相关行政监督部门要求的项目质量检测;②施工质量存在疑问的需要检测其实体结构;③试件、试块与相关材料送检数量少或结构构件没有送检,需要对实体结构进行检测;④受火灾、化学侵蚀及冻融等因素影响,主要结构需要开展实体结构检测;⑤结构用途变化或改建扩建,需要检测其实体结构。
        2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
        2.1相应的制度不够完善
        健全的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最终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效果,同时,这样也可以高效地保证最终的质量水平。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要结合相应的工作需求来开展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切实地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通过对大量的实际进行研究发现,很多建筑单位有关质量检测的制度不够完善,这样导致了有关人员不能及时地发现检测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忽视了这些因素对于最终效果的影响,再加上相应的监督部门没有做好相应的职责,每一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很容易使得整体工作效率降低,同时也会给质量问题带来一定的隐患。
        2.2监督管理纠错能力亟待增强
        建筑项目施工中,因很多项目有较长的施工时间,有的甚至长达好几年,短的也在两年左右。另外,还有很多其它原因也会引起建筑项目主体结构出现问题。比如项目质量监督从业人员自身水平不高,不能单纯地处罚项目中责任人,针对发生的问题要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很大程度上为项目施工技术提供了支撑。
        2.3质量检测的内容不明
        检测内容不明是当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一个最显著的问题,不仅会大大削弱该项工作的实际效果,也会给工程后续建设带来不利影响。这项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保证检测工作的全面性,一些建设单位会对主体结构实施无遗漏检测,以核实各部分的质量都能满足相关要求。表面上来看,这种检测方式似乎并无不妥,但事实是导致在该项工作上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非但会延误正常的工程建设进度,这种没有重点、侧重点的检测工作难以保证质量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第二,检测技术、检测方式与检测内容的匹配度较差。选择合理的检测手段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质量检测,是保证检测检测结果准确的必要前提,对促进检测工作效率的提升大有裨益。

但目前来看,由于检测内容不清晰、检测工作无重点所诱发的一系列不良问题众多,检测手段不合理则是其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问题,若采用的检测手段不能充分满足实际所需,检测结果也难以成为衡量建筑主体结构质量的参考依据,进而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
        3.1明确工程质量的检测内容
        对于建筑物主体结构进行质量检测时,主要是针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砂浆强度以及混凝土强度等进行检测,在正式开始检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此次检测的目的,然后确定需要检测的内容,然后进行充足的准备,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检测内容,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带齐所有的设备,并查看检测环境是否满足检测的要求,确保检测结果能够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3.2完善工作管理制度
        想要更好地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激烈市场竞争形势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完善质量检测工作管理制度能发挥决定性作用,相关企业应将这项工作快速落实,为开展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对于工作制度、检测标准等的设计和制定,应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并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工作方式、检测技术等,及时更新有关制度上的内容,确保其能为实践工作提供便利,切实符合我国当前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推动质量检测工作顺利、规范的开展。此外,以现有的法律法规为基础,根据建筑行业当下的发展特征、检测工作情况以及技术建设水平,对相关要求予以相应的调整、补充和优化,为实践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3.3完善法律规范、制度与技术标准
        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纵观建筑项目主体结构检测行业实际情况与未来发展需求,积极引入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逐步完善我国建筑项目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有关的法律规范、制度与技术标准,为建筑项目质量检测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有序且有效地开展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比如对于现阶段检测技术更新或补充现有检测技术标准,从法律层面上为建筑项目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
        3.4.提高有关人员的专业素质
        针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技术,有关人员要对其有深刻的认识。施工单位可以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对施工人员的理论知识进行相应的完善,让其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到现代质量检测所涉及到的内容,并进行自身工作的创新。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工作表现良好的员工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提高工作人员参与的热情,从而有效地保障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的开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进行检测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要求技术人员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关检测人员还应该对建筑质量安全问题加大重视力度,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准性,每一次检测完成以后都应该仔细总结经验教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准度。
        参考文献
        [1]贺忠明,陈航.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11):167-168.
        [2]罗运兴.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6):47-48.
        [3]朱秀猛.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途径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1):166.
        [4]陈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43):50-51.
        [5]程燕麟.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J].居舍,2018(3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