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建筑设计院 广西梧州 543002
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项目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同时项目施工中各类新技术与方法应用日益广泛,使得行业整体施工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了确保建筑项目质量符合实际使用需求,达到国家建筑项目主体结构质量规范标准,选用科学方法对建筑项目主体结构进行检测,以此保障用户使用安全性与稳定性是十分必要的。现阶段我国很多建筑项目中都会应用常规检测方法检测项目主体结构质量,但此项技术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相较于西方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基于此,文章针对建筑项目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对策相关知识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项目的数量和规模日渐提升,在这种快节奏的发展进程下,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实质效果逐渐弱化,企业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施工效率上,无法保障建筑的整体质量。深入挖掘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科学完善的解决对策并将其落实,对优化建筑主体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1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现状分析
1.1质量检测的内容不明
检测内容不明是当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一个最显著的问题,不仅会大大削弱该项工作的实际效果,也会给工程后续建设带来不利影响。这项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保证检测工作的全面性,一些建设单位会对主体结构实施无遗漏检测,以核实各部分的质量都能满足相关要求。表面上来看,这种检测方式似乎并无不妥,但事实是导致在该项工作上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非但会延误正常的工程建设进度,这种没有重点、侧重点的检测工作难以保证质量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第二,检测技术、检测方式与检测内容的匹配度较差。选择合理的检测手段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质量检测,是保证检测检测结果准确的必要前提,对促进检测工作效率的提升大有裨益。但目前来看,由于检测内容不清晰、检测工作无重点所诱发的一系列不良问题众多,检测手段不合理则是其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问题,若采用的检测手段不能充分满足实际所需,检测结果也难以成为衡量建筑主体结构质量的参考依据,进而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第三,有些质检部门会在工作开始之前,提前公布检测内容、检测手段以及检测时间等,以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充分的准备,但这样一来,该项工作就失去了实际意义,为施工团队提供了投机取巧的机会,导致蒙混过关的现象并不少见。
1.2缺乏完善的法律规范、制度与技术标准支撑
现阶段,建筑项目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法律规范、制度与技术标准不完善等问题是比较常见的,其根本原因:①部分企业领导人员不重视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由此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制度;②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建筑项目使用中不断出现各类新问题,原有法律规范不符合实际需求,对项目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另外,现代科技水平日益提高,很多新质量检测设备日新月异,但建筑企业设备更新不及时,也使得主体结构质量检测问题频繁出现。
1.3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质量检测标准,才能确保实践工作顺利且高效地落实。但目前来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工作制度缺失,这种现象急需引起行业人士的重视。工作制度的建设缺乏力度,难以为检测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导致检测工作形式化、检测流程不规范、质量管控意识淡薄,甚至会致使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不良的思想作风,非但不会降低检测工作的准确性,更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虽然国家对于这项工作已经给予相应的法律保护,但由于这项工作起步较晚,整体建设尚不成熟,在法律法规的制定等方面仍需完善,如内容缺乏连贯性、变动范围较大、技术标准更新不及时等等,这些问题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质检工作的高效开展。
尤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建筑工程的检测技术、检测设备更新换代的频率不断提升,现代化发展特征极为明显,若没有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必然影响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的效果。
2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分析
2.1测量技术
测量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内容,也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特别是测量主体结构,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层建筑工程的整体性,以及工程竣工后在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测量获取到的各项数据能够为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开展提供参考,在具体测量作业开展时要做好以下三点内容:(1)选择精度较高的测量仪器,以保证最终的测量精准度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在实际测量期间要通过多次测量获取到相应数据,然后对各项数据进行适当校对,进而保证各项参数内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2)加强对垂直测量技术的重视,对于高层建筑工程来说,精准的垂直度能够确保建筑工程结构在具体应用期间的稳定性,从而使高层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并满足应用需求。(3)测量标准位置。通常来说,在高层建筑工程中标准位置也是工程施工期间的一项关键内容,对该项内容进行重点测量,能够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性满足需求。
2.2科学有效地评估建筑物质量
由于主体结构是由许多材料和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质量检测员不能仅通过视觉检测,还需通过触摸、撞击和其他非视觉检测方法或个人经验来全面、客观、科学地检测项目的质量。只有在具有适当资格的检测设施的帮助下进行抽样并以定量检测结果作为标准,才能对建筑企业负责人的行为质量和工程对象的质量进行相对更客观、科学和更公正的评估。同时,它有助于建立和实施内部设计质量责任制,以及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以防止非法活动,削减成本并在最大程度上确保项目质量符合要求。
2.3明确质量检测要点
在正式实施质量检测工作之前,应根据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案、技术标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定科学完善的质量检测方案,同时对施工单位进行交底,规划好检测重点、检测流程以及检测范围。在此基础上,应根据相关管理责任制度划分有关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责任等,避免出现问题引发责任纠纷。在实践工作中,需要对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方向予以明确掌握,如梁柱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梁板钢筋保护层的质量检测等,应将其规划到重点检测内容的范围之内,而钢筋间距、砂浆、板厚等的质量检测同样不容忽视。若经检测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应在第一时间与施工单位取得联系,督促施工人员立即整改,避免对工程后续建设造成影响。近些年来,我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不断趋于复杂化,质量检测工作的难度也有所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对质量检测工作进行合理规划,根据建筑主体结构的功能、布局等划分检测工作的主次,有计划、有次序、有重点地开展实践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项目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从业人员要具有一定安全责任意识,以此为人们营造安全稳定的日常生活环境。现阶段项目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还须逐步完善检测项目,结合具体施工项目明确检测内容与标准,以此规范项目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杨跃民.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6):175-176.
[2]喻国伟.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7):319-320+323.
[3]严济阳.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19(05):39-40.
[4]张敬.浅谈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与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07):23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