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 上海市 200000
摘要: 风景区内的村庄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与风景区的自然景观完全不同的、有生命力存在的人类劳动的产物。村庄本身具有的景观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在风景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在风景区中,村庄景观本身就是一种景观资源,它不仅仅是风景区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是风景区历史的延续。随着风景区的发展,村庄可以丰富风景区景观游览路线与景区旅游项目,成为与景区自然景观相互映衬的一道亮丽风景。村庄作为风景区的基础设施加以利用与改造,必将成为保障和促进风景区的生存与发展的及其重要的条件。
关键词:风景区内的新农村 景观 规划设计
引言
景区道路是以旅游车辆和游客为主要服务对象,担负交通和景观功能,因而在功能和规划上应有别于普通公路。景区道路应该以保障车辆行驶安全为前提,通过采用合理的技术标准,来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达到景区交通系统的完整性。风景区道路系统一般由旅游干支道、游步道、停车场以及配套辅助设施等构成。
1景区道路安全、通畅、美观、舒适以及人文色彩的问题和建议
1.1景区道路安全规划设计、安全施工建设、安全运营养护
安全是景区旅游道路的首要问题,旅游景区的地质情况复杂多样且不容易探明情况,但景区旅游道路的规划布局应尽可能避开地质不良地带。必须穿越地质不良地带时,尽可能不扰动或少扰动自然地貌,即要因地制宜,采取最合理的方式规划路线。在易垮坡位置须做合适的边坡防护,并设置标识标牌以警示;临崖陡坡位置按强制规范要求设置防撞墩或防撞护栏;找清楚山体明水暗流的情况,有组织排水;运营后要布置各道路沉降观测点,观察山体有无蠕变或崩塌情况;按交通规则规范行车确保安全运行。
1.2景区道路畅通到点,合理布置停车场缓解交通压力
去景区的道路应设置两条以上,以免因事故造成交通瘫痪;整个风景区道路应形成环线,游客在游览各点之后不用原路返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设置加宽段作为临时停车或错车道;主公路上应联系交通部门设立违停抓拍,以保持道路通顺;合理在有游客集中地设置一定数量的停车场,保证车辆有序停放;设置游步道直通到各大小景点,规范布置导向标识。
1.3景区道路多彩多样,路自成风景,移步换景
景区多处崇山峻岭之中,亦或江河海湖之边,公路沿线的山川、溪涧、湖泊构成靓丽风景线。因而,景区旅游公路路线的布设,不论是公路或是游步道,切忌千篇一律,要结合此处景物的特点融于环境去布置,做到既要满足车辆通行的基本要求,又要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协调一致,和谐统一。主公路多采用柏油马路,配上绿色护栏,两旁种植适合当地气候体现当地特色的行道树和多彩苗木,游客驱车其间都是一种心旷神怡的享受;电瓶观光车道适宜用五彩颜色,配上各式的图案,彩色沥青或陶粒抗滑薄层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最关键要属游步道的布置,传统步道多采用条石或透水砖形式,现今材料多样化,步道的材料也有了更多选择,塑胶颗粒、卵石、花岗石、防腐木均是较新颖设计。
1.4景区道路线性设计合理,路面平整,坡度适宜,切勿使人不适
相对于直线来讲,曲线线形圆滑、平顺,具有良好的视线诱导作用,能够较好地利用地形,使线形变化自然、有节奏,与风景区周围的景观容易配合协调,获得更好的侧向景观。当车辆沿着曲线前进时,游人的视线沿着曲折起伏的道路不断改变,路线内侧的景色层层展开,游人看到的画面不是单调的,而是变化的,视觉的差异和转换更容易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还要注意平纵线形的配合,如变坡点位置、半径大小等,同时要避免出现因平纵线形配合不当出现的视觉错觉问题。路面须平整无坑洼,因此就要求道路建成后要正确养护。
1.5景区道路最重要与人文情怀相融合
如何从道路的景观布设上体现人文情怀,即要以人为本,路设计的初衷要考虑到很多与人方便的设施设备,例如休闲长椅、直饮取水、残障通道等。
古剑山为佛教圣地,山顶有千年古刹净音寺,因此道路路灯均设置为带有“卍”字符号的图案;道路栏杆多样,有佛手样式,枯树样式,腐竹样式都蕴含着一种佛文化。古剑山松鼠较多,因此将整个景区的音响做成松鼠形状,路标做成松鼠举牌,吸引小朋友眼光。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2.1田园景观规划设计
水、林、田以及山等自然元素在乡村的田园景观当中组成了基本的自然状况,因此在具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对乡村空间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不仅要体现当地的民俗文化,也要有田园风光。田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实施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重视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如植被、自然保护区等,在规划设计中要避免被破坏。作为植被重要的组成部分,植被斑块、森林绿地、生态防护林等在田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要以保护为原则进行,不能为了开发而破坏。二是要做好对农业景观的开发利用。在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依存的背景下产生了农业景观,这些景观虽然具有普通景观的特征,但还显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在乡村田园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要做好对农业景观的开发与利用,营造出具有当地人文特色的田园风光。三是对人文景观的保护。人文景观是自然景观与当地文化组成的一种景观,具有明显的区域文化特色,如寺庙、戏台、民俗等,都可以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加以保护与利用,提升景观规划设计的合理性。
2.2城乡规划中乡村景观生态化设计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始终围绕着人与景观之间和谐共处的原则来进行。所以,需要对乡村景观进行生态化设计。一是要始终遵守自然优先的原则,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始终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在乡村景观的生态化规划设计中要进一步聚拢乡村聚居环境,生活建筑,工业环境,农业场所等,协调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力求实现生态环境与景观美化为一体,实现自然与社会的融合,创造出情景交融,内涵丰富的最美乡村环境。二是要重点开展绿色植物的种植养护工作,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理论指导,规划设计植被覆盖区域,保证一定的绿地植被覆盖率。保护当地的水系资源,避免在乡村景观规划时对水体造成破坏或污染。三是在规划设计乡村景观时要尽可能的选择使用清洁能源,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2.3庭院景观规划设计
作为乡村居民重要的活动场所,乡村庭院景观不仅是人文景观的基本单位,也是乡村居民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空间。在庭院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实用原则与审美原则,具体的设计可以从空间功能、空间布局以及乡土文化生活气息入手。乡村居民可以在空间布局上根据自己的爱好与需求进行设计,如圆柱形、疏散分层形、棚架形以及篱形等,这些都是纵向空间布局的形式,而在横向空间中会涉及道路、花木。在设计中要灵活多变,并且应该考虑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以及气候因素等。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经济情况,选择最方便、最廉价的方式。
2.4一定要传承和尊重当地传统乡村肌理
乡村是农民生活的重要地方,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的乡村景观规划,影响着我国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所以,一定要保护乡村肌理,为人们建造美好的生活环境。首先,有关规划人员要从原始的村落形态入手,不断深入了解空间肌理、节点元素、景观素材等对景观塑造具有关键作用的因素,可促进构建美好乡村。其次,在景观规划的期间,重视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和传承,挖掘乡村传统文化资源,再现乡村传统艺术。最后,在规划道路时,要结合现代风格及乡村风格,体现其优势。
结语
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这是确保新农村建设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等因素,以此为基础设计出具有乡土性、景观多样性、实用性以及历史文化性等景观,为改善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艺森.分析城乡建设中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J].环球市场,2016,(22):164.
[2]张盾.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J].建筑与装饰,2018(16).
基金项目:上海市金山区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项目“金山区职业教育对标两区一堡战略的研究”(项目编号ZJJT202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