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汇龙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我国城市化的建设进程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随之人们对工作和居住环境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建筑物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基本载体。现阶段,框架结构依然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结构形式。鉴于此,本文就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体会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的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高度越来越高,这对框架结构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建筑楼层的增加,建筑内部的竖向构和承载能力也需要随之提高,为此需要实现建筑内部框架结构尺寸地科学设计,确保其能够支撑住建筑工程。与此同时,建筑工程项目除自身因素以后,还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为此要确保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满足抗震、抗风荷载需要,最终保证工程项目质量达标。其一,关于建筑工程抗震荷载的分析。建筑荷载的支撑力与楼层高度呈正比,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对于项目的框架结果一定要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要求和相关设计标准,确保设计质量过关;其二,技术的进度,钢结构框架支撑体系逐渐健全,施工人员在设计阶段需要对其承载力进行计算,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1]。为此,必须从建筑工程的出发,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科学恰当地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问题,实现其控制的针对性有效性,这样有利于实现框架结构抵抗较大变形和侧向荷载能力的提升。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讨研究
2.1模板施工技术
模板虽然是辅助性结构,但也是新浇筑混凝土的支撑系统,且在施工过程中,建筑的结构荷载和施工荷载都是由模板系统支撑,因此模板工程的设计与组装工艺是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模板工程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经过相应审批或专家论证。施工过程应严格控制模板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确保支撑面积满足受力要求,并保证模板的几何尺寸、空间位置、底模起拱、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和拆模顺序。但在实际施工中,个别施工单位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在楼板还未达到规定强度的情况下,就在模板上进行施工,使楼板出现裂缝和损坏等质量问题。此外,施工单位为提高模板周转利用率,还存在提前拆除模板的情况,这都会给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留下质量和安全隐患[2]。因此进行建筑框架结构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探究时,可从完善模板施工技术,加强模板分项工程质量控制及施工监管方面进行探究,以保证建筑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
在施工单位进行模板工程施工时,要对模板的平面位置、几何尺寸、高度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在相应位置进行明显的标注,通过使用垂线的方式进行测量和标记,保证模板几何空间符合施工要求。不仅如此,在施工前还要对模板进行复测,把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要对模板本身和接缝处出现的缝隙进行填补,防止出现混凝土流出的状况,从而确保混凝土浇筑后的观感质量。设置模板时,要在保证模板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坚持便于施工安装和容易拆卸的原则,避免给以后模板拆除工作带来麻烦。拆模应根据规范的要求,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拆模条件的前提下方可进行拆模。并且要做到一边拆卸一边整理,避免出现材料丢失或对施工人员造成人身伤害的情况。
2.2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1)准备施工材料施工正式进行以前需要为施工准备阶段,主要为施工材料的准备工作,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将散装的材料绑扎和固定好,然后把弄好的材料放到较安全的地方,或是把其固定在钢架上;第二,对于堆放在地上的材料,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避免它们滑落而伤害到施工人员,要用油布将它们盖好,并且在油布的上面压上种的物体固定好避免滑落。
(2)焊接施工的准备工作焊接正式开工前,一定要开展试验工作,并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规范,同时对于采购的每批钢筋都要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其符不符合标准,能不能使用。另外,一起共同进行的工作还有取样力学试验,在确定钢筋质量达标后,还要进行抽样查看焊接情况。在这些工作中,对于涉及到所有检查员工,他们都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3]。(3)放样和下料对于放样和下料来说,在施工环节一定要有相应的存量。由于焊接工作完工后,焊接的接缝处可能出现线性收缩情况,同时框架结构中的梁也可能会凸起,这时候要针对这些问题情况,进行补救措施,再次用到放样和下料。
2.3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在对框架结构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浇筑这一环节尤为重要,会直接影响框架结构的质量。在浇筑之前应当对使用的混凝土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不仅仅应当确保水泥的强度满足施工要求,同时也应当严格控制混凝土的相关性能。通过控制配合比以及粗细骨料杂质的含量,确保混凝土的质量。部分施工单位在工程准备阶段,忽略了对施工场地的考察工作,直接借用原有的混凝土比例,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另外,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搅拌时间以及配料计量,同时也应当充分考虑运输距离以及加水量的因素。在建筑框架结构中的梁底留有施工缝,缝隙的大小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而定。部分工作人员只是一味地简化程序,这样根本就无法满足实际的施工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节点的稳定性以及抗震性。在模板安装之前,对混凝土层以及松动的石子进行清除,在模板安装结束之后,也应当清除模板表面的杂物,这样可以避免水平裂缝出现夹层或是裂缝。在用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前可以先铺设1层水泥浆,从而保证新旧混凝土能够紧密结合[4]。在施工的过程中,也应当对骨料颗粒大小进行控制,选择合理的坍落度,最终确保施工质量。
2.4变形缝施工技术
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通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或破坏,使建筑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大幅降低,变形缝就是为避免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因此在探究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时,一定要重视变形缝施工技术,严格按照图纸和施工规范施工,防止因为变形缝施工处理不当,对建筑物装修及使用造成损害和安全隐患。如在施工前要确保将变形缝内的垃圾清理干净,并将其作为一项验收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在施工前的技术交底中要明确要求施工人员尽量避免将砖头、混凝土残渣等建筑垃圾掉入施工缝内;在浇筑板、柱等构件时,用和缝宽相同的苯板填嵌,形成自然的水平、竖向保温带;在安装外侧扣板前,可沿变形缝做一道防水层来阻隔湿气向外渗出,从而避免出现墙面污染及涂料脱落等现象[5]。此外,竖向变形缝扣板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安装施工,确保使用功能及外墙美观。综上所述,要严格按照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确保变形缝施工质量,提高框架结构建筑的使用寿命和提升相应美观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数量的日益增多,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加之技术的创新发展,我国框架结构施工质量进步显著。然而,社会的进步发展,城市的建设发展,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越来越紧张,为解决这一问题,建筑越来越高,在施工中一定要特别注重细节的处理,使框架施工技术更好地发展前进,从而有利于保证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圣宇.对道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的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9,17(24):95-97.
[2]陈振福.公路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四川水泥,2019,(12):203.
[3]黄亮,廖宝嘉.公路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处理方法[J].交通世界,2019,(35):155-156.
[4]由伟周.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23):73.
[5]王为明.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门窗,2019,(2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