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的落实过程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张文洁1,王真2,陈沿3,李青嵩4,兰曾妮5,雷晓竹6,
[导读] 摘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谱写立德树人的新篇章。
        1.2.3.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重庆南岸  400065;4.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新时代青少年德育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南岸  400065,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北碚  400715;
        5.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巴南  400054;6.重庆轻工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  重庆九龙坡  401329
        摘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谱写立德树人的新篇章。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是指全员、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模式。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应遵循和树立育人为本、全面推进、合力同行的基本原则,从教育对象成长全过程和教学全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程育人,从个体素质和外部条件两个维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围绕这些要求,贯彻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想政治价值引领贯穿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各阶段、各环节,形成教书、科研、实践、劳动、管理、服务、文化、组织等多角度,多方位长效育人模式。[1]
        一、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过程
        一言一行总关情,一草一木皆有心。在学校,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不只是思政教师,还包括专业教师、党政干部、管理者、后勤等等,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针对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学缺少交融共振的问题,“课程思政”的概念在当下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实现思政教育从专员教育向全员教育的创新性的转化。同时要注意不只是教师具备从事思政教育的条件,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同样具备。学校的基础设施、学校的文化气息对青年人的性格培养构成了天然的熔炉,管理机制和服务理念的中蕴含的思政理念同样在学生培育的点点滴滴之中。在一方池塘的校园中,它的外观环境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文的,都是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无声而持久的思政育人的力量。
        比如后勤服务管理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人性化的设计就是爱岗敬业的现场示范:校卫人员认真清扫每一寸校园,门卫保安坚守每一个岗位,宿管阿姨亲切检查每一间寝室安全,食堂师傅热情端上可口饭菜,他们的友善、敬业、付出都是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导。这其中传递出的服务和言行,反映出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些都会影响学生情感的变化,细微细节之处受启发。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进入宿舍见到阿姨,深情喊一声“阿姨好”,这就是为什么毕业多年的校友对母校食堂、寝室、教室等各种场所总是念念不忘的原因所在。完善齐备的校园基础设施、整洁文明的优美环境、优质贴心的细微服务、积极向上的职业状态、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这些都是使得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较好的情感式体验和精神的感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园环境也是精神家园,餐厅也是育人课堂,运动场也是思想赛场,赛道更是人生大道。
        二、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育人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其他各门课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合力效应[2]。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全过程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解读:从宏观层面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孤立地存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而是需要同其他各门课程相互配合。其他课程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讲好专业领域内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将育人理念融于其中,将思想教育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微观层面来看,站在教育者角度讲,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备课、授课、作业方面等,欲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全过程,那么则需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渗透思政元素。

在备课环节,教育者应该尽量制定兼专业知识与思想教育作用于一身的教学计划,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工科类课程更需要教育者精心设计教案环节,既要避免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分离的“两张皮”教学,在授课环节,教育者要在保证专业授课效果不受影响的条件下,还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其中,或是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又或是教育者的授课言语、授课艺术等,万不可颠倒授课内容的主次,如果在授课中一味地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但达不到育人目标,而且还会增加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甚至本专业课程的反感,最后落个两头空的局面。在作业方面,教育者要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合作互助性的学习方式和自由开放的作业主题间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激发他们善于思考、自主创新的热情。
        三、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好“全方位”育人必须回答好两个关键问题,即如何实现好全方位的“育”和如何培养好全方位的“人”,这是全方位育人的内在规定性。只有从个体素质全方位和外部条件全方位着手,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价值。个体素质全方位,从个体素质角度进行全方位育人,可以从素质本身和发展素质的方式进行解读:第一,从素质本身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是指通过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手段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多方面综合发展。在过去社会里,高分低能或高才低德的人受到社会重用,但是随着教育的逐步改革和人文教育的不断推进,德才兼备的人逐渐成为社会遴选人才的主流。第二,从个体素质发展形式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渠道的育人,还包括课外环境实践方式的育人。课堂、课外“两个场地”的相互补充,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育人和思想政治实践育人的有效衔接。
        外部条件全方位。从宏观上,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是一个涵盖了社会各群体、学校各部门、家庭各成员等多层此次一体的空间结构。个体从出生开始便生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其价值观形成和人格塑造受到各种各样环境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作为个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发端。学校是个人进行系统全面教育的主要阵地。从微观上,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既要注重受教育者的学习方面,也要关照其生活方面。在学习方面,学校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教育对象进行理论层面的教育,帮助受教育架构起较为完善和科学的体系结构,从思想上为教育对象辨别大是大非问题树立了正确的风向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方法,而且还依赖于育人维度是否全面。只有深入受教育者生存环境的方方面面,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恰大好处,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武贵龙.奏响“三全育人”最强音[N].光明日报,2019-02-26(06).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3).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张文洁(2000-),女,汉族,重庆人,本科生,主要研究:高校学生信息化教育;通讯作者:李青嵩(1987-),女,汉族,重庆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研究”(20YJC710062);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校优秀辅导员择优资助计划项目“内固于心,外化于行: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研究”(fdyzy2019008);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回归与重塑:工匠精神与高校‘双创’人才培养多维融合研究”(2019-GX-392);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中特专项”项目“数字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的精准教育研究”(KY2020ZTB04);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改项目“‘课程思政’理念下应用型高校大学数学课程群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JG2020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