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66
摘要:生产计划和生产组织是一个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始终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公司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一个公司的成本和利润,是实现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重要环节。文章是立足于生产组织工作,总结、分析长期生产组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并在对比不同公司的生产组织模式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的特点,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关系以及彼此的影响,简单介绍了生产计划与经营管理的关系。
关键词: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经营;管理;
前言
生产计划和生产组织是贯穿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始终的工作,在公司生产经营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深感生产计划与经营管理的关系密不可分,深刻体会到生产组织工作的水平与技术、质量、产品研发、设备、人力、销售、运输、信息化建设等所有相关专业的配合以及管理水平休戚相关,彼此对立统一,互相促进。
一、生产计划的概念
生产计划是一个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公司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一个公司的成本和利润,甚至决定一个公司的生死存亡。市场竞争越激烈,生产计划的重要性越突出。生产计划一般是指公司对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工作。狭义的生产计划是指以产品的基本生产过程为对象所进行的管理,包括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能力核定和资源平衡、生产计划制定执行以及生产管控等工作。广义的生产计划是指对一个公司整个体系的管理,是对所有与产品的制造过程密切相关的各方面工作的管理,包括从原燃料采购开始,经过生产组织,直到产品产出交到用户手中相关的生产、技术、质量、产品研发、设备、人力、销售、运输、信息化建设等等所有相关专业。
生产计划是公司生产管理的依据,它对公司的生产任务作出统筹安排,规定着公司在计划期内产品生产的品种、质量、数量和进度等指标,是公司在计划期内完成生产目标的行动纲领,是公司编制其它计划的重要依据,是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要使公司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且使公司生产的产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使公司能引导和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就必须加强公司的生产计划管理。
二、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生产与采购的不规范性
原料作为企业生产的前提条件,其采购质量直接会影响到企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对于需要大量采购的原料,若没有明确的生产计划为依据时,很容易在采购时出现原料质量不合格,或数量不合理的情况,这就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另外,生产计划的偏差也会影响到原料的采购计划,甚至造成原料库存的缺乏或积压。此时必须对生产计划结合实际库存适当调整,以保障企业生产平稳运行。
2.信息闭塞,计划编制周期不完善
生产计划的合理制定与企业正确的资源数据有关,若生产数据无法及时传送、共享,有关部门无法获取正确数据信息时,则会对企业生产计划的编制产生不利影响。另外,生产计划编制周期一般以月度计划为主,属于静态计划范畴。若生产时不存在问题的情况下,计划周期不存在偏差,若生产时出现问题则会使计划周期向下一个月顺延,进而影响到下一个生产周期。这样的生产计划编制存在一定的可变数性,影响到企业生产计划的编制以及管理。
3.落后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模式
现今,很多企业仍采用传统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模式,已经与现代化经济结构严重脱节,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现代化改革。很多企业物资控制管理仍采用零库存制度,使制定生产计划受到一定的约束。
其次,企业对生产计划和控制管理意识不到位,控制、管理手段比较落后中,无法很好的实施现代化管理。最后,因企业管理约束力较差,使生产计划制定水平较低,控制管理执行力强度不够,影响企业发展。
三、提高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的改进策略
经营管理是公司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管控、协调,以实现其任务和目标的一系列工作。生产经营管理是要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使产、销、研、运等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密切配合,人、机、物、法、料各种要素合理结合,充分利用,以投入尽量少的消耗,生产出更多的满足市场需要的合格产品。经营管理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概念,经营是对外的,是公司追求从外部获取效益和市场影响;管理是对内的,强调公司内部资源的整合和秩序的建立。
1.提高企业生产计划目标控制水平
生产计划目标控制必须以完善的计划管理制度为基础,并对生产计划编制方式、报送制度、执行力等进行严格把控。首先,加强生产计划编制管理水平,对生产计划格式、编制内容等严格规范,尤其是对产品数量、生产时间、技术参数等重要数据反复审核,保障生产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正确性、可实施性。其次,强化生产计划报送管理,生产计划报送以及时性为核心。对需要录入ERP信息系统的数据要保证其准确性和实时性。最后,生产计划实施时要做到统筹兼顾,对生产中所涉及设备、原料、人员等合理规划,结合生产时间做好设备维护,原料入库,人员安排等,保障生产顺利实施吗。另外,企业可以组织内部人员培训或聘请专业人员,提高企业生产计划目标控制水平,保障企业生产计划完善。
2.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要具有动态性、全面性
企业生产计划和控制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中进行完善或更改。因此,生产计划和控制管理的动态性要适应多变的市场经济,就要需要企业深刻认识市场发展规律以及市场竞争规律。结合企业自身产品优势和企业发展战略准确定位产品目标和企业服务,以动态化的生产计划和控制管理模式带动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据重要位置。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的全面性主要体现在计划的制定和管理与企业整体环境紧密相连,同时把控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创新,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实现企业生产和控制管理的实施。另外,设立进度督查小组,制定配套制度,保障企业管理有章可循,保障生产计划和控制管理的顺利开展。
3.引入信息系统支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其已渗入到我国各行业领域中。若企业在生产和控制管理方面引入信息系统支持,不仅可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生产技术的共享,同时也能很好的保护企业机密信息和数据,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企业常用的ERP管理系统,就会带来许多优势。首先,实现中长期生产计划制定,打破原有固定月计划,周计划制定模式。通过软件对企业生产和市场统计分析,制定相符的中长期生产计划。其次,增长生产的稳定性。ERP系统特定的生产计划锁定功能,使企业在某一个时期内排除特定原因外,只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生产,保障生产计划的可执行性。最后,利用信息系统促进生产计划实施,ERP系统可以实现企业间生产数据信息共享,以及生产技术共享等。保证企业生产前了解现有原料库存,生产班组情况等,生产计划完成后对实际生产量进行总结汇报,并上传至信息系统,保障企业生产严格按照生产计划实施,保障企业经营稳定,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经营是龙头,管理是基础,管理必须为经营服务。公司要做大做强,要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必须首先关注经营,然后基础管理必须跟上。只有管理跟上了,经营才可能继续往前进,经营前进后,又会对管理水平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一个公司的经营和管理发展应该是遵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轨迹,也就是经营-管理-经营-管理交替提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罗丽鹃.提高电力物资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有效策略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8):196.
[2]赵鑫桐.浅谈如何有效提高电力物资生产计划与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6):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