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淮北 235000
摘要: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应用领域已经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合在一起,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学习、生活及传统的工作模式。然而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必然对计算机应用和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对计算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
引言
目前,多数企业反馈院校毕业生思维固化,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信息化知识迁移能力。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技创新型人才,而国内的应试教育机制使得各阶段教学中教师都更注重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并不注重对学生个性化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难以灵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定位工作岗位需求,这也是我国职业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科学内涵
要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而创新型国家建设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然而何谓创新型人才?一部分学者认为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点是要具备创新思维,还有一些学者则强调创新能力的运用。创新型人才应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格以及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指的是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创新人格指的是团队合作、自我管理、动机归因等方面;创新能力则是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计算机是一门对理论与实践有着严格要求的学科,扎实的理论知识可以准确地指导实践操作,同时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能不断引导计算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缺一不可。为此,计算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理实结合、学以致用的能力。首先,通过丰富的教学设计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有趣地传输给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挖掘学生不断探求新知的创新意识;其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理性的归因方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积极开展团队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创新人格;最后,拓宽学生的视野,建立起敏锐的洞察力,对市场上新信息、技术和产品有迅速的感应和学习能力,培养出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创新能力。
二、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刻板,教学模式单一,教材老旧课程大纲及课程标准不规范
中国教育大多尊崇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都缺乏个性化创新意识,以照本宣科、你讲我听的教学方式,教师并没有充分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模式,缺乏课堂内容目标化与教学评价多元化相结合,计算机专业不同于文化课程,其知识的更新换代极为词,设计软件及版本更新快,且目前院校的计算机教材内容和课程大纲依然沿用较早期的教学内容,并未跟随时代发展和企业需求,仍保留几年前版本知识或缺乏对当前新型技术课程的安排,有故步自封现象,不寻求教材的创新与改革,这无疑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高
学校虽然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构成,但是其整体的教学能力以及师资队伍还明显落后于我国的高等院校,综观当前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还缺乏专业化的教学队伍。而且因为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优秀的教师会优先选择高等院校。且教育理念上,人们认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能力必然低于高等院校。这样从根本上就没有重视学校的教学,在开始设立的目标就很低,不利于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做得不够
查看资料发现,院校计算机专业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做得还是不够,这个问题对于中小城市的院校来说尤为突出。一部分院校主要还是以学校培养为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相当少;还有一部分院校尽管与企业有一些合作,但相对来说学生做的都是技术含量较低、技术比较过时的流水线之类的工作。
三、计算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
(一)完善课程体系,做到理实结合
计算机是门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的学科,高校想要培养出创新型的计算机人才,前提就是要保障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因为只有扎实且全面的理论知识才能满足创新的多元化需求。为此,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应合理设置理论与实践科目,理论科目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创新意识为根本目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音频、道具等教学手段,实现理论知识的有效输出。与此同时,实践科目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一方面高校要加大实训室场地建设,将其作为基础实验的教学场所,供学生日常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要重点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和习惯,自由组建学习小组,在专业领域内自由选择主题,进行课程设计。
(二)开展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
院校更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而技能的培养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现院校可以采用学徒制教学模式,以及借助于企业实训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对此,院校可以在校组织计算机专业学生提前实习,学校和企业可签订定培养方式,把企业引入校,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企业可在学校组织定点培养或设立分部,由学生完成部分工作,以此使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学习能力。依据企业需求培养专业类学生,共同配合,达到双赢的目标。计算机类的创新能力培养仅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从实际工作中交流合作、项目中不断汲取经验,因此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训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强化教学队伍的建设
为了切实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学校要积极强化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的引进,组建高水平的教学队伍,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一方面,学校要引进经验丰富同时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人才,切实做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理论与技术教学工作,可以适当增加这方面的经济投入,而且相信会带来好的影响,可以吸引到更多的生源;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强化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定期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交流,这对创新教学思想、强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指导能力具有重要帮助。在网络计算机教学方面,许多高等院校会投入更多的教研和科研精力,不仅会发展当前的教学,而且通过实验、实践等方式,发展高水平的教学内容。
(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针对部分院校只重视培养学生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不够重视的问题,应当在平时的日常教学当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教育,具体方式如下:(1)通过引任务环节提到应当学习科学家们精益求精的精神;(2)从流程图的绘制到算法的代码实现,都需要学生具有工匠精神,从完成逐步过渡到完美,从最初的基本实现目标要求到具有程序设计艺术美感,具体表现如下:一是流程图符号使用的规范性、流程的逻辑性、简洁性和美观性;二是代码的规范性、整洁性和可复用性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明确市场的需求,根据自身的教学特色来培养专业化的技术人才,在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中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要重点强化技术层面的巩固和积累,以此来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市场供求的平衡。
参考文献
[1]戴庆华.创新型人才培养下的高职数学教学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92):120-122.
[2]齐晶薇.计算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11):127-128.
[3]岳梅.计算机应用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J].科技风,2019(21):224.
[4]刘攀.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职数学教学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2):80-83.
[5]王婷,刘任任.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8(05):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