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 036000
摘要:自从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我国紧跟着时代潮流。连续发展了各种高科技技术产业,其中以电能为代表的企业最为普及,而其中使用的技术又多为火力发电技术,其中热能与动力工程就成为了这其中的重中之重。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代表产业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热能与动力工程 发展环境 趋势
正文: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紧张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矛盾,甚至有专家预言,未来30年我们可能会耗尽所有的不可再生资源。热能动力工程的有关高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在该工程当中,不仅仅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需要以实际的应用为基础,通过不断的观察总结来掌握热能与动力工程之间转换的过程,从而提高在实践中的处理方法,保证日后工作的规范。在研究创新过程中,要保证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能源的消耗为前提,使能源能够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同时根据实践总结来不断提高热能与动力工程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使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1 热能与动力工程概述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不仅仅涉及到对于能源转换的理论,该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从高校的采矿工程,电气工程以及能源与动力工程为主的三大专业中,不断为这一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如果将其细分的话,结合近些年装备的改进其中包括现代能源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主要涉及热能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制冷空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高校园面向及培养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2 现在发展状况
能源的短缺与乏一直是制约能源利用的一个瓶颈,在我国也不例外,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发展,其改进技术可有效的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能源不足的现状,可在实际运行中,我们的能源利用效率一直在国际较低水平。
煤炭利用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占其他商品消费的百分之七十六。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十分有限,其不可再生的性质使得我国在现有情形下遭遇能源枯竭危机成为必然。另一方面,煤炭燃烧释放的大量气体和烟尘也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对人们的健康和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重大威胁。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趋势使得我国热能与动力工业的发展面临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3 未来发展趋势
缓解能源危机一方面要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则要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力度,将新能源与热能动力工程很好的结合起来。我国经济发展应降低煤炭在能源利用中的比重,将能源利用转向天然气、水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推广应用先进的洁煤技术,减少煤炭燃烧的废物排放量,逐步减少煤炭消费,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减少对于石油的利用和对于国际石油供应的依赖,利用水能、风能、电能、潮汐能、核能等新能源,开发新技术,利用新的能源形式满足汽车等消耗石油的工业的需要。探索解决核辐射和核废料的解决途径,从而把核能的利用落实到位。
如风机是一种装有多个叶片的通过轴旋转推动气流的机械。叶片将施加于轴上旋转的机械能,转变为推动气体流动的压力,从而实现气体的流动。风机在工业中的应用也极为广泛,在电厂、锅炉、工业炉窑、矿井隧道、冷却塔、车辆船舶以及建筑的通风除尘方面都离不开风机。尤其是在电站中,由于电站机组的容量效率、转速以及自动化水平都在不断提高,这也对所用风机的可靠性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风机是电站耗电最大的环节,电站的送风机、引风机等设备作为锅炉运行的重要辅机,耗电量极为巨大,如何降低其运行中的电耗是当前电厂工业节能中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产业结构方面:对于热能与动力工程相关的产业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改进,减少不必要的能源耗损,避免浪费;发展和改变生产性的服务业,以顾客为中心,不断发现和激发顾客需求,提供便捷、高质的产品和服务;工业生产中,及时更新产品品种,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学习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全面提升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在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下,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技术创新方面:摒弃落后的技术手段,发展新型技术,对当前的技术弱势进行科研攻关。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环境和市场体制的变化发展情况,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校的合作,配合科研院校进行相关人才的实地培训,并以就业合作和投资支持科研院校的相关科研工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与院校合力构建起技术性的研究发展以及服务平台,开发和规范新技术。
4 结语
热能和动力工程是现代动力工程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当前我国现阶段热能动力工程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来看,随着工业产业的不断进步,其热能动力工程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人才队伍的建设还较为乏力,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要基于将学生培养成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大力推动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建设力度。
参考文献:
[1]张兰论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建设和发展[J]现代工业,2010(3):12-13
[2]秦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7
[3]田青.热能与动力工程在锅炉领域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9).
[4]崔瑶.时代背景下热能与动力工程在电厂中的改革与创新[J]科技与企业,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