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如何科学提升土壤肥力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刘红杰 闫新萍
[导读]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十分重视淮北地区的土壤状况,提升该地区的土壤肥力已成为首要任务。
        安徽省濉溪县百善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安徽濉溪  235151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十分重视淮北地区的土壤状况,提升该地区的土壤肥力已成为首要任务。土壤肥力能够反映出土壤的肥沃性,属于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不仅能够衡量出土壤提供多种养分的能力,同时也是展现出土壤多种基本性质的主要表现,其是自然资源与农业生产料的物质基础。因此,广大农业研究人员需要注重土壤肥力科学提升这一问题,探寻出有效的方法,让土壤更加肥沃、品质优良。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淮北地区科学提升土壤肥力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淮北地区;科学提升;土壤肥力
        近几年来,土壤已经成为了农业生产的基础内容,为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一些蔬菜、棉花、粮食、饲料以及部分燃料等,这些农产品都是根据土壤上所种植的农作物而获得的。而肥力作为土壤的基本特性,不仅对农业生产的规模以及速度有着一定影响,同时还关乎到农作物的生产力。同时,伴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家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与日增长,这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机遇与挑战。只有土壤肥力得到保障与提升,才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农作物产品,以此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一、淮北地区土壤肥力问题出现原因
        (一)移除过多的产品
        土壤中含有的一些作物在形成有机合成过程中,若要持续丰富必须要在土壤中吸取足够的水分和分子营养,很多元素组成和生成被吸取之后能够被利用但是最后形成的有机质却无法在此在土地中重新利用。我国大多数地区依靠季节温度适宜的先天条件,能够充分利用其环境采取“一年两收”季节的种植体制,让很多农作物可以被种植两次将果实最终取出,农副产品和种子也能够被利用。但是在产品不断被转移的过程中,土壤被动的养育农产品其承载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的有机质被加速消耗,而营养物质由此也在渐渐离开土壤中,长久种植利用后会影响土质的有关形状,检测土壤肥力进而呈现衰退表现[1]。
        (二)土地耕作问题
        在淮北地区近两年,很多农田在种植者的种植作业下连年不断的执行旋耕法,加上地区种植特点所致能耕种的土壤层较浅,经大体耕种现状调查基本深度在10-15厘米左右。由此在耕种过程中土壤很容易出现板结,浇灌和生长过程中土壤的渗透速度会加快,土壤中的密度较低无法练好的锁住水分,保水率较低不利于农户在对土壤种植农作物进行施肥中肥水利用率稳定,从而此地区的土壤肥力较差影响农作物整体产出率。
        (三)种植制度问题
        此地区农户们会种植的农作物种类较多,例如大豆、小麦、玉米等,基本选择其中两样同时耕种且交叉进行,尤其玉米小麦属于同类别的种植轮作方式,因此种植过程中造成土壤中会流失的元素成分是相同的,所以会造成同种元素流失严重,维护和补充土壤的肥力时较为困难,每年改善土壤肥力工作上也有一定难度[2]。
        (四)农田水利问题
        当农田水利问题被每年不可避免的土壤种植损耗造成的土壤破坏和失修严重情况加重时,农田土壤内营养物质被大量水带走,很多营养元素流失严重所以农田会出现明显的淹渍和内涝。同时还可能出现理化性能失衡、板结出现、团粒结构异常等,最终土地无法做到良好保水且生长内环境通透性差,无法将肥水利用率提升到最高,这样也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损伤。
        (五)农田林网问题
        农田林网中因为树植量较少,土壤缺乏锁水功能加上风雪、雨水等侵蚀,水肥同时消耗严重。很多地区的农田林网被破坏从而农田周边气候也会产生影响,农作物产量由此降低。


        (六)秸秆还田问题
        在每年种植后的午秋二季会进行秸秆还田,本身这一措施是提升土壤肥力的,但是如果植物本身有病菌、虫害,那么秸秆还田会将病菌埋伏地下,容易诱发下茬庄稼再生病害[3]。
        二、淮北地区科学提升土壤肥力的方法
        (一)增施肥料
        为了使淮北地区的土壤肥力得到提升,可以采取增收肥料这一方式。增收肥料中所施用的肥料包含了有机肥和无机肥。首先,需要增施有机肥,将大量的有机肥料施入土壤中,如农家肥、绿肥、肥饼等,还可以采取秸秆还田的方式,提高农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让其土壤的性质发生改变,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土壤的透性以及地力,达到提升土壤肥力的效果。其次,需要科学的添加大量的无机非,结合轮作栽培作物的种类,确定不同的化肥以及氮磷钾一些营养元素。此外,还需要结合农作物对于营养元素的实际需求,确定化肥的数量,并关注农作物不同阶段所应用的化肥种类,合理选用缓效肥料以及速效肥料[4]。
        (二)选择合适的耕作方法
        首先,需要按照每年使用的旋耕发,了解农田土壤肥力遭受影响的原因,每隔2到3年完成一次深耕翻,一次改善连年旋耕的缺点。其次,对已经完成了耕地的土壤,需要采取中耕的方式,农作物苗比较小,采取浅耕的方法,并随之农作物的不断生长逐渐加深。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镇压、起垄培土等耕作方法,提升土壤肥力。
        (三)添加有益的土壤生物
        对于特定的土壤来讲,一般情况下都有与其相之匹配的生物类群以及组成比例。并且,不同类型的土壤生物在生物化学功能上也存在着差异。因此,若土壤中的某一生物遭受到了灭绝或者是破坏,那么便会丧失了某一功能。为了防止土壤肥力遭受到影响,可以采取一些人为介入措施,在土壤中添加一些利于土壤肥力提升的生物,以此达到恢复土壤生物群落的目的。微生物肥料也被人们叫作生物肥料、接种剂等,属于一种微生物活体制品。目前,我国现有的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超过500个,并且年产量也较大,大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结合当地的土壤实际情况,在其中添加合适的土壤生物,进而提升土壤的肥力[5]。
        (四)维护与保持土壤整体结构与环境
        土壤属于地表生物以及地下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能够固定植物的根系。正常的土体结构与土壤环境能够保障土壤生物健康的生长,土壤中的养分、水分以及空气都能够达到释放、迁移。因此,保持与维护土壤环境以及土体结构十分关键,对于土壤肥力有着直接影响。为了更好的完成淮北地区土壤肥力提升这一目标,就应当提高地面覆盖的规模以及范围,积极开展生态农业等各项活动,让耕地的管理方式更加科学、合理,使土地流失等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结束语:
        土壤肥力是土壤具备的能够满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份、养分、空气、热量等生活条件和调节这些生活条件的能力。同时,土壤肥力中涵盖了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保水性、矿质含量、腐殖质含量、酸碱度等内容,这些都直接关乎到土壤的质量。因此,淮北地区相关研究人员应当了解土壤肥力提升的重要价值,结合当地土壤的实际情况以及土壤上所栽培的农作物,探寻出科学提升土壤肥力的有效方法,进而保障土壤的根本质量,为当地农业产业提供更加优良的生产条件,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敏.北方地区土壤肥力提升与改良农艺浅谈[J].种子科技,2020,38(08):70-71.
        [2]武乐乐.砂姜黑土土壤肥力改良措施的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8(24):198-199+204.
        [3]胡莹洁,孔祥斌,张玉臻.中国耕地土壤肥力提升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8,20(05):84-89.
        [4]张秀荣.提高林业苗圃土壤肥力的技术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05):190+194.
        [5]左永清.土地平整区土壤肥力提升的主要技术措施[J].福建稻麦科技,2016,34(03):39-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