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云南昆明 650106
摘要:对于古村镇保护开发研究,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以阮三仪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开始对古城镇保护研究,江苏的周庄、同里,云南大理、丽江,山西晋城,重庆的洪安、磁器口等古镇在保护原有历史人文特色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对地处西南的楚雄州黑井古镇研究较少,虽然贺州黄姚古镇、南宁扬美古镇、桂林大好古镇都有一定的保护开发研究,但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深入,对楚雄州黑井古镇保护开发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在全国旅旅游业迅猛发展过程中,很多历史古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开发,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自然环境破坏,空间形态趋同,文化生态衰微,古镇韵味消失等诸多问题。本文将收集国内外对历史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等相关研究的文献,现将其综述如下。
关键词:历史古镇;保护与开发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1关于历史古镇保护的政策
国外早在 15 世纪便开始对历史古镇展开保护行动,随后相继出台了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等国际性文件为历史古镇的保护提供了有效的方式。1964年通过《威尼斯宪章》,这是最早提出保护历史街区的文件,该宪章阐述了文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一步对其进行解释并指出:“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还可以找到一个独特的文明,一个显著的发展还是一个历史事件见证城乡环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大会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其中明确界定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三种类型[1]。
在秘鲁古城利马召开了由世界各地古建筑专家学者参加的会议,会议最后形成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文件《马丘比丘宪章》,该宪章中特别提及历史文化名城及城市古建筑保护问题。2005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五次大会上通过了《西安宣言》,宣言就保护古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地区的周边坏境达成共识;它延续扩展了《威尼斯宪章》文物古迹周边环境的概念,是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完善和发展[2]。
1.2关于历史古镇开发的政策
国外许多历史古镇的开发集中在古镇旅游开发方面,起源于西班牙,距今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Kneafsey、Rodrigo、Cohen 等对历史古镇旅游开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旅游开发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传统文化交流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带来的利弊影响。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的报告,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指出如今世界环境与发展之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需要采取的具体行动建议[3]。
Maribeth Erb的研究表明,历史古镇所蕴含的文化不应该被动地接受旅游发展带来的影响,应主动地对整个目的地区采取开发策略,能够同时应对社会的变革和延续传统文化。Jeffrey H.在对墨西哥的 4 个萨巴特克语村落进行实地考察后的报告中认为,进行本土化的管理模式能够为当地商人们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并没有帮助整个社区获益,反而加剧了当地人们经济收入不平衡的现象。Moya Kneafsey以法国为例,提出只有平衡好历史古镇的传统文化和现如今的各种社会问题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文化和经济的良好运作。Laurie Kroshus Medina以玛雅古村镇为例,研究旅游产业发展产生的商业化现象对玛雅传统文化的影响。
2.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
我国对于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相关研究项目数量在逐年增长,古镇旅游的保护与开发研究是我国重点研究内容。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界的学者、专家对我国历史古镇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非常丰硕。对历史古镇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5]。
顾永良和肖飞通过对江苏和安徽两省不同的历史古镇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如何突出当代文旅融合时代下的新老建筑间的协调建设,做好传统历史古镇的深度旅游开发、文化挖掘的具体对策。王维工和仓平以上海朱家角古镇为例,进行了 SWOT分析指出其保护和开发中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并提供了应对的政策。首先就古镇而言,众学者重视对古镇模式化、单一化、商业化等问题的研究,以总结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保护策略方面居多。当前服务设计语境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
古镇的保护对策研究方面。阮仪三等通过对江苏省的历史古镇保护实践的历程回顾和分析,提出创建文化特色新城镇的策略和启示。李玉臻以丽江大研古镇为例,提出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和有效保护文化遗产的对策。熊红彦探讨了河北伯延古镇面临的问题,总结并提出古镇的保护措施和发展策划[7-8]。
古镇的开发模式研究方面。卢松以西递古镇为例,探讨并研究了古村落旅游环境容量问题,通过大量有效的数据分析,指出西递在开发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走向[9]。陈存友以吴淞古镇为例,剖析滨水历史古镇开发的误区,如总体功能定位的不够精准、开发审批程序不够完备、诸方利益协调不到位等。
王莉等以乌镇为例,对江南水乡古镇的开发战略进行了初步探讨。李丽雅研究了江南水乡古镇的开发现状,分别从旅游资源、传统遗韵的开发与保护和联合开发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10-11]。
古镇的旅游发展研究。田喜洲分析古镇旅游发展中出现的生态与文化污染破坏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马莉发现江南古镇旅游目前存在的商业气息浓重、市场容量饱和、产品性质雷同、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以此提出江南古镇旅游发展中应鼓励社区居民参与[12]。叶素文以余姚柿林村为例,提出古村旅游经济应与人文价值协调发展[13]。李倩对古镇“过度商业化”和“商业化”现象进行区分,认为“适度的商业化”将有利于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熊明均和郭剑英阐述古镇旅游现状之后,对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古镇旅游资源特征及发展旅游的优劣势分别进行研究[14]。石鼎则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着手,阐述了朱家角在旅游发展方面的现存问题及改进方法[15]。
3.结论与展望
国内外研究学者针对古镇的旅游、开发、保护分别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但大部分都是基于旅游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从设计学的学科角度,针对我国独特的人文遗产皖南历史古镇的服务设计方面研究非常少,楚雄州黑井古镇如今也在进行不断地开发和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保护其人文和自然风光价值,并从服务设计的角度,使其更好地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具有研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Yongmao C , Heping L I . Diachrony and Synchronism in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Towns: Enlightenment and Thought of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J].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2019.
[2]Gowacki W , Komenda J , Magdalena Zalasińska, et al. One more inventory or spatial planning – which better serves the goals of the Carpathian Convention in historic towns?[J]. Urban Development Issues, 2018, 57(1):27-39.
[3]Bowen W , Xiang C . On the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storic towns[J]. Shanxi Architecture, 2019.
[4]陈旭.探究历史原委 挖掘历史智慧——评《周庄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口述史》兼论口述史对史志工作的重要意义[J].江苏地方志,2019(06):68-73.
[5]宋馥香.历史文化是古镇保护与开发的根脉——以元坑古镇为例[J].闽江学院学报,2019,40(04):68-73.
[6]高丽泉.贵阳青岩古镇历史人文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3):185-186+188.
[7]张敏,付林江,谭松,齐海萍.以旅游价值为导向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以郎岱古城为例[J].度假旅游,2019(03):158-159.
[8]刘云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陈炉古镇复兴重构[J].山西建筑,2019,45(04):24-26.
[9]关伟.古镇旅游开发中特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50):147-148.
[10]汪永臻.历史文化古镇保护与开发实践研究——以甘肃街亭古镇为例[J].中国名城,2018(08):53-58.
[11]杨福泉.茶马古道研究和文化保护的几个问题[J].新西部,2018(16):37-41.
[12]欧阳亿,刘向林.古镇旅游开发中特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分析——以大通古镇为例[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2):81-84.
[13]陶然,葛晓月,周明月.河下古镇文化旅游业开发前景与传统文化复兴[J].科技视界,2018(10):242-243.
[14]程洪,潘豪.广西黄姚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决策与信息,2018(04):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