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活体验教育中异龄交往的现状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7期   作者: 陈泽玲
[导读] 教育的改革促使学前教育也不断的更新教育模式

        陈泽玲
        福建省将乐县上河洲幼儿园 353300
        【摘要】:教育的改革促使学前教育也不断的更新教育模式,生活体验教育中渗透异龄交往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同,笔者从自身经验出发,阐述国内外异龄教育的相关研究,提出面临的问题并表明自身的看法,希望业内同仁能够学习和借鉴。
        【关键字】:幼儿教育;异龄交往;问题和解决办法;幼儿生活体验
        前言:
        异龄交往也可被称为混龄交往,是对同龄教育的一种补充,为幼儿提供了与异龄孩子交往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一种自然的人际关系交往生态环境,意在增强幼儿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以及培养幼儿的情感意识,树立相互尊重,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为了密切的跟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保证教育的成果,笔者在此树立自己的教学研究以备参考。
        一、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一)认知学派的观点
        维果斯强调同伴交往对儿童认知能力的作用,他坚持同伴交往关系中幼儿与比自己能力强的幼儿交往,能力强的幼儿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支架,这种支架恰好落在能力较弱幼儿的发展区,使每个幼儿的经验和能力在自己的发展区得到发展,这就是异龄间的社会构造。
        (二)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
        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的社会学习理论,他认为同伴为许多社会化学习提供来源。儿童在观察同伴行为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一种意识,如果这种行为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就会强化儿童对于这种行为的认可,相反,放弃不被大家认可的行为。同伴的行为就像一面镜子,使儿童通过参照同伴的行为获得对于自身行为的把握和信心。
        (三)人格理论的观点
        人格理论认为,儿童在同伴关系中有助于养成健全的人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弥补家庭创伤给幼儿带来的创伤。沙利文的人格发展理论关注儿童各个阶段的同伴关系对其人格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国内研究
        通过浏览和搜集资料,发现国内的研究总要从三方面入手即认知方面、社会性方面、情感饭方面。认知方面: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同龄人形成自身对于该行为的感知,形成思维判断,对于类似情况做出自身的行为。社会性方面:强调异龄教育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情感方面:通过异龄互动使幼儿获得更加宝贵的合作机会,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落实幼儿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摆脱乏味枯燥的学习,更多的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综上所述,幼儿同伴交往对幼儿的早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促进儿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因此,变革学前教育的培养观念,增强同伴关系的培养,落实合作学习,打造多元培养方案是现代学前教育不可逃避的共同话题。
        二、生活体验教育中异龄交往遇到的问题
        (一)不同能力和性格特征儿童在活动中的碰撞
首先,异龄交往的实践贯穿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社会实践活动,生活体验教育是实现异龄异龄交往的载体。譬如:初次参加体育活动的年幼儿童在异龄交往中会产生胆小、畏惧、不敢表现的情况,而能力较强的年长幼儿会因为自己经验丰富,体能较强,打压年幼儿童。在进行社会体验活动譬如:手工展示活动,日常活动中常常责备年幼幼儿妨碍他们的活动,说:“你什么都不会,只会添乱”等讽刺性语言,如果教师疏于管理,没有察觉这样的案例就会对异龄教育活动的开展产生反噬的消极作用。
        (二)教师缺乏灵动的教学方案
        幼儿一天的日常活动流程涵盖教育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笔者从教育活动出发指出遇到的常见问题:在异龄教育的模式下,社会体验活动安排的需要兼顾幼儿个性。生活体验教育的游戏设置能够激发幼儿动力和自信心。在生活体验教育的课堂设置中很多教师固步自封,缺乏学习先进课堂模式的经历,导致生活体验教育空洞乏味。
(三)幼儿个性差异以及心态的差异
        根据笔者从教观察,幼儿之间性格差异悬殊,针对不同类型的幼儿,沟通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幼儿的思想意识和动手能力不健全,更加的需要关心和照顾,据数据表明:活泼开朗型的孩子家庭氛围良好;而家庭环境不好,父母容易产生争吵的家庭,儿童大多敏感脆弱,与人沟通的能力弱,很难融入异龄教育活动中。在生活体验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幼儿心理和性格的探索和了解。


三、针对现状提出的几点意见
        (一)保障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平衡
        针对3-6岁的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合理的班级建设,切实的关注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心理状态完成合理的幼儿组合对进教师在开展教学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幼儿园应不断的更新师资储备,选拔更具有能力的教师,保证教师队伍的先进性。同时幼儿园应该加强在职教师的培养,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和思想。在实行异龄教育的模式下,幼儿园教师在游戏设置和课堂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幼儿内在潜能和兴趣点的激发,不断的促进幼儿智力开发。
        (二)组织丰富多样的生活体验教育
        多次的开展生活体验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认识新的伙伴,根据数据表明在生活体验教育活动中开展异龄交往能够更好的促进幼儿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在这样的模式下形成了“大带小”的合作模式,良好的伙伴关系更够激发大班幼儿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也能够加强中小班孩子的配合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与传统的同龄教育相比,多次组织异龄生活体验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等。科学实践表明异龄交往能够满足教育改革中幼儿实际操作要求,从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习能力            认识能力            交往能力
        同龄教育            15%            13%            18%
        异龄教育            25%            36%            49%
同龄教育和异龄教育科学成果对比表
        (三)优化教学方案,兼顾幼儿发展要求
        合理的控制活动所需的资料,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避免儿童之间因抢夺资料发生的不必要冲突,更加容易使幼儿产生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信念,更加容易激发年长儿童对年幼儿童的关心和帮助,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应该设置符合儿童能力的奖励机制,不可否认幼儿动力激发最好的办法就是奖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合理科学的生活体验活动,设置清晰的目标,帮助学生拆解任务,更好的完善异龄搭配模式。
        (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
        人是环境的产物,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永远不能毕业的学校。幼儿园还要做好家长工作,让儿童在校的情况以及儿童在家的情况双向互动起来,让家长和教师能够及时的掌握孩子的信息。另外,家庭氛围是催生人发展的重要因素,父母应该构建有爱安全的家庭氛围,这样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以及安全感,减少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消极影响。家长和幼儿的彼此协调一致,被认为是异龄教育的最重要的实现形式,它能促进儿童社会性,智力和个性的进一步改观。因此,幼儿园也应该主动加强与父母的沟通。通过宣传栏、微信群、培训讲座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结束语:
        异龄教育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为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同时为促进我国异龄教育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案例。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生活体验教育能够使幼儿认识生活了解生活,从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希望业内同仁集思广益共同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琳. 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中异龄同伴交往的观察分析[J]. 新课程(综合版), 2018(7).
        [2]郭莉莉. 户外异龄互动游戏研究——新时期幼儿教育体验[J]. 教育(周刊), 2020, 000(018):P.47-47.
        [3]王春华. 简论幼儿混龄游戏的实践与思考[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 000(007):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