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娟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河湖中学(山东 淄博) 256100
摘要:初中语文作为新课改背景下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其教学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因此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然而,部分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视还不到位,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情感教育融入课本知识,使学生缺乏情感体验,对知识理解只停留在表面。落实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对促进学生人格观念的建立和身心全面发展更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人教版为例,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方法开展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教育方法
引言:情感教育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提倡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情感融入到相关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情感共鸣,强化其情感体验,以达到活跃教学气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能力,顺利推进语文教学进程的目的。初中生正处于人格、观念形成的重要节点,运用情感教育对强化学生的情感理解,提高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现状
1.国内情感教育滞后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国内情感教育往往被忽视,存在滞后性[1]。一些学校、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对新型教育理念、方法存在抵触畏难心理,抱残守缺,不肯舍弃传统教育方式。此外,对于部分偏远地区来说,教育资源短缺、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信息闭塞,都导致情感教育这一理念无法普及或难以开展。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学生存在情感抵触,双方情感错位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上对教师存在一定的抵触畏惧心理,难以敞开心扉,而且在应试教育体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影响下,一些教师仍无法摆脱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反馈,讲课时照本宣科,课后要求死记硬背,考试时“用分数讲话”,完全不顾学生是否理解,忽略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导致学生陷入羞于提问、懒于探索的境地,最终呈现双方情感认知错位的结果。
3.情感教育理解、运用存在偏差
新课改背景下,针对情感教育的运用、如何把握情感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平衡等问题,部分教师还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对情感教育理解和使用方法的失准,导致情感教育应用过程中“用力过度”、“蜻蜓点水”,偏离了情感教育的初衷,使情感教育失去了应有效果,对语文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开展情感教育的方法
1.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激发情感共鸣
情感教育的开展以教材内容为依托,教师作为情感教育的引导者,应在授课前,首先要对教材内容充分理解,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情感因素[2],在课堂上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情感导入,让学生置身于其文章中的精彩描述,营造充满美感体验的学习氛围,从而推动学习进程的走向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单单依靠朗读和凭空想象,学生无法对“济南的冬天”感同身受[3],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照片、宣传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济南的冬天的真实面貌,由此可以加深学生对“济南的冬天”的认知以及对作者喜爱赞美济南的冬景,对自然、对济南的热爱之情的理解。
2.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做主人翁
不同的情感教育方式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而真正能让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犹新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置身其中,做知识的主人。因此,开展情感教育,不仅需要教师深入把握和领会教材知识,灵活多变的开展教学手段,更需要教师营造教育情境,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产生“我要学”的心理,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翁,积极自觉的学习。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一家人在偶遇变穷的于勒时的神态和语言是本文中冲突比较激烈的片段,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情境教学,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在课堂上再现文中情景,加深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印象和理解,提炼出文章深层次的内涵和作者想要揭露的社会现象,并引导学生认识体会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如何看待“穷于勒”等有利于塑造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再如,学习曹操《观沧海》这首诗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影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登上碣石山吟诵《观沧海》的片段,重现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归来,慷慨激昂、意气风发的枭雄风姿和高山大海的壮阔景象,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和心绪,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重视实践应用,培育真情实感
实践性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特征,成功的语文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能力,塑造学生的人格特点和人文情怀。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展开情感教育成功与否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认知和实践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不吝于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真情实感,解决现实中遇到的情感问题。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之间开展讨论,讲一讲和父母相处中让自己感动的小事,由于学生都是同龄人,平时对父母羞于开口的感谢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讲述出来,之后,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让同学们从作者朴素细腻的文字中深刻的感受到父亲对孩子深沉厚重、不善言辞的爱,从而联想到父母对自己无私的关爱和守护。课堂讨论不但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交流理解,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学生放下情感防备,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提升学习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不可缺失的。作为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通过运用合理教学手段、设置教学情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发自内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切实发挥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田金英.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114-115.
[2]范国文.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学教育(下),2016(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