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敬育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师寨镇师寨初级中学 江苏徐州 221700
摘要: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一般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下降,并且逐渐抹杀了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针对这一教学现状,教师不得不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改变教学形式,将课堂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发展,突出学生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性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的语文教学已不再适应学生需求,一个有灵魂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能将教学内容死板的传授与学生,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会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意识,对课程进行再创造,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
1.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在以往的语文课中,主要的教学模式通常是基于教师讲解和学生的阅读,这种教学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尽管新课程已在此阶段进行了改革,但仍严重依赖传统的教育模式。 教师们未能使班级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仍在被动地掌握理论知识,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变得异常沉闷。
2.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2.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走进故事情境
当下互联网迅速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采用人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前创设故事情境,可以使学生对整篇文章充满了想象,引发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好奇心,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背影》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背影》的小短片,使学生对《背影》这篇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利用多媒体创设文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顺着作者的情感路线,解析整篇文章。教师通过研究各种各样的课堂形式,将不同的形式互相结合,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2.2进行适当的课堂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容易被身边一些细小的事物所吸引。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效率。
课堂提问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见解,学生都喜欢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展示自己,这为学生在阅读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深入探索提供了动力。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秋天的思念》这篇文章时,可以通过提问,直接引入主题。可以问学生他们最想念的人是谁开题,学生们肯定踊跃的回答问题,因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想念的人可能是父母,可能是朋友,也可能是他们暗恋却不敢说出的人,这个问题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2.3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
初中生的心理尚未成熟,爱玩是他们的天性,突然让他们在一个教室里安静下来,开始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观念不能太死板,强制性给学生灌输语文知识,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能使课堂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可以多开展一些课外阅读类的活动,使学生把语文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在玩乐中学习知识。
例如,开展"读书交流会"、"中国成语大会"、"著名影片观后感"等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使学生与学生之间针对阅读内容进行深情互动,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阅读内容,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让语文知识在学生之间流行。
2.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如何把握好学生的兴趣点是教师研究的一大难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下一堂课中引起对课堂内容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预览课堂内容,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学生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飞行。
例如,教师想要讲解初中语文课文《芦花荡》时,教师可以提前进行课堂导入,告诉学生:"我们的英雄曾经在抗日战争时期舍己为人,有着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其中,有一位老人,虽然年近六十,但他却能轻而易举的通过敌方的封锁线,江山的物资送到解放区手中,大家真的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我们下节课揭晓答案,希望大家踊跃发言",这种设置悬念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就能迅速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与教师默契配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与此同时,教育研究人员分析并研究了大学汉语教学的挑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改变当前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图文并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勒珊.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创新型教学方法论述[0].未来英才,2017 (10) .
[2]韩冰.新课改环境下的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J].祖国:教育版,2014 (5) : 189-190.
[3]陈华方.在课程改革环境下探讨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5 (6) : 67-67.